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谈的时代

“王、谢、桓、庾”四大家族贯穿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全过程,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着帝王将相的风流倜傥,而一些落魄的士族则辈出才子佳人,书写着人生的风花雪月。

“衣冠南渡”的东晋王朝真的完整的延续了华夏文明吗?如果了解东晋十六国历史,五胡并没有毁了华夏文明,五胡的开国之君,基本是汉化的贵族,在北方诸国重视儒学、佛学教育时,南方的士族阶层则流行玄学的“清谈之风”。

我们从文化及文化人的角度看看东晋的世风与学风。

东晋百年历史中,由于北方政权争锋,无心南顾,有七十余年左右时期相对和平,这就造成了掌握权力的士家大族热衷功名、权力、享乐、斗富,朝野上下物欲横流。玄学、炼丹成为士族的炫耀之本。江南,山水的美景、食材的丰富、才女的优雅消磨了士族后代的斗志,收复中原不再是壮志雄心,奢靡之风引领着潮流。

文化名士、王公贵戚、文武百官、甚至风流皇帝也卷入清谈之风,他们漠视现实,从玄学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用奥妙的言语、华丽的辞藻,探讨生命的意义,本与末、动与静、体与用、一与万物、名与自然,这些问题的思辨成为交谈的主题。在著书立说方面,以无为本,以玄为妙,言之无物,无病呻吟,形成了玄虚不务实的作风和学风。这些对治国与治民毫无帮助。空谈废了政务,浮文乱了纲纪,长久以往于国无利

士家子弟不经努力就可以世袭官制与财富,进取心丧失,享乐与游乐成为主流,由于北方士族到达南方后,受不了湿寒,于是原本是用来治疗伤寒的“五石散”被炒作成为士族们争相品食的时尚。据传发散药力时,人极为舒服,且逐渐上瘾。以至成为身份的象征。而饮酒则成为吃药的辅助剂。从皇室到士族,拥有“男宠”成为常态。

王公大臣们还喜欢到野外聚会,吟诗作赋,谈仙论道,清谈辩论

通过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太守的王羲之聚会日记《兰亭集序》就可见一斑。那次参加聚会41位高官名士们谈论的不是国计民生,而是:命运由生到灭,由乐到悲,时间短暂,倏忽之间,如白驹过隙;生命的长短存灭,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取决于自然的造化,所以要及时享乐。此外,所谓“竹林七贤”的狂荡怪异行为更不堪一提。

士族做官的越多,清谈家就越多,官场中的清谈之风也就愈演愈烈,而那些出身低微,富有才华的干练之士也就越没有地位。明于政务,勤于职事的实干之士鄙视尚门地而轻人才,抑功实而隆虚名,是东晋九品官人法的最大弊害。根据这一选法,只要是世家出身,即便无德无能,也照样有大官做。而非世族人家,即便才华横溢,也无法获得重用。其结果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种结果造成一类胸怀大志、出身寒门、守志不阿的官,处处被排挤,不入流,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隐居。最有代表的就是陶渊明。挂印辞官隐居后写了很多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已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百姓的敬重。

并不是没有士族认识到这些问题,桓温在北伐时,深感王朝的“外难未弭,内弊交兴,曾提出著名的《七项事宜疏》:一、抑制朋党,杜绝因政见不同而相互倾轧;二、合并、裁撤冗余的官职;三、重视机要政务,提高公文处理效率四、明确长幼之礼,奖励忠、公正的官吏;五、褒奖惩罚,应与事实相符;六、继承古制,弘扬学业;七、选派史官,编修晋书。桓温所提的自然是东晋王朝所缺的,他当权后,也极力想有所改变,但已于事无补。上层士族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因为机构重叠,闲官太多,为清谈创造了说空话的人文气氛。“三台九列,坐而论道,州牧郡守,操纲举领,烦剧所重,其惟百里”1,官越大,事越闲,官越小,事越烦。大官是空谈道,中官是抓纲领,只有小官才干具体事。所谓官多政烦,烦的是老百姓和小官吏,上边则是官多必闲,由于闲,“坐而论道”,“没事找事”,只务虚不务实在高层蔚然成风

官场的明争暗斗,与百姓无关,官员的空话连篇,也于百姓无关,百姓需要生存、繁衍,正因为官员的无为成就了民间的有为。

在东晋百年的历史中,史料没有记载一起与西域交往的记录。西域似乎与南中国毫无关系。真相并非如此,先民开通的贸易之路至少有三条,一条西北行的陆路由西域进入中亚、西亚至欧洲,第二条西南行的陆路由云南进入南亚次大陆至西亚、欧洲。第三条由海路南行至南亚次大陆。

中亚、西亚、南亚与欧洲之间贸易平繁,从未中断。所以,才有了从陆地而出,海路而归的法显在狮子国所见中国制造的白绢团扇。

王羲之任右军将军时,曾在街上看一老太太在卖团扇,没人要,让属下取来笔墨,在每把扇子上提了五个字,老太太看是官人,敢怒不敢言。写完后,王羲之说,你就说这是王右军提的字,每把可以卖几百钱了。后来,果真人人都抢着买提了字的扇子。老太太找王羲之再写一次时,王羲之当然不会再写,物以稀为贵。

这种白绢提字团扇就产于南中国,如此小的生活用品出现在南亚次大陆,那么大宗商品自然也不会少。

地缘政治的权力转移,贸易的中心也在不断转移。经济的不均衡增长导致了财富流通,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士家大族必须为经济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早期的贸易之路正是基于所探索和开辟。

晋都建康,已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百万,成为农产业、手工业的集散地,城内外有各类市场,水上运输发达。除此之外,成都、江陵、京口、襄阳、寿阳、番禺、泉州等地成为了商贸城市。

手工业,冶铁、养蚕缫丝技术显著进步,产量增加,造船业兴旺,可以制造两千吨的大船,制瓷、造纸、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农业上,由于北方流民的大量涌入,垦田面积增大,北方牛耕、粪肥方式在南方得以推广,麦、菽这类北方作物开始在南方种植,北方旱开涝闭的筑堰围湖类的水利技术也在南方得以应用,这让江南真正成为了富裕的鱼米之乡,东晋末年,人口大增达到1746万人。

来自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海外使节、商旅众多。在阿拉伯人的《古行记》中记载:中国的商船,从公元三世纪中叶始向西,从广州至槟榔屿,四世纪至锡兰,五世纪至亚丁,终至波斯及美索不达米亚并独占商权。东晋时期,中国帆船已能远航波斯湾。东海、南海诸岛尽为中国所有,通过持续不断航海活动巩固了领海主权,并为后期隋唐宋元的航海奠定了重要基础。

因西域而来的海上丝路不仅促成南京成为早期佛事的中心,海上丝路的东延把佛教传向海东诸国。公元374年,天竺僧人阿道又从水路进入东晋至达高句丽,入丸都城,住持高句丽小兽林王创建寺庙就是个例子。

当时,航海的动力是季风,因为季风定期而至,所以被称为“信风”,海水连天,无参照物,不识东西时,主要以日、月、星宿的方向为参照,遇到阴雨天,就随波逐流。牵星术航海,即观日、月、星辰的位置确定船只的位置,这是天文导航航海。在罗盘航海之前,观日、月、星辰,以确定船舶在海洋上的位置,调整航海朝向目的港口的方向是最为普遍的。

这条海上的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从西南陆路进入南亚、中亚的路,便是张骞当年回归时,受命所寻求的另一条通西域的路线“蜀身毒道”。中国巴蜀的物产从山路经天竺到达西域远及欧洲。这条道分东、中、西三条。最有名的一段中国境内线路被称为“茶马古道”。

西域当地也开始了养蚕缫丝,成为了丝绸的出口地之一。

1、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二十八。

2葛剑雄 《中国人口史第一卷》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个地形图形象的的诠释了南亚次大陆,这在...
16——17世纪南亚次大陆
俯瞰视角下的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
一起涨知识|“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世界历史常识)
印度河不在印度,古印度文明≠印度
被历史遗忘的盛世,人口达千万。百姓富庶,经济繁盛堪比开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