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展览 | 印中雕塑艺术展登陆午门


展览时间:2016.9.28—2017.1.3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




2016年9月28日,“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在午门展厅震撼开幕,来自于印度笈多与后笈多时期、中国的北魏至初唐时期代表性的175件石质雕塑作品和少数铜质、陶泥质造像同场展出。展览还将巡展至福建、浙江和四川,这将是近年来罕见的中印艺术的盛宴。




展厅实景


本次展览从印度各地9个博物馆中遴选出笈多与后笈多时期的雕塑56件,从中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甘肃、新疆等地博物馆挑选出同时期雕塑精品119件,是我国首次将中印古代同时期雕塑艺术对比展示,也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项目的重要一部分。

展览选择公元400-700年这个历史片断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首先,中国的三位求法高僧法显、玄奘和义净在笈多艺术鼎盛时期以及后笈多艺术初期到达印度,他们的游记被西方学者重视,在印度有巨大的影响。本展览将以他们亲历的印度艺术文化中心为主线挑选文物。



东晋法显西行路线图



唐朝玄奘、义净西行路线图


其次,这是笈多艺术走向成熟和达到极盛的重要时期,被称为印度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其审美标准和艺术模式成为印度艺术的标尺,影响范围不仅涵盖了大部分的印度本部,而且远达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广大区域;与此同时的中国佛教艺术开始本土化和个性化的历程,东晋晚期、十六国、北魏到唐初的雕塑展示出的是多种文化融合和创造力迸发的画卷,不同区域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都在这个时期的创作中各展才华。没有这400年艺术创作的激荡,就不可能有盛唐艺术的绽放。



佛立像  4世纪晚期至5世纪早期

现藏北方邦勒克瑙邦立博物馆


相信观者将从这次独特的大展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印度艺术与中国艺术之美,了解亚洲两大文明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感受到两者独特的文化创造力。


★重点展品介绍★


佛头   5世纪

现藏北方邦马图拉政府博物馆


这件佛陀头像具是笈多时代马图拉样式佛像头部造型的典型特征。采用红色砂岩,精细打磨,人物线条有力,面部轮廓清晰。佛像的面容尽管按照三十二相的规定加以抽象化或程式化了,但一望便知仍是印度人特有的相貌。脸型更显椭圆,顶上肉髻覆盖着一圈圈排列整齐的右旋螺发。弓形的长眉,半闭下垂沉思冥想的眼睑,笔直的鼻梁之下的人中、下嘴唇异常肥厚的嘴唇均以凸起的棱线刻画。拉长的矩形耳垂与颈部的三道褶痕符合三十二相的规定。



象头神迦纳什像 6世纪后期

现藏古吉拉特邦巴罗达博物馆及美术馆


象头神迦纳什是印度最流行的神,同时受到印度教徒、佛教徒和耆那教徒的供奉。他能清除各种障碍,被称为“障碍之主”或“清除障碍者”,此外,迦纳什也被视为知识、书写与学问的保护神。5世纪以来,他在印度广受尊崇。

象头神迦纳什一般被认为是湿婆和波哩婆提的儿子,最突出的标记是象头,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传说。这尊象头神呈象头人身,一面两臂,雕刻精致,生动传神,臀部略向右提,左腿略弯,站姿优雅;象头部分雕刻得尤其精妙,长长的象鼻向左上卷起,象牙已断,象耳如同簸萁,以此象征从真理中驱除邪恶,如同从谷物中分离糠秕。头上戴有一周珠子串起的冠饰,中央装饰有宝石花叶和流苏,头后有朴素的平板头光。他的右臂从肘部开始大部分残缺,左臂搭在站在他左侧的侍从半裸侏儒迦那的右肩上。迦那的形象粗短肥胖,憨态可掬,面带微笑,除腰间系带外几乎全裸。他上身袒露,大腹便便,据称他的大肚皮象征着富足和安康。脖颈处戴有项链,从左肩斜披一条交缠的蛇带,两条长长的披帛从肘弯处垂下,在下方形成厚厚的褶皱,端头呈波浪状;下身穿有斜纹裙子,阴线刻出衣纹,右腿露出膝盖,脚踝处戴有珠串脚镯。

  这尊像是难得的一尊早期的象头神迦纳什的形像,1953年进入巴罗达博物馆及美术馆的收藏。



杜尔迦或吉祥天女像 6世纪

现藏北方邦勒克瑙邦立博物馆


吉祥天女是毗湿奴的妻子,被奉为美丽、富足与欢乐的女神。起初,吉祥天女是一位大地女神,从史诗时代起,她就成了毗湿奴的妻子,毗湿奴每次下凡,她都追随丈夫,并因丈夫化身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称谓。毗湿奴化身为伽尔基时,她就是杜尔迦。

这尊像以浅黄色砂岩雕成。女神面部方圆,双眼鼓睁,头上发髻高束,戴有花冠,佩戴有大耳环、珍珠项链、臂钏、手镯和脚镯。双乳饱满浑圆,中间垂下有长长的胸链,从肩后绕过臂弯披有帛带;双手自然下垂,右手握有水果,左手握执帛带;下身穿有贴体斜纹长裙,腰间系有精美的腰带。女神身后两侧的莲茎上长有两朵莲花,莲花上各撑托有一只大象,翘起鼻子卷住水壶口朝下,为女神沐浴。女神双手下方各有一尊带头光的坐像,均一手扶膝,一手施无畏印,坐在仰覆莲座上。


菩萨立像 北齐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这是2012年在河北邺城遗址出土的一件菩萨立像,是北齐造像中的精品,选用了曲阳一带所产白石,光洁莹润,表面经过精细打磨之后宛如白瓷。菩萨造型饱满敦厚,下垂的眼睑和略带笑意的嘴角,与同时期的印度笈多造像有异曲同工之妙。简洁的衣纹配以精细雕琢的璎珞,裙子前面的部分采用镂空立体雕饰,以完全写实的细节衬托出菩萨像整体简约俊逸的气质。



董钦造阿弥陀像 隋开皇四年(584年)

现藏西安博物院


这铺铜鎏金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的人物组合,加上台座和狮子,保存完好,鎏金精美。台座后侧所刻发愿文称:“开皇四年七月十五日,宁远将军、武强县丞董钦敬造弥陀像一区……”,可知这是公元584年所造的一铺阿弥陀像。主尊肉髻低平,脸型偏圆,眉毛以阴线刻出,双目细长,嘴角上翘,面带微笑。身着袒右肩袈裟,左手向前平伸,右手抬起,掌心向外,施无畏印,姿态清秀自然。佛的两侧立胁侍菩萨,体型细瘦,宝珠形头光,头戴宝冠,缯带从宝冠左右垂至膝侧,下着裙,披挂璎珞等饰物,帔帛搭于两臂,垂于体侧,跣足立于莲花座上。左侧菩萨右臂自然下垂,平托一莲蕾,左臂上举,捏宝珠。右侧胁侍菩萨右手举与肩平,持莲蕾,左手置于胸前,手心朝下。两菩萨的前面是二力士,稍稍侧身握拳,竖眉鼓目,嗔目怒视,衣裙随着人物的姿态动作飘向一侧,与相对静止的佛与菩萨形成对比,渲染出一触即发的力量感。两力士中间为地神托举博山炉,地神一手撑地,另一手与歪向一侧的头部承托底盘,圆形平托上有莲花与莲叶簇拥的博山炉。带有护栏的台座四边开壸门,前面两侧有相向蹲立的狮子,昂首挺胸,前腿伸直,筋肉鼓起,充满着紧张感,似乎随时都会一跃而起。这铺铜鎏金造像保存完整,造型和做工均十分考究,是隋代金铜造像中的精品。



力士像 唐调露年间(679-680年)

现藏龙门石窟研究院


力士头束高髻,浓眉上挑,双眼圆睁,牙关紧咬,上身赤袒,下着战裙,披帛绕肩贴身垂下,一臂屈肘上举,一臂下垂,双手握拳,跣足而立,全身肌肉块状隆起,显得威猛无比。此像为我们展示了盛唐时期雕塑家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深刻理解和为塑造性格强化主题所做的理想化的努力,其细腻精湛的技巧和英武雄壮的造型,展现了大唐帝国鼎盛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虽然历经千年,但其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历史底蕴仍使我们在欣赏时心灵为之颤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故宫“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今日开幕,寿康宫、慈宁宫首次对外开放
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
【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
五代宋雕塑(1)
“谐首”36年前的纯真 | 陈真真木刻版画欣赏
罗丹雕塑艺术展的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