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照片】家藏老照片让历史更加直观

冯克力这个名字,如今已经和《老照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96年年底,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丛书一经面世,即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该系列丛书曾经创下每辑发行30余万册的销售业绩,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到今年7月,《老照片》已出版到107辑。


作为主编的冯克力,陪伴《老照片》一路走来,收获了很多在老照片征集、研究方面的心得,出版了《感言老照片》《当历史可以观看》等著作,讲述多年来征集、编辑老照片的亲历、亲闻,成为国内知名的老照片专家。


冯克力每到一个地方举办老照片讲座时,都会有人拿着自己珍藏的老照片前来与他交流,透过那些久远泛黄的照片,一次次地回望过往的瞬间,冯克力也深有感触。他喜欢借美国文化评论家、小说家苏珊·桑塔格的话阐述自己做《老照片》的理由:“所有的照片,都会由于年代足够久远而变得有意味和感人。”




20世纪初,烟台一家祖孙三代合影



冯克力说,“摄影术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看待历史的方式,从此,历史由被回忆、被叙述,变成了可以观看。某些历史场景,因为有了照片的记录,变得更直观,也更确定了”



《老照片》对所征集照片的定义是:“所提供的照片须是20年以前拍摄的(扫描、翻拍件也可),且有一定的清晰度,一幅或若干幅照片介绍某个事件、某个人物、某种风物或某种时尚。”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照片,经过历史的演变,有了特殊的价值。


冯克力说:“摄影术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看待历史的方式,从此,历史由被回忆、被叙述,变成了可以观看。某些历史场景,因为有了照片的记录,变得更直观,也更确定了。”


《老照片》曾刊登一张照片,是20世纪初,烟台一家祖孙三代的合影,后被冯克力收入《当历史可以观看》一书中。冯克力解读说,照片在拍摄的时候,明显地经过了摄影师“摆布”,人物面前的案几上,左右两边分别放置着代表新式生活的煤油灯和闹钟,中间则放着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想来主人家中但凡有点时髦或有些“品位”的什物,都摆到了面前的桌子上。


经过了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后再来看这张照片,冯克力觉得要感谢那位精心的“摆布者”了,正是由于他的刻意安排,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世纪以前烟台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细节。


应《老照片》之邀解读这张照片的社会民俗专家,则从放置在桌子上的那盏新式的煤油灯,进而联想到美孚石油公司为倾销自己的产品,在当时所采取的种种举措,从中读到了更多的东西……


有时照片里毫不起眼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那个时代经济发展、中外交往和社会变迁的有力证明。




1912年,一位年轻人剪辫前在照相馆留影



1936年,江苏镇江教育馆宣传橱窗前的民众



令冯克力印象最深刻的是1935年摄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无论是其匀称的构图、妙曼的动感还是对人物神情恰到好处的捕捉,都堪为经典之作……这张照片如此地触动我,还因为照片以其独有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特定的时代——抗战前民国社会的日常生活”



在《老照片》出版到十几辑的时候,曾经有人问冯克力,编辑《老照片》几年来,令他印象最深的照片是哪一张?尽管当时已经有几千张老照片刊发,但冯克力还是想到了那一张——那是1935年摄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一张照片,刊登在《老照片》第6辑里。


照片定格了一位幼儿园女教师,带着一群孩子在草坪上做游戏的瞬间。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年轻女教师娟秀的面庞和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上,温馨而祥和。


“从摄影的角度来说,这张照片无论是其匀称的构图、妙曼的动感还是对人物神情恰到好处的捕捉,都堪为经典之作。但是,仅凭这些,这张照片还不足以从几千张照片里脱颖而出,给我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这张照片如此地触动我,还因为照片以其独有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特定的时代——抗战前民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冯克力认为,民国几十年,除了抗战前有过几年的相对和平时期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动荡与战乱之中,这无疑给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战乱与动荡不是民众生活的全部,即使身处战乱中,老百姓的日子还得照常过。战争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百姓的生活,却无法使它中断。


还有一张照片,拍摄于1948年的长春,画面是一间酒吧登台表演的鼓手。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架子鼓手一旦登台演出,还是西装革履,头发依旧梳理得丝毫不乱,专注地沉浸在自己打出的鼓点里。“从照片上看,架子鼓手的家什似乎过于简陋了,只有一面大鼓、一面小鼓,外加一个立镲,然而相对于远处隐隐传来的炮声,这里发出的却是属于市井的、民间的音符,传递着平民大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冯克力说。



幼儿园女教师和孩子玩耍,1935年摄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酒吧登台表演的鼓手,拍摄于1948年的长春



“这些拿着自家照片,到《老照片》里讲故事的人们,其中有很多人此前从未在任何报刊上发表过只言片语,是家藏老照片所凝聚的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唤起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他们虽然不是什么职业写手,但围绕家藏老照片的讲述,却不乏精彩与生动”



《老照片》刚刚创办之初,冯克力曾经很担心“稿源”问题,所以每次去北京出差,只要有空,他就会去潘家园“淘”些照片,以解燃眉之急。然而没过多久,《老照片》就迎来了众多投稿者。他们纷纷拿出家中珍藏了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照片,娓娓道来,讲述祖辈、父辈以及自己的人生故事。


冯克力说:“这些拿着自家照片,到《老照片》里讲故事的人们,其中有很多人此前从未在任何报刊上发表过只言片语,是家藏老照片所凝聚的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唤起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他们虽然不是什么职业写手,但围绕家藏老照片的讲述,却不乏精彩与生动。”


一次,有一位姓杨的济南退休工人,拿着一篇稿件和老照片来到编辑部。文章讲述了他的家族从祖父开始近百年间的经历,文章写得很有感情。冯克力说,像这样的照片因其自身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有时无需借助更多的文字解读,便可以将人们带入某个特定的时代,即使是那些寻常的家藏照也不乏这样的功能。


比起“宏大叙事”来,家藏的老照片,保留了更多的个体生命的温度,这温度既是个体的,也是时代的。


图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图未必有真相
老照片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金陵十三钗”
历史上真实的“金陵十三钗”
百年老照片中再现中学时代林徽因
老照片:南京沦陷前的金陵女学生
【每天老照片】--3633--民国初年老照片:六朝古都南京社会风貌,江上有乞丐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