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汇报
魏武挥
  本报昨天头版刊登文章《面对“二次元审美”——主流文化不应缺位》,将本报发起的“二次元”文化讨论再度推向高潮。今日我们刊发新媒体观察员魏武挥的文章,从“数码时代”90后主力接棒的全新角度,对“二次元”文化进行另一维度的解读。
  
  二次元这个词忽然热了起来,但事实上,这个词至少在三四年前就开始流行,以至于国内还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出了一本书《御宅:二次元世界的迷狂》。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5月,至今已经有两年半了。
  二次元即“二维世界”、“平面世界”,主要指的是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和电子游戏(Game),取这三个事物的英文首字母,就有了经常会看到的“ACG”一词。某种意义上,二次元就等于ACG。而喜欢这三个事物的人,通常带有“宅”的特点,感觉上不喜欢外出,于是,二次元又和“御宅”这个词紧密相连。我们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宅男宅女们通过ACG进入了二次元的世界。
  美国也有大量的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甚至在游戏上,美国一度是全球消费第一大国(后来可能被中国超过),但美国不太谈所谓“二次元”、“御宅”这种词。真正的二次元发端于日本,这里非常重要的原因是:ACG在日本,是全民普及的东西,而不是仅仅专门给小孩及年轻人使用。
  二次元发端于日本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战后的团块世代(堺屋太一创造的概念)兴起,他们的父辈经历过战争和悲苦的现实环境,但他们全然没有。他们所处的日本实际情况是“经济巨人、政治侏儒”。团块世代和同龄的西方欧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没有破坏体制的意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有过很是波澜壮阔的年轻人带有政治诉求的运动),按照土居健郎的说法就是:用儿童的方式去思考和表达他们的想法。团块世代对政治诉求、社会责任等宏大事业没有多少兴趣。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大泽幸真指出,日本社会步入了“虚构时代”,经济发达后带来的消费主义盛行,社会风气趋于萎靡。团块世代的后代团块子踏上社会舞台,将二次元文化更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他们的父辈所不同的是,二次元文化带有很强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意味。
  福柯曾经提出过“异托邦”的概念,指不同于主导性社会秩序的空间,它的组织逻辑与主流规范存在着差异,但它是有自己的惯例和戒律的。这个说法有点类似布迪厄笔下的“场域理论”。二次元世界是不是属于“异托邦”的范畴?
  二次元文化里孕育出一些今天大众也耳熟能详的词,比如“腹黑”、“傲娇”、“坑”、“三无”等。从这个角度看,二次元世界并不完全封闭。很有趣的一点是,二次元文化很得年轻人喜爱。一方面,动画、漫画、游戏自然是年轻人的口味;另外一方面,要接触到ACG,需要有一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比如很多二次元文化部落里会利用FTP来分享御宅们手上的作品,御宅们在创造ACG(尤其是动画和漫画),更是要使用到新媒介技术。可以这么说,御宅们是相当力挺各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其实,弹幕也有二次元的影子,很多弹幕是在动画片里出现的。
  御宅们虽然有个“宅”字,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与世隔绝,正相反,他们在虚拟世界里互动得相当频繁,他们是各种新型互联网社交工具的尝鲜者,按照科技受众理论的分类,他们要么就是“创新引领型受众”;要么就是“追求新奇型受众”。借助今天非常发达的网络社交工具,通过线上沟通,御宅之间多有互动,也会影响到大批其实不是那么御宅,但略有些御宅特征的年轻人,最终,完成和主流现实社会的互动。
  二次元世界内部,其实也有相当多的“群落”,群落根据“兴趣以及缘分”组成,因为大多数通过线上组群,故而成员的进入和离去,门槛变得极低。二次元诸多群落成员的更替,群落本身人气的涨跌,每天都在发生。这些群落,有些有类似“原教旨主义”的影子,特别讲究一些二次元必须遵守的规则;而有些,则显得相当世俗,成员也未必个个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元铁杆粉丝。前者的确有异托邦的色彩,但后者,很难说是什么独立的一个世界。
  二次元这个概念到了中国以后,也在年轻人中兴起。首先是八零后或者说八五后迅速接受了这个文化,当他们还在校园的时候,现实生活压力不大,对ACG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感兴趣是很正常的事。一些人毕业后踏上繁重的工作岗位,慢慢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还有一些人,在现实社会中不如意者,依然沉浸于二次元世界中。
  90后更是二次元的主力接棒者。大体上,90后对压力的感知来得比80后小。回顾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80后的父辈与90后的父辈并不相同。后者可能整体上比前者更有经济实力,从而使得90后更容易进入到二次元世界中。日本当年的团块世代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其实和中国90后非常相似。他们都没有经历过物资极其短缺的年代,一生下来,就是物质富足、互联网新技术极其发达的所谓“数字时代”。中国二次元爱好者大多数都是网络一代,而日本则是从电视一代起步的。
  二次元与主流接轨的部分,催生出一个极其庞大的娱乐产业(二次元本身也是一个娱乐产业),这个娱乐产业覆盖了社会最广大的大众。这两个娱乐产业略有不同。二次元有以创作者为核心的生产模式,比如有“阿童木之父”之称的手冢治虫这位著名的动漫艺术家,就很强调技艺的精进和磨练。动漫艺术家在担纲一部动画片时所担任的“监督”一职具有极大的话语权,能够发挥出极强的创新和创作精神。
  但以西方流水线生产模式为代表的当代大众文化,并不太强调这种所谓灵魂人物,而更强调自上而下垂直整合的高度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的全部追求点在于降低风险、提高利润。换而言之,二次元文化把创作视为一种创作,而大众文化则把创作视为一种牟利手段。二次元文化通常会贡献出让人眼睛一亮天马行空般的新奇点,而大众文化工业一旦发现,则迅速将其融入到流水线生产中。
  相对而言,在日本,二次元更具有土壤,一部动画片或漫画可以漫长到让人不可想象。比如《名侦探柯南》近千集,《火影忍者》更是从1999年开始连载,一直到今年才算传出要有终结篇的意思。这与日本社会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有关。而中国社会,节奏极快,很难想像有什么动画或漫画历经十数年不衰的情景。在中国,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御宅一族”,所谓的宅男宅女,也不过就是宅在房子里工作罢了。
  在中国,二次元文化事实上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被大众文化所改造过的二次元。一个嘴巴里成天挂着“腹黑”、“傲娇”、“坑”、“三无”词的人,谈不上有多么异托邦。归根到底,ta依然是主流文化中的一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次元的世界
卡通和动画有什么区别?日本人是怎么称呼“动漫”的?
年轻人冲进漫展,买爆“谷子”
提到漫展就想到cos,国内的cos和漫展是怎么紧密相关的呢?
入坑二次元文会不会有未来?
关于Cosplay的起源和发展,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