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四十六(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四十六(专刊)

《文钞》复王寿彭居士书,“清顺治皇帝,拜玉林禅师为师,法名行痴。与玉林法徒行森书,署名尚写法弟行痴和南。和南,乃磕头也。皇帝与同门尚如此,况与其师乎。此种芳规,岂可不知。古人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非曰深下于人,人则尽心教导也。以自己不能生恭敬心,纵人肯教,自己心中有傲慢象相障,不得其益。譬如高山顶上,不存滴水,故不能受滋润也。不但学佛如是,即世间学一材一艺亦如是”。

这是印光大师又一次讲到尊师重道。这里举清朝开国皇上,顺治皇帝与同辈分出家人之间的礼节,尚且磕头恭敬,以陪衬出皇上对其师的礼节,一定是倍加恭敬。记得看过一则故事,也是清朝的皇上对上师的礼貌。因为时间久了,不记得是哪一个皇上了。只记得是在避暑山庄,的外八庙里之一。皇上礼请蒙古上师,请法。请上师坐于皇上的宝座,皇上在下面礼拜,三礼之后,皇上的大将军,看不惯皇上顶礼上师,不懂得礼节,起了瞋恨,一刀杀了宝座上的上师。后来------

将军的事,不是我们的要点。单说清朝皇上对佛教法师的礼节,可谓是真诚恭敬之至。就我眼前的无知来讲,见到出家大法师,我也没有把他请上宝座,在下面三拜顶礼。我还没有达到大清朝皇上的礼貌,人家那么大的人物,没有一点傲慢,完全是自卑而尊人。惭愧之至!

孔夫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这句话是老师多少次形容我的态度,即骄傲又吝啬,其余一切都用不着再说什么了。我见到老师没有屈身下跪一下,多傲慢骄横,多狂妄自大。恩师,今天我知道错了,真诚地向您老人家忏悔,悔不该犯了烦恼,糊涂造业。世上竟然有我这样的人,不懂礼节,没有一点恭敬心。罪过!

老师多次说我:“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是啊,我们这一代人确实没有受过教育,记得我在小时候,是去给六爷爷拜年(或是祝寿,忘记了),进门没有下跪,被骂一顿,要磕头的,磕三个头才行。那时候太小了(应该是四五岁之间,文革之前),情节记不清楚了。

在东北的时候,可能是我和那里的出家人缘分好,几乎没人对我批评、教育。对小师傅,只叫某某师,不顶礼。见到大执事,有事找我的时候,我还没有和十,她到给我问讯。哎!人家的礼,是人家的心真诚,而我们在家人反倒不懂事情,不给回一个问讯。搞到后来,我只给老和尚顶礼,连监院、知客,我都不给顶礼,只是互相问讯(双手合十当胸并鞠躬)。我在那里长养的是傲慢,是烦恼习气。

我在东北的时候,没有学到什么礼节。见师傅,问讯是常有的,顶礼却很少。见到老和尚,要抢着磕一个头,老和尚还说:“不给人磕头,要给佛磕头”。她老人家是真的谦虚,又慈悲。

虚情假意,人家不会教你。我们没有一点自卑尊人,所学的一定是皮毛而已,大概一生学不到实质性的东西。所以印光大师讲:“下人不深,不得其真”。即便老师想教,自己心里横着一道墙,就拒绝了老师的教导。

这就是不懂真诚恭敬的后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傲慢蜕变到懂得尊敬 |听友心得
拜年下跪磕头背后,是怎样的传统和礼仪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你得学会叩指礼
拜师黄道吉日查询,必贵师而重傅”
善于“闲聊”的孔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