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汇报
李健鸣
  如何将网络一代的文化特质纳入主流文化的战略框架,不是掐头去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文化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对我来说,文化就是以培养人的心灵和促进人的心智为目的。我们要让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扔掉非现实的幻想,利用网络提升自己心智的发展,并在一个友善的公共环境中共同成长。
  
  最近看了《面对审美的冲突和隔阂……》(见11月11日《文汇报》“文艺百家”——编者)一文,此文也让我思考了许久。文章中提到的大量现象都是存在的,我也同意作者的观点,即“应该将网络一代的文化特质纳入主流文化的战略框架,理性地评判它们的优势与不足,寻找和解的途径,化解误会与偏见。”现今社会对网络的需求,特别是青少年对网络的喜爱和依赖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当然也应是主流文化该考虑的问题,因为只有从现实出发,才能更好地建构社会的文化大业。
  但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此文重点是分析青少年的网络需求,却忽略了对网络文化本质的剖析。所以看了半天,还是无法解答如何将网络一代的文化特质纳入主流文化的战略框架。这不是掐头去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文化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对我来说,文化就是以培养人的心灵和促进人的心智为目的,如果缺少这一根本,文化就会变质和变味。
  综观中国青少年的网络文化,也许有两个方面不容忽视,一是粉丝文化,二是虚拟文化。这两点也是所有发达国家青少年网络文化的特点,我们不妨来看看其中的妙处。先看一看粉丝文化。粉丝文化历来是存在的,只是随着媒介手段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主要的明星出自电影这一行业。当时粉丝们的疯狂和痴迷并不亚于网络时代:从1950年代在上海电影厂门口等孙道临的出现,到对刘德华的单相思发展到近乎丧失理智,这些例子均说明了追星在某一年龄段及在某种程度上均为正常,甚至包含了对美和爱的向往。但在网络时代的追星,从内容、传播速度来看已经全然不同。一些青少年已经不仅仅是以追星为目的,而是通过制造“各种烂星”使自己得以发泄。他们追的可以是任意一个人或物,通过网络达到一呼百应式的传播,不断更新追逐的宝贝,不断制造发泄的对象,甚至把自己都视为是网络上的“偶像”。这一现象的危险性在于这种群体行为会造成各种各样的伤害作用,使一些无辜的人受冤或上当,使自恋倾向变成难以医治的变态,我们每天都会得到这种灾难性的信息。
  当然热衷于制造和追逐“星”的年轻人之所以这么做,从心理上来看也有其原因,一是他们希望自己成为领路人,二是希望能找到知音,来摆脱内心的孤独感。这些人如果仅仅是制造“星群”,得点乐子也就算了,就担心怀有其他的目的。譬如有的人会以自己的非人道政治主张笼络追随者。德国的海盗党就是一些热爱电脑的年轻人组建的(当然与《小时代》里的人完全不同),他们的政治主张基本上是“杀富济贫”,他们是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不会去干追星这样的傻事,同样也不会看不到这个世界的不公和不正。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网络也能为政治目的服务。这也是网络时代的危险性。
  第二个问题则触及到虚拟世界。现在很多人沉迷于游戏、动漫和社交的虚拟世界,这种网络的虚拟世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文章中提到的二次元审美的产物。文章中写道:“二次元审美是一种关于逃避的文化,异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容纳少年烦恼与无因反抗的桃花源”。这话说得非常准确。二次元的意思就是平面,用现在流行的维空间理论来看,就是二维空间,也就是你看到的人,你与之交流的人只是一张平面的扑克牌,而立体的人则是三维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来看,网络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表面的接触,并不是人与人实质的交流。青少年由于错误的家庭教育、不合格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冷漠教育感到特别地孤独无助,在这种情况下,在网络上寻找安慰,即使是虚假的安慰都很正常。所以网络瘾者从根本上来看,就是想通过虚拟世界,使他人听到自己真正的声音。从三维的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人同二维空间的交流,肯定不是百分之百的好现象,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网络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目前看来这是无法变更的事实,而且网络也有其精彩的一面,这也使我们无法放弃。所以要使青少年能具有社会担当和文化担当的话,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与同龄人一起接受艺术教育,开展体育活动和更多地了解社会。前几年,我遇到了一位多年不见的德国女友,她高兴地对我说,现在德国的青少年比上一代人更爱看书,更爱听音乐会,更爱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不追求物质生活,更喜欢与他人直接交流,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网络时代。对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我接触过的德国年轻人虽然也都使用电脑和手机,但他们利用这些手段看小说,学外语,了解新的音乐作品。他们确实比上辈人活得更开放,也更健康了。
  我始终相信,科技的发明不会改变人类优秀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之所以固定和稳定,是因为它源自于优秀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作品,实为人类永恒的珍宝。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电视的出现不会减弱文字,更不会消灭电影;为什么电脑的出现不会抹杀大脑的活动和创造。也许,这就是造物主给予人类的礼物。我们无法否认我们生活的时代,只能设法去平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缺陷。我们所做的就是要让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扔掉非现实的幻想,利用网络提升自己心智的发展,并在一个友善的公共环境中共同成长。
  (作者为翻译家、剧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沉迷网络的危害
“污”文化对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到底有多大
网络为何能左右青少年的成长?
栖居于虚实两境:网生代青年心理样态透视——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整治文娱乱象
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