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的淘汰
小时候,这个故事曾沉重地“打击”过我。故事是这样的:财主家有许多长工,财主看中了其中一位长工的漂亮老婆。他想除掉长工,但又不想亲自动手。于是,财主写了一封信,让长工送到与他暗通的“山大王”那里。长工不识字,非常高兴地去送信。走了几天,长工到了“山大王”的寨子。“山大王”接信看罢,马上叫来属下,把长工给杀了。长工到死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故事是曾祖母讲给我听的。我当时就觉得这个长工“笨到极点了”。三十多年过去了,再来看这个故事,细思极恐。
  知识无论在哪个时代,对一个人来说,都有非常具体的效用。知识,现实一点讲,就是你对当下环境的认识和把握;如果一个人对社会环境的感知力下降,那么他的生存就会发生问题。如今,一个人若不能不停地更新知识,那是可怕的——这最终将决定他能否实现阶层的穿越。
  中国人捣碎植物,提取了其中的纤维,发明了纸张。这样的伟大发明,是平民智慧的体现,但最终却又成了分化阶层的工具。“识字的”和“不识字的”,或者说“有文化的”和“没有文化的”,从此因为一张纸变得泾渭分明。
  但这样的认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的。一位在西南联大就读过的老人说,抗战爆发后,家国破碎,他从天津出发,随学校南迁。当时他觉得国家都快沦陷了,读书还有什么用。但他的父亲告诉他,必须随学校南迁,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读书——抗战需要知识,将来抗战胜利重建家园也需要知识。西南联大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它在抗战时期保存了国内的重要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到了当下的信息时代,知识不再是平面化的,而是变得立体和复杂了。几十年前,我们可以说一个大学毕业生“学业有成”,现在绝对不可以这样来定义了——学习已经终身化了。不信你可以试试,与世隔绝一两年,你可能就成了“桃花源”中人,适应不了这个社会了。
  这一切的改变就是从传媒的介质变革开始的。以前知识的传播主要靠纸。中国纸张没发明之前,西方人把自己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写在动物的皮上——羊皮是采用最多的,于是西方人习惯把传统典籍称之为“羊皮卷”。中国纸张由阿拉伯传入西方世界后,成为西方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变量。因为纸张的廉价与实用,更多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和碰撞。
  接下来是广播电视,而十几年前,网络时代来了,如今则是“万众皆媒”;传媒的概念不仅被重新定义,而且被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这也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不再是一本书,一本证或一场培训,学习变得复杂而立体。现在什么是“学习”?应该是你处在一个场景中,有没有一种让你学习的欲望。如果你在一个单位里,你连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也没有;那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家没有什么前途的单位,而你也有可能沦陷进去。
  人的淘汰,首先是从知识开始的。三十多年前曾祖母给我讲的那个故事,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菟丝子的故事
顿悟之七十四:穷开心
晨间分享89
才女出上联:山高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长工对出下联获得芳心
宅在家里说汉中故事:​庆山与湑水河
民间故事:火龙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