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西方世界的教育霸主国,居然是这样教编程的



这世界上有一个“奇葩”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政府规定,每隔1小时孩子们就必须到户外休息15分钟。

 

这个奇葩国家还规定,孩子们7岁前不用上学。在幼儿园里,这个国家的孩子们不用为小学做准备,不用提前学习数学、语文、英语啊这些课程,孩子们每天的任务就是玩耍和聊天。

 

另外在这个国家,18岁以前国民不用参加统一的标化测试,比如小升初、中考、期中考。家长也很少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去。

 

用中国人的眼光来看的话,这样的国家的国民素质一定不高吧,教育水平一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吧。

 

事实上在过去的16年里,从成果上看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始终在西方世界占据霸主地位,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


她,就是芬兰。


 

根据国际经合组织(OECD)每三年对15岁学生开展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芬兰的学生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展现出高水平的学术能力。不论是数学、阅读还是科学,芬兰的孩子的成绩都位于世界前列。

 

比如2000年开始,芬兰的三科(数学、阅读、科学)PISA成绩一直保持西方霸主地位,与应试强国韩国以及新加坡比肩。在2006年的PISA中,芬兰的孩子打败了其他56个国家,在科学上的得分获得第一,超过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以应试教育闻名的东亚诸国。2009年,芬兰的孩子在科学科目上斩获了第二的成绩,在所有三个科目上遥遥领先于其他西方国家。



▲  2000年的PISA三科目排名,芬兰分别为第4(数学)第3(科学)和第1名(阅读)

 

▲  2006年的PISA三科目排名,芬兰分别为第2(数学)第1(科学)和第2名(阅读)



芬兰也是世界上文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93%的芬兰人有高中学历,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要小17.5%。66%的芬兰高中毕业生会上大学,在欧盟中这是最高的大学升学率,超过了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



▲  2009年的PISA三科目排名,芬兰分别为第6(数学)第2(科学)和第3名(阅读),仅次于东亚应试强国


▲  2012年的PISA三科目排名,芬兰分别为第12(数学)、第5(科学)和第6名(阅读)。在科学和阅读两个科目上领先于其他西方国家,仅次于东亚应试强国



更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是,根据2010年盖洛普(Gallup)和世界经合组织举行的的联合调查,芬兰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最快乐的国家。



快乐的童年

 

芬兰人到底是怎么做到既学得快乐,又学得高效的呢?

 

芬兰人的快乐而高效的学习从幼儿园开始。


虽然芬兰的教育水平排在世界前列,但是他们的孩子上学却很晚。芬兰政府规定孩子在7岁前不必上学。

 

7岁前的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和幼教中心度过的。在芬兰,40%的1-3岁的幼儿、75%的3-5岁的儿童,以及98%的6岁学龄儿童由全托中心照管。


▲  芬兰某幼儿园

 

在芬兰,早教的目的和我们熟悉的一切关于“教育”的刻板印象无关,芬兰式早教的目的在于提升儿童的健康、幸福感,以及社会能力。芬兰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要试着和同龄人打交道、交朋友、处理人际危机,并互相尊重。

 

芬兰教育与文化部的教育学专家、哈佛教育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Pasi Sahlberg 表示:“芬兰的幼教并不是为了上学做准备,而是让孩子们成为快乐的、有责任感的个体。”

 

比如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最大的幼儿全托中心 Franzenia,幼教老师的关注点不是数学、阅读或写作,因为这些科目是孩子们到了7岁上了小学后才要操心的事情。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玩耍,而且是有创造力地玩耍。


Franzenia 中心的校长 Tiina Marjoniemi 表示,“我们相信7岁以下的孩子还不适合上学,他们需要玩耍,需要多做运动,这是体现创造性的年纪。”

 

芬兰政府的官方指导意见也鼓励幼儿园创造“学习的快乐”,并提供丰富的语言和交流环境。芬兰政府还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至少有9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


在这个寒冷的国家里,家长和老师难道不怕孩子们冻着吗?你的担心是多余的,芬兰人常说:“没有坏天气,只是衣服没穿够而已。”


 

那么,学龄前的小孩子光玩不学对他们的成长真的有好处吗?

 

剑桥大学教育中的玩耍研究中心(PEDAL)主任 David Whitebread 认为,玩耍对学龄前的孩子很有好处,玩耍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如果他们在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比如演过家家或者盖积木,他们就有完成任务、接受挑战的动力。Whitebread 说,“从心理学角度看,玩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主动学习者。”

 

Whitebread 提出,如果组织得恰当,玩耍也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毅力、问题解决等能力;而对4岁的孩子来说,和阅读、数学成绩相比,注意力、毅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更好的学业成就预测指标,“学龄前玩得越好,以后的情绪健康以及学业成绩都会越好。”

 

Whitebread 认为,在生命的早期,高质量的玩耍不仅能促进学业发展,还能帮助来自经济水平落后家庭的孩子赶上同龄人。

 

而芬兰儿童在学龄前的“撒欢”是受到国家保障的。以 Franzenia 幼教中心为例,如果一个孩子在这里每周全托5天(每周40小时),那么将获得每个月290欧元(合人民币2235元)的补贴。难怪在欧洲,芬兰的儿童贫困率是最低的,而幸福感却排在前列。

 

等芬兰的孩子上学以后,在18岁以前他们也不用经历统一的正式考试。中小学也不会根据孩子的智力水平或家庭情况进行挑选。在芬兰,政府并不强制学校该怎么教,而学校也不强制老师该怎么教。应试教育在芬兰是不可想象的。


  

芬兰式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教育公平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国民幸福感的关键。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教授 Gunilla Holm 表示,“(芬兰的教育)目标是共同进步。”

 

芬兰的平等教育理念得到了预期的成果。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芬兰学生间的差异是世界上最小的,成绩最好的学生和最差的学生间并没有横亘着一条鸿沟。另外,芬兰学校间的教育成果差别并不大,远小于其他国家内部的差异。这意味着芬兰的家长很少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去。



高福利的硕果?

 

当然有许多人会说,和中国、美国等大国相比,芬兰是个高福利的小国家,同质性比较高,而且国民性更主张平等主义,所以他们可以施行这样的教育政策。如果能有高福利、高同质性和平等主义,一个国家收获这样的教育成果并不稀奇。

 

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师范学院主任 Samuel Abrams 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对比了北欧国家以及美国在国际教育测试中的表现后发现,同样作为倡导平等主义的其他高福利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和挪威的国民教育水平就不如芬兰,反而与美国的平均水平贴近。这些北欧国家的大小都差不多,用同质性也不能解释它们之间的差异。

 

以芬兰隔壁的挪威为例。同样作为高福利的北欧国家,挪威的人口和芬兰差不多,但采取的教育政策和美国类似。挪威的学生从小要参加标化测试,教师不需要有硕士学位。和美国一样,挪威的 PISA 成绩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位于世界中游,毫不起眼。

 

也有人会提出疑问,芬兰一定是靠着多年的资本积累和意识形态沉淀才有能力做到这样的事情吧?

 

事实并非如此。芬兰走在国际教育大国的前列,是在最近才发生的事。

 

1809年时,被瑞典统治了600年的芬兰被割让给了俄国。芬兰的首都也从离瑞典斯德哥尔摩更近的土尔库(Turku)被迁至离圣彼得堡更近的赫尔辛基。1917年,芬兰才真正获得了独立,不过马上又陷入了内战的泥潭。


▲  芬兰土尔库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芬兰是个农业国,非常落后。1900年时,芬兰的人均GDP落后其他北欧国家30%-40%。

 

二战时,芬兰又遭受了重创,并欠下俄国一大笔赔款。因此60年代以前,许多芬兰的孩子在小学毕业之后就辍学了,只有少数特权阶层和幸运儿能够获得正规的高等教育。

 

此后芬兰进行了教育系统重建,并在上世纪70年代施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改革最显著的表现是,到了1979年,芬兰的中小学老师都必须要有硕士学位

 

在芬兰,中小学教师享有和医生、律师同等的社会地位。和从事其他行业的大学同学相比,从事教育行业的老师的工资也不差,因此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涌向教育行业。


▲  芬兰某小学

 

另外,芬兰对教育行业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只有不到10%的求职者能通过考核成为教师。比如在2010年,有6600个人竞争660个小学教职岗位。难怪Adams说,芬兰的老师“一边是学生的引路人,另一边是讲台上的智者。”


这样高标准的教育投入获得的是独一无二的回报。当挪威有石油,瑞典有矿山,丹麦有庞大的金融帝国的时候,芬兰最引以为豪的财富,就是她的五百万受过优质教育的国民。



另一个创新:编程教育

 

那么,芬兰的老师对孩子如何学习未来的通用语言——计算机语言这个问题又有何高见呢?

 

当别的国家还在激烈讨论要不要让孩子用电脑和智能设备学习编程的时候,芬兰人笑了。

 

2016年秋季起,芬兰的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习编程。不过芬兰的老师并不把编程当作一种独立的技能来教学,也不会专门开设一门编程课,编程的技能是穿插在各个学科里的


芬兰的老师会告诉学生,编程是可以用在许多地方的有用的工具。这样教育目的在于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都能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语言。

 

体育课上

学生可以实践编程中“循环”(loop)的概念。具体来说,他们会播放自己最喜欢的曲子,然后随着曲子的循环播放一遍遍地跳一套舞蹈动作,比如拍手、拍手、跺脚、跺脚、跳!



艺术课上

学生们通过编织来学习循环。因为在编织的时候,一套针法可能会循环地出现。


 

语文课上

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会学到,同一套故事情节,如果按照不同的次序发展,会产生不同的结局。这也是计算机语言中的执行逻辑。


  

显然,这样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多学科融合的教学需要每科老师都学一些编程思维,还要把课程编排得自然有趣。

 

虽然这种创新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继承了芬兰人一贯的教育成本高投入,但是高投入将产生高回报。


作为世界知名的创造力强国,这个只有不到550万人口的国家,却是目前运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的 Linux 操作系统以及诺基亚(Nokia)的故乡。



因此Abrams 教授认为,芬兰国民体现出的高水准教育成果和高创造力正是这个国家采取的跨学科教育体系的功劳。芬兰这个国家把教育看作是推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工具。


在可预见的未来,芬兰人的跨学科式计算机语言教学,将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快乐的学者型主动学习者,并将启发世界上更多的国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球第一的芬兰教育值不值得吹,豆瓣9.2分的纪录片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芬兰的教育如此成功?
全球第一的芬兰教育奇迹,背后隐藏太多秘密
这个小国幸福感世界第一,教育世界第一,简直想上天与太阳肩并肩…
什么使芬兰的孩子这样的聪明
世界上阅读能力最强的国家,是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