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路367号的李大夫

编者按:在黄家花园地区居住的不少名人都非常质朴,他们的后人也过于低调。尽管不少人已经成为“大家”,但谦逊的品质传承下来。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是随着一代代人的耳濡目染、口传心授而延续。尽管老黄家花园人已经分散到五湖四海,但似乎总有某些无法名状的凝聚力,能将人们聚拢起来。


那年,李志远大夫离去了,老伴赵大夫也跟着离去了。李大夫离开人世,赵大夫寡居不到百天,尽管有儿女陪伴,也匆匆上路了。夫妻共同生活了七十余载,实在是不能也无法想象如何分别啊。


爸妈说我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了李大夫一家。那时候外婆家在西安道和山西路交口,山西路后门隔一两个门就是李大夫家了。他们的宅院也是三楼一底,地处山西路和成都道交口,也算是深宅大院了。幼年的我生病了,爸妈把我带到李大夫诊所,从那时候开始,和李大夫一家相识。他们小女儿和我是总角之交、莫逆之交,发小第一吧。


下图:2007年拆迁时的山西路367号


两位大夫是不是同学,我从来也没有打问过;是不是同龄,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们一起度过了八十大寿,又一起度过了九十大寿……度过了银婚、金婚、钻石婚……九十多岁高龄的赵大夫还很好客,很健谈;在她小女儿陪同下还到我家做客,只是有些耳背了。赵大夫白皙的皮肤,清秀的五官,那样慈祥,那样和蔼可亲。有一次我去看他们,带去一个花篮,赵大夫非常欢喜。后来李家三嫂告诉我,赵大夫最喜欢鲜花,我心里很欣慰。李大夫高龄之后不太愿意见客人,非常喜欢和孙辈们聊天玩耍,是觉得自己老态龙钟其貌不扬,还是有一些老去的伤感呢?他和孙辈的照片,紫红T恤,银白头发,风度绝不减当年啊。


李大夫的离去是突然的吧。三嫂说是喝了什么有问题的咖啡,吐泻不止……没有许多痛苦,或许也算寿终正寝吧。赵大夫精神崩溃了,随着精神的坍塌,脏器跟着衰竭了……


李、赵两位大夫在中国还是私有制社会的年月,开私人诊所;公有制之后,到了国立大医院。李大夫是外科专家,赵大夫是妇儿科专家,国家给了他们专家待遇。李大夫,赵大夫是我最早认识的高级知识分子。


两位大夫在自己的老宅生育了三男二女(听老人们说三男二女家庭有福气),每个孩子间隔两岁,小妹和我同龄,二哥三哥比我大几岁,都是我儿时的玩伴。我曾经写过这样记述:


从三楼露台可以看到邻居李医生一家,那幢三层楼房屋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留下了我和弟弟的足迹。李医生的几个孩子,是我和弟弟的总角之交。小妹和我同年同月生,我们从四岁开始在一起玩耍,情同姐妹。在淡淡馨香的紫藤萝瀑布下,在盛开的火红凌霄墙边,在串串紫色圆亮的葡萄引来叽喳麻雀的时候,我们五六个孩子在追逐嬉戏。有时候,我和小妹也会跑到西安道31号老宅来,在老槐树荫下扮医生、过家家、捉迷藏,那么欢快,那么无忧无虑!


李医生的那幢房子早已易主,在耀华中学毕业的小妹,早已定居异国他乡。很巧,我曾经在耀华教过她的大儿子。每每短暂会面,不时提起往事,说起童年。记得我俩曾经去水上公园湖滨轩钓鱼,人家一看是两个小姑娘,便任我们折腾,没想到还真有不少愿上钩者。大功告成,凯旋之前,我俩还客气地推让,互相说着“还是给你家的小猫吧!……


李大夫的家庭,是我幼年开始,心目中最美满最理想的家庭。李大夫的小女儿虽然和我同龄,但是赶上文革前上大学的末班车,她六岁上小学,1965年高中毕业,考上了医学院;而我七岁上小学,1966年高中毕业,命运变得跌宕多舛。李大夫的五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他们的五个配偶也都是大学生,在五六十年代黄家花园是不多见的吧。子承父业,五个孩子中三个学医,两个学外科的哥哥曾经分别任市级两所大医院的院长,二哥主编了消化系统超声诊断专著,三哥是骨科专家,小妹是脑内科医生,后来成为医学博士。大姐中央美院毕业,创作颇丰;大哥是香港大学教授,翻译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在十年动乱中,他们都没有蹉跎岁月,研究专业,攻读外语,文革后在各自岗位崭露头角,成绩卓著。


李大夫的儿女们成立小家庭之后,仍然住在老宅子里,他们各自独立生活。逢年过节,或者每到周末,甚至隔三差五便聚到一起摆起家宴。那时候我常常是他们的“座上宾”。小妹叫我去吃饭,我是“有求必应”,好像一家人。那时,还没有读高中的我对饮食文化一窍不通,只知道家宴是鸡鸭鱼肉。有的时候他们戏说家宴无鱼肉,原来是山珍野蔌、果仁蘑菇……家宴。难忘我在李大夫家初次尝了酒的滋味。记得哥哥、姐姐们问我会不会喝酒,我傻乎乎地说不会,但是想学。在他们的“怂恿”下,我第一次喝了酒,而且竟然喝了四大杯啤酒;不仅是酣,还第一次感觉了醉醺醺的滋味。大概那是我喝酒的极致,以后再也没有打破纪录。有时候我也和他们一大家人一起包饺子,一起围着大圆桌搓“猫耳朵”。我包饺子是小妹教的,徒弟包出来的饺子和师傅的如出一辙。几十年后,我当了奶奶,包出来的饺子仍然和当年的一模一样。在我没有摘红领巾的年龄,父亲出国,世界进入冷战时期,我家的亲人们天各一方;李大夫一家曾经给了少年的我多少家庭的温馨和欢乐啊,今天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感慨不已。


李大夫家庭留给我的印象是学术气氛浓厚而物品摆放随意。有一次我遇到李大夫和两位学外科的儿子一起切磋一位小病人的问题。记得一个少年把不少玻璃碴弄到手掌皮肉里,李大夫对儿子们说,X光是看不到的,需要……来解决。李大夫一手好字,忘记是因为什么事情了,李大夫给我写过一张字条。我当时不会区分字体,也不全认得上面的字,只是惊讶字写得很漂亮,很潇洒。我长大了以后,慢慢觉得李大夫当时写的是狂草。记得在他们的老宅子里,书柜里、饭桌上,甚至地面、柜顶都是书籍报刊……后来,在单位分给他们的单元房里,最明显的是各种玩意,大的,小的,贵重的,廉价的,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有他们自己的旅游纪念品,也有儿孙辈带给他们的礼物。每一件物品都来自不同的时空,都讲说着生动的故事。两位大夫的晚年生活也是潇洒浪漫的,到了八十多岁高龄还到香港大儿子家,还跨洋过海到美国两个女儿家。


李大夫两口后来住海关高层单元房,在海河西岸。我家拆迁后搬到了海河东岸,两家隔河相望。我上下班骑车在光明桥穿行,几乎天天遥望他们的家:那里住着两位老专家,住着两位我可亲可敬的老人。


那年,李大夫离去了,老伴赵大夫也跟着离去了。我心目中那个美好家庭也逝去了,大概我生活中再没有可以替代他们家庭的了。


李大夫和他的家庭,在我心中保存了半个多世纪,今后也仍然珍藏在我心灵深处。曾经那么温馨,那么美好。




更多黄家花园的回忆文章,点击阅读:

1、天津黄家花园考

2、黄家花园地区核心里巷简介

3、黄家花园的圆茅房

4、圆茅房的“你说我说”

5、黄家花园的成长符号

6、无法忘记的黄家花园

7、黄家花园的报刊亭

8、六十年代“黄家花园”的记忆

9、西安道杂忆

10、我的西安道小学

11、西安道小学的“你说我说”

12、解放前后的黄家花园

13、黄家花园的大夫爷爷和大夫奶奶

14、我家住在福顺里

15、福顺里的回忆

16、唐山大地震中的长沙路

17、1976年大地震亲历记

18、梦里的黄家花园

19、黄家花园——承载几代人的家园

20、我知道的陆奇峰先生

21、黄家花园于我的温热回忆

22、二池是我家

23、回忆穆成宽校长

24、二池的过滤罐和曝气塔

25、二池琐忆

26、二池的美好时光

27、关于“二池的美好时光”的致歉

28、我与二池的故事

29、穆成宽先生二三事

30、碎语集之“二池”

31、也说黄家花园

32、五十年代的黄家花园小记

33、我的1966年夏秋

34、特殊年代的回忆

35、黄家花园思治里的回忆

36、没错!黄家花园义达里!

37、由黄家花园德聚里开启的回忆

38、我家原在鸿德里

39、西安道小洋楼的旧日时光

40、黄家花园天隆里的记忆

41、黄家花园慧丰里的回忆

42、纪念谢天培罗慕班夫妇

43、黄家花园图片展一周年纪念

44、黄家花园图片展的电子留言

45、奇峰照相馆的记忆点滴

46、长沙路小学的回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入百万的大夫——中医奇方(连载3)
5个家庭的中秋家宴对比,你更喜欢谁家的?
家宴
刘嘉玲冬至在豪宅设宴,菜种十分丰盛
■〖天津卫老照片〗0970:黄家花园的花园·
李小妹:秋色(组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