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读《傅雷家书》

2012-04-11 05:50:48
小记:为人为文能够做到本色、自然,所谓不“隔”,最是不易,因而也最可珍贵。知堂说他爱读尺牍,就因为这“原是不拟发表的私书……而片言只语中反有足以窥见性情之处”。骨肉至亲之间的书信往还尤其如此。《傅雷家书》刊行于1981年,在当时仿佛也是一件街传巷颂的大事了。弹指间,已过三十余载,而三十年中此书一直畅行不衰。最早接触此书在1985年,那时我还是个初中生。近来重读,于朴素无华的文字和娓娓道来的家常絮语中,仍能感受到无比丰厚的精神滋养,并也发现少年时因阅历尚浅,许多地方其实并未读懂。或许,以这三十年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巨变为参照,才真正品味出其中的耿介之气和赤子之心吧。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1955年1月26日)


[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与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1956年3月1日)


[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而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1956年3月1日)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in(法文字,即英文的human,意为‘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1954年12月27日)




[惟有艺术和学问从来不辜负人]

“惟有艺术和学问从来不辜负人:花多少劳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诚和热情,就得到多少收获与进步。”(1962年3月25日)


[高远绝俗而不失人间性人情味]

“真诚而努力的艺术家每隔几年必然会经过一次脱胎换骨,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哗众取宠和取媚庸俗固然都要不得,太沉醉于自己理想也有它的危险。……归根结蒂,仍然是‘出’和‘入’的老话。高远绝俗而不失人间性人情味,才不会叫人感到cold[冷漠]。......古往今来的最优秀的中国人多半是这个气息,尽管sublime[崇高],可不是mystic[神秘](西方式的);尽管超脱,仍然warm,intimate,human[温馨,亲切,有人情味]到极点!”(1963年11月3日)


[弹琴不能徒恃sensation[感觉],sensibility[感受,敏感]]

“……弹琴不能徒恃sensation[感觉],sensibility[感受,敏感]。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变。从这两方面得来的,必要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1954年8月21日)


[真正的演奏家应当努力去体会这个潜在的境界]

“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between lines[弦外之音]……绘画、雕塑、戏剧等等,都有此潜在的境界。不过音乐所表现的最是飘忽,最是空灵,最难捉摸,最难肯定,弦外之音似乎比别的艺术更丰富,更神秘,因此一般人也就懒于探索,甚至根本感觉不到有什么弦外之音。其实真正的演奏家应当努力去体会这个潜在的境界……”(1965年2月20日)




[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主要是反映他内心的双重性]

“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决不仅仅从技术要求出发,而主要是反映他内心的双重性。……他的两个主题,一个往往代表意志,代表力,或者说代表一种自我扩张的个人主义……另外一个往往代表犷野的暴力,或者说是命运,或者说是神,都无不可。……斗争的结果总是意志得胜,人得胜。但胜利并不持久,……到晚年的四重奏中,斗争仍然不断发生,可是结论不是谁胜谁败,而是个人的隐忍与舍弃,……其实是放弃斗争,放弃挣扎,以换取精神上的和平宁静,即所谓幸福,所谓极乐。挣扎了一辈子以后再放弃挣扎,……‘自我’的确已经大大的扩张了;同时却又证明‘自我’不能无限制的扩张下去,而且最后承认‘自我’仍然是渺小的,斗争的结果还是一场空,真正得到的只是一个觉悟,觉悟斗争之无益,不如与命运、与神,言归于好,求妥协。……” (1961年2月7日)

“贝多芬在早年、中年剧烈挣扎与苦斗之后,到晚年达到的一个peaceful mind[精神上清明恬静之境],也就是一种特殊的serenity[安详](是一种resignation[隐忍恬淡,心平气和]产生的serenity[安详]。)”(1961年8月31日)


[莫扎特......像天使一样的纯洁,毫无世俗的感伤或是靡靡的sweetness[甜腻]]

“莫扎特的那种温柔妩媚,所以与浪漫派的温柔妩媚不同,就是在于他像天使一样的纯洁,毫无世俗的感伤或是靡靡的sweetness[甜腻]。……就是达·芬奇与拉斐尔的圣母,那种妩媚的笑容决非尘世间所有的。”(1955年3月27日)


[斯卡拉蒂的时代……当时的音乐作品特别有朝气,特别清新]

“斯卡拉蒂的时代,文艺复兴在绘画与文学园地中的花朵已经开放完毕,开始转到音乐;人的思想感情正要求在另一种艺术中发泄,要求更直接刺激感官,比较更飘渺更自由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来满足它们的需要。所以当时的音乐作品特别有朝气,特别清新,正如文艺复兴前期绘画中的波提切利…… 不像绘画与雕塑早在古希腊就有登峰造极的造诣(雕塑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绘画在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后一世纪)。一片广大无边的处女地正有待于斯卡拉蒂及其以后的人去开垦。”(1960年8月5日)


[我们和欧洲真正的古典,有时倒反隔离得远一些]

“我们和欧洲真正的古典,有时倒反隔离得远一些。真正的古典是讲雍容华贵,讲graceful[雍容],elegant[典雅],moderate[中庸]。……欧洲的古典还多少带些宫廷气味,路易十四式的那种宫廷气味。” (1955年5月11日)


[十八世纪式的flirting[风情]和诙谐、俏皮、讥讽]

“那种十八世纪式的flirting[风情]和诙谐、俏皮、讥讽等等,你倒也很能体会,所以能把莫扎特表达得恰如其分。” (1961年8月31日)


[近代与现代的人一反十九世纪的思潮,另走极端]

“欧洲自从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在文学艺术各方面到了高潮以后,先来一个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反动(光指文学与造型艺术言),接着在二十世纪前后更来了一个普遍的反浪漫底克思潮。这个思潮有两个表现:一是非常重感官(sensual),在音乐上的代表是R. Strauss[理查·斯特劳斯],在绘画上是马蒂斯;一是非常的intellectual [理智],近代的许多作曲家都如此。绘画上的Picasso [毕加索]亦可归入此类。近代与现代的人一反十九世纪的思潮,另走极端,从过多的感情走到过多的mind[理智]的路上去了。演奏家自亦不能例外。” (1955年5月11日)




[古典音乐全靠内在的心灵的表现,竭力避免外在的过火的动作]

“国外的批评曾屡次提到你的摇摆,希望能多多克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只适用于通俗音乐。古典音乐全靠内在的心灵的表现,竭力避免外在的过火的动作,应当属于艺术修养范围之内,望深长思之。”(1962年8月12日)

“我和妈妈特别高兴的是你身体居然不摇摆了:这不仅是给听众的印象问题,也是一个对待艺术的态度,掌握自己的感情,控制表现,能入能出的问题,……只有感情净化,人格升华,从dramatic[起伏激越]进到contemplative[凝神沉思]的时候,才能做到。可见这样一个细节也不是单靠注意所能解决的,修养到家了,自会迎刃而解。”(1963年11月3日)


[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

“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1956年3月1日)

“一本正经的说大道理,远不如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一言半语来得有效——只要一言半语中处处贯彻你的做人之道和处世的原则。”(1961年9月14日)


[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

“……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spontaneity[真趣];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凿的痕迹,就变为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出于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1960年12月2日)

“引用罗马文豪西塞罗的一句名言:It is an art to look like without art.[能看来浑然天成,不着痕迹,才是真正的艺术。]……写得自然不是无意识的天赋,而要靠后天的学习,甚至可以说自然是努力的结果(The natural is result of efforts),要靠苦功磨练出来。”(1962年4月30日)


[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

“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但写长江中赤壁的夜景,历历在目,而且也写尽了一切兼有幽远、崇高与寒意的夜景;同时两句话说得多么平易,真叫做‘天籁’!”(1961年5月1日)


[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

“近代有名的悲剧演员可分两派:一派是浑身投入,忘其所以,……一派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也有大起大落的激情,同时又处处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节度,从来不流于‘狂易’之境。……以艺术论,我想第二种演员应当是更高级。观众除了与剧中人发生共鸣,亲身经历强烈的情感以外,还感到理性节制的伟大,人不被自己情欲完全支配的伟大。这伟大也是一种美。……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1961年8月1日)


[好的批评家和好的演奏家一样难得]

“好的批评家和好的演奏家一样难得;大多数只能是平平庸庸的‘职业批评家’。”(1960年8月5日)

“……各行各业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一朝没有出路,自己一门毫无成就、无法立足时,都可以转业为批评家;于是批评界很容易成为垃圾堆。高明、严肃、有良心、有真知灼见的批评家所以比真正的艺术家少得多,恐怕就由于这些原因,……”(1962年1月21日)


[《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

“《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代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1954年12月27日)




[你的唱片总是带给我们极大的喜悦]

“亲爱的孩子:望眼欲穿的唱片,昨天终于收到了。……初听之下,只觉得你的风格变了,技巧比以前流畅,稳,干净,不觉得费力 ……总的感觉好像光华收敛了些,也许说凝练比较更正确。奏鸣曲一气呵成,紧凑得很。......可以看出你一天天的倾向于wisdom[智慧]和所谓希腊精神。”(1960年10月21日)

“读你的信,声音笑貌历历在目;议论口吻所流露的坦率、真诚、朴素、热情、爱憎分明,正和你在琴上表现出来的一致。”(1962年3月25日)

“你的唱片总是带给我们极大的喜悦,你的phrasing[句法]正如你的breathing[呼吸],无论在Mazurka[玛祖卡]中还是其他的作品中,特别是慢的乐章,我们太熟悉了,等于听到你说话一样。”(1965年5月21日)


[艺术最需要静观默想,凝神壹志]

“艺术最需要静观默想,凝神壹志;现代生活偏偏把艺术弄得如此商业化,……年轻人想要保卫艺术的纯洁与清新,惟一的办法是减少演出;这却需要三个先决条件…… 为了艺术的尊严,为了你艺术的前途,也就是为了你的长远利益和一生的理想,不能不把以上三个条件作为努力的目标。......希望你平时多从这方面高瞻远瞩,切勿被终年忙忙碌碌的漩涡弄得昏昏沉沉,……”(1962年5月9日)


[千万别做经理人的摇钱树]

“……千万别做经理人的摇钱树!……跟经理人商量——必要时还得坚持——减少一半乃至一半以上的音乐会呢?”(1959年10 月1日)


[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生存竞争的剧烈,想你完全体会到了。……我很明白在西方社会中物质生活无保障,任何高远的理想都谈不上。……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钱不解决问题;相反,正因为瞧不起金钱而不加控制,不会处理,临了竟会吃金钱的亏,做物质的奴役。……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你既要保持你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成为最迫切最需要的先决条件。……收入应该事先做好预算;切勿钱在手头,散漫使花,而是要作为今后减少演出的基础……我相信三五年到十年之内,会有一个你觉得非退隐一年二年不可的时期。一切真有成就的演奏家都逃不过这一关。你得及早准备。”(1961年7月8日)




[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只要你的感情是真实的,别人一定会感觉到,不会误解的。”(1955年5月31日)


[有分寸]

“对外国朋友固然要客气,也要阔气,但必须有分寸。……人的心理是:难得收到的礼,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临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所以我特别要嘱咐你‘有分寸’。”(1955年5月11日)


[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

“中华民族从古以来不追求自我扩张,从来不把人看做高于一切,在哲学文艺方面的表现都反映出人在自然界中与万物占着一个比例较为恰当的地位,而非绝对统治万物、奴役万物的主宰。……况中国古代素来以不滞于物,不为物役为最主要的人生哲学。……中华民族多数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比西方人容易满足。……佛教的智慧正好与基督教的信仰成为鲜明的对比。智慧使人自然而然的醒悟,信仰反而使人入于偏执与热狂之途。我们的民族本来提倡智慧[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即使南北朝时代佛教在中国极盛,……知识分子亦从未陷于虚无主义......”(1961年2月7日)


[中华民族更接近古代的希腊人,因此更自然、更健康]

“……比起近代的西方人来,我们中华民族更接近古代的希腊人,因此更自然、更健康。……就因为此,我们对西方艺术中最喜爱的还是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的绘画、十九世纪的风景画——总而言之是非宗教性非说教类的作品……你的酷好舒柏特,恐怕也反映你爱好中国文艺中的某一类型。亲切、熨贴、温厚、惆怅、凄凉,而又对人生常带哲学意味极浓的深思默想;爱人生,恋念人生而又随时准备飘然远行,高蹈,洒脱,遗世独立,解脱一切等等的表现,岂不是我们汉晋六朝唐宋以来文学中屡见不鲜的吗?而这些因素是不是在舒柏特的作品中也具备呢?” (1961年2月6日)


[越研究西方文化,越感到中国文化之美]

“多少年来常对妈妈说:越研究西方文化,越感到中国文化之美,而且更适合我的个性。我最早爱上中国画,也是在二十一二岁在巴黎卢浮宫钻研西洋画的时候开始的。”(1965年5月27日)



[汉代石刻画纯系吾国民族风格]

 “汉代石刻画纯系吾国民族风格。人物姿态衣饰既是标准汉族气味,雕刻风格亦毫无外来影响。”(1961年4月25日)

“石刻画你喜欢吗?是否感觉到那是真正汉族的艺术品,不像敦煌壁画云岗石刻有外来因素。我觉得光是那种宽袍大袖、简洁有力的线条、浑合的轮廓、古朴的屋宇车辆、强劲雄壮的马匹,已使我看了怦然心动,神游于两千年以前的天地中去了……”(1961年6月26日)


[敦煌壁画代表了地道的中国绘画精粹]

“我认为敦煌壁画代表了地道的中国绘画精粹,除了部分显然受印度佛教艺术影响的之外,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片段的画,确实不同凡响...... 而这些画都是由一代又一代不知名的画家绘成的(全部壁画的年代跨越五个世纪)。这些画家,比起大多数名留青史的文人画家来,其创作力与生命力,要强得多。真正的艺术是历久弥新的,因为这种艺术对每一时代的人都有感染力,……”(1961年1月23日)


[汉晋六朝的文采风流]

“汉魏人的胸怀比较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古之下,尤令人缅想不已。”(1954年7月27日)

“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1954年12月27日)

“近来常翻阅《世说新语》……觉得那时的风流文采既有点儿近古希腊,也有点儿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但那种高远、恬淡、素雅的意味仍然不同于西方文化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1961年6月26日)

“《世说新语》久已想寄你一部,……我常常认为这部书可与希腊的《对话录》媲美,怪不得日本人历来作为枕中秘籍,作为床头常读的书。”(1962年9月23日)


[我们从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辈,多少是怀疑主义者]

“我们从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辈,多少是怀疑主义者,正如文艺复兴时代和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前的人一样,可是怀疑主义又是现社会的思想敌人,怪不得我无论怎样也改造不了多少。”(1966年4月13日)


[人生就在寒来暑去中老去]

 “一转眼快中秋了,才从炎暑中透过气来,又要担心寒冬难耐了,……人生就在寒来暑去中老去!”(1962年9月2日)

“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1954年1月1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画家马克斯·诺内布鲁奇古典人物画(附风俗画)
知识分享2023|关于现代艺术的产生
【绘画艺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系列----油画发展史
油画的起源
一幅画,就用了850小时 !只有这样,就是用铅笔,也能画出奇迹!
迈耶·夏皮罗:论风格 | 西东合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