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苑|与黑格尔一起追问“选择恐惧”




黑格尔


  黑格尔似乎自己有选择恐惧症:他不停地在两种身份间徘徊,在不断揭示世界阴暗面的同时,又以彻底反思者的形象出现,向我们承诺一切难题最终都将得到解决。


  单就选择恐惧症这个问题来说,黑格尔毫不吝啬地把各种选择难题抛给了我们。在《逻辑学》的起点,人们就被迫作选择:是存在还是无?在这两者间作出选择既困难,又简单。困难,是因为选择存在与选择无完全没有区别,选择就是不选择。以思辨逻辑的形式出现的外在的反思只能利用变易来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是因为当主体需要选择时,却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变易的位置上,就如同还在犹豫是否要学游泳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在水中并且还会划水一样。我们回溯性地发现自己已经选择了存在而不是无;更重要的是,存在毕竟不是无,因此外在的反思也将不选择看作是选择。不选择不同于拒绝选择,前者代表选择的抽象性;后者意指在选项之间的滞留或放弃。借选择存在之机,外在的反思在此不仅选择了存在,而且选择了选择。这奠定了“无论何时都要去选择”的原则。但外在力量任性地在两个最抽象的范畴之间进行了一次最缺乏意义的选择,这个选择既是选择本身同时也是选择的不可能性。


  看来,黑格尔所做的,似乎就是把生活中的选择难题以细致入微的方式“解构”给我们。黑格尔哲学给人的表面印象是,谁要是在现实中以黑格尔所揭示的思维方式来思维的话,他的精神一定有问题。除了选择恐惧,我们还能够从《逻辑学》中抽取出大量的生存哲学主题:虚无、幻灭、绝望、救赎……而黑格尔所做的,也并不只是收集大量片面、偏执的思维“怪癖”并且证明它们有多么复杂,而是要说明人的所谓正常思维恰恰就建立在这些“病态”思维的基础上。


  现实中的选择恐惧症体现为,患者时常因感到难以作出选择而精神紧张,拖延选择甚至放弃选择,认为当下任何选择都会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按照黑格尔的思路,患者并不应受到责备,因为选择困难不仅是某种主观的东西,而且内在于事物之中。


  选择困难的例子在《逻辑学》中俯拾皆是。如果说存在与无没有规定性,导致无法选择的话,那么有规定性的事物又如何?比如某物与他者,它们即是自身又是自身他者,选择其中一个与选择另一个并无区别。而且,吊诡之处在于,当我们费尽心思作出选择后,会感到后悔,感觉被选择之物并没有因为我选择了它就把它认作是属于我的,因为某物无非也是他者。人们会争辩说,简单的“这个”或“那个”并非选择标准,应根据事物本质来选择。那么又该如何选择事物的本质而摒弃其非本质呢?本质扬弃存在,宣称自己是真正的存在。但也正因为本质与存在处于漠不相关的关系中,所以本质自身也和存在一样平淡无奇,它的自我消逝也不能成为它被选中的理由,因此本质无非是非本质。因此,我们感到选择就像被追逐的月亮一般逃避我们,但又不会逃得太远。两个非本质在幻象中统一,本质即是幻象,因而我们无法根据深层次内容作选择,于是,选择也扬弃了自身,选择即幻象。看来,区分哪些是本质,哪些是非本质,本身也是选择难题。有时人们必须在两个非本质性的事物间作出选择,选择的强迫性就被揭示了出来。但更具强迫性的选择情境是,如同既要尽共同体的义务又要尽家庭义务但却只能选择一方的安提戈涅一般,有时,我们必须拥有两个选项,但却只能选择其一,因为二者是对立的。与本应同属一体但却被撕裂的事物相对应的,是被撕裂的选择主体。


  人们在两种非本质的事物间难以选择,那么面对两种具有本质的事物时又如何?积极性和消极性分别是在更高程度上实现了本质与存在的统一范畴,每个都宣称选择了自己就等于选择了全部。但难题并未得到解决,因为选项旋即陷于矛盾。矛盾可以用选言判断来表示,A要么是B,要么是C。A既是主词,也作为分离性充当宾词:A要么是A’,要么是B,要么是C。对选择困难者来说,A’就成了不可承受的心结,而精神焦虑、额头冒汗等即是与之相对应的心理—生理选择。而矛盾的事物又进一步自我消解,变成虚无。选择不仅是幻象,而且是矛盾,是虚无。选择者发现,选择太多与无可选择一样令人焦虑:因为我是虚无,我是彻底的“空”,所以一切事物都填不满。


  多次尝试后,选择者认识到,选择要有根据。然而,自称不依赖于其他事物的根据反而要指涉有根据的事物,而后者反倒变成了自身同一的,因而同样可被看作根据,二者的差异消失了。因此,有时人们不仅无法作出选择,而且还认为自己没有决策的资格:“我不确定我是根据。”


  就算选定了选择的根据,人们也无法摆脱选择困境:与根据不同,条件是为事物的,是被设定的,但其被设定性本身也是被设定的,是可扬弃的。事物不仅由其根据所决定,而且还由其条件所决定。生活中的两难在于,人们一方面往往不屑于成为有条件成为的人,而把内心意志视为选择的根据;另一方面,人们也渴望既有条件能够提供支持。


  人们为化解选择恐惧而提出的建议同样也会被选择恐惧挫败。例如,我可以写下清单列出各选项的优点和缺点以进行理性比较。然而,尽管事物是多种单一属性的复合体,但属性本身也是事物,也可分解为其他属性,因而与事物一样难以比较。另一种解决方法是,让某种随机方式或其他人来代替我决定。但问题在于,选择随机方式或代理人本身又是选择难题。


  是不是我们的命运就如同三元组中的知性范畴一样,由于无法选择自己的归属,只能可怜地在自己、他者(辩证理性)和二者的统一(思辨理性)之间跳来跳去?幸好辩证法并非对选择恐惧无计可施,《逻辑学》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原则。


  第一,任意性不应成为拒绝选择的借口。任何选择都是任意的、偶然的。任何排除选择的偶然性的做法,都只是把偶然性推到了更深的层面。因为,偶然性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但现实性与可能性在直接就是对方的同时相互包含,因而潜在地就已经是偶然性了,除偶然性之外再无其他,任何必然选择都无非是偶然的。因此,人们也就不要过多在意这种任意性,更不要把这种任意性归为自己主观上的过失。


  第二,要相信现象与规律的统一性,相信规律确实能够解释现象。这一原则摒弃了以不断思考为借口而拖延选择的行为。该原则还有助于使选择者相信,自己确实有资格、有能力为选择提供合理依据。


  第三,对选择进行反思。有人认为,选择恐惧症患者要相信自己的选择,不对比,不后悔。但黑格尔会反对这种建议:若我在思考中确定自己是正确的,下次选择时会更自信;若我仅是相信自己是正确的,那么这种正确性还只是外在的。拒绝思考在防止产生心理阻碍的同时也使人失去了提升自信的机会。


  第四,诉诸更高范畴。在精神领域中,高级范畴解决了较低层面的僵局,这体现在:首先,它提供了选择的标准和方式。其次,它提出新问题,对旧问题进行重新定义,使旧问题成为了无关紧要的。而若从生存论的角度看,较高范畴具有更大包容性,它包容选择中的错误,使个人即使在作出错误选择时仍能保持自身所是。这些精神范畴只有在能够缓解选择难题时才与自身本质相符。因此,国家必须为有不同选择的个人提供基本保障,艺术必须展现悲剧的必然性以减少个人罪责,宗教必须宽恕错误,等等。在此意义上,让选择恐惧症患者相信错误会被原谅和包容,也是消除选择焦虑的有效方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假象和本质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研究事物本质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事物的本质、根本
什么是本质与非本质联系
客观逻辑与主观逻辑(互动百科)
§111 从尺度到本质的过渡
zt黑 格 尔:生平与哲学的现代评论[兴华论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