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时光的大门,探访北疆博物院,走进它的前世今生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射出流逝在岁月深处的过往。


天津的五大道人尽皆知,数不尽的小洋楼,有道不完的历史故事,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就在这些建筑群落中隐藏着一座最特别的房子。它不是名人故居,却承载着比任何一个名人故居都更丰富的历史和故事,它在时间的长河中静默了70余载,几乎被遗忘,又幸而得以保存,它就是北疆博物院。 北疆是中国北方最早的也是迄今现存最完整的近代自然博物馆。


北疆是什么


提起北疆博物院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即使学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小伙伴们也可能已经将书本中对北疆博物院的几段介绍完整地还给了老师…



北疆博物院最初被称为“天津黄河白河博物馆”,由法国人桑志华于1914年开始筹建,藏品包括了我国黄河及海河流域广大地区的古生物、古人类化石及动物、植物、岩矿标本20余万件,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建立最早、藏品最丰富的自然博物馆。


北疆的前世


在马场道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院子里,与钟楼相对而望的便是北疆博物院,藤蔓爬满了红墙,墨绿色的大门锁住了一百年的时光,无论晨光熹微还是暮色黄昏,这里都是最静谧而神秘的所在。



1922年的春天,北疆博物馆第一座建筑(北楼)与天津工商大学同时兴建;1925年春天,北疆博物院三层陈列室落成。同年5月的一天下午,北疆博物院举行正式开馆仪式。桑志华将其命名为“Musée Hoangho Paiho”, 意即黄河、白河博物馆,这句法文标志至今仍印刻在北疆博物院的外墙上,像一个封印,把桑志华的精神凝聚在北疆的“工”字楼中。



创建博物院的同时,位于其西北侧的教员宿舍——一栋法式庭院式楼房也建好了,为了便于工作,桑志华和德日进便从紫竹林教堂搬到这座小楼里居住。1925年,在博物院办公楼西端建成陈列馆,为3层建筑,由法商永和营造公司设计,采用防火、防盗、防尘和防震措施,高窗天然采光,窗户密闭而又能自然通风。




1929年,北疆再次扩建,建成两层的南楼,南北两座建筑以廊道相连,使整座建筑外形呈“工”字形格局。1930年又在办公楼南首增建新楼,南北二楼又以通道相连接,博物院遂形成完整的格局。


1928年5月,北疆博物院陈列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出了动植物标本、岩石与矿石标本、动物骸骨化石。各地地理、山川、河流、土壤和动植物的分布图和照片,以及关于人类学、工商业和农业的调查报告。结合展览还举办有关的科学知识讲座,这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第一流的博物院。



在一个出生在天津的英国人布莱恩·鲍尔的回忆录中曾记载:“工商学院的博物馆星期天下午对公众开放……大厅里比教堂更为安静。身穿黑色长袍的神父馆长在展品周围小心翼翼地走来走去,并不时地停下来对参观者轻声地解释着。”这是他对北疆博物院的记忆。


北疆的今生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轮回,2014年,在桑志华来华科学考察100周年之际,北疆博物院的大门终于再度开启,即使放至今时今日,这座最初便是专为博物馆生的建筑,无论从外观还是功能,设计都堪称精妙,设计者的智慧和巧妙用心,仍足以令人赞叹。



很多五大道的居民都不知道这个博物馆的存在,在开馆之前的很多年中,即使外大的学生们也对北疆博物院知之甚少。大抵也因此机缘巧合,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这座伟大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如今你在墙上看到的那些展柜、书架,都是建造之初直接安装在墙体上的,具有强大的展示功能,而现在馆里还在使用中的旧家具和老物件很多都是决定重建北疆之前,黄克力馆长从天津自然博物馆旧址的地下室仓库中找回的,可以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文物。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黄克力



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岁月,想要恢复到最初的模样是非常不容易的。修缮整体秉承修旧如故的原则,对室外地面、建筑外墙、室内装饰、墙体、地面等处进行了维护与修复。修缮之前,馆内所有的藏品要打包,想象一下要搬走如此庞大的展品群,不亚于一次标本的大迁徙,不仅如此,馆内的每一个纸片都不能丢,每一个小石子都要保存好。



除了这些硬件上的文物,更具价值的是当年桑志华等人留下的大量外版书籍和工作日志,扉页上手写的标注和无数笔记,在世界研究领域都是无价之宝。曾有欧洲学者通过桑志华订购书目的购买清单寻访到北疆博物院,只为查找一本早已绝版的当年的文献。经年累月,历史的灰尘尘封了记忆,因年代久远,如今想要将这些书籍和纸质资料修复归档的工作就变得非常困难,不仅如此,上万种标本的保养维护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庞大而复杂,幸而天津自然博物馆拥有一支强大的化石修复和标本制作的技术团队,在他们的精心修复和整理下,那些珍贵的展品才得以与世人相见。



化石保存首先有一定的温湿度控制,不能湿度太大,也不能湿度太低。湿度太低,化石容易风干,自己就会开裂,脱水了就变成粉末状了。还有就是要求避光,每间陈列室都挂着窗帘,为了避免阳光照射。这里的所有文物都需要做定期检测和维护,会有专门的人员每天测量温湿度,早年间桑志华制作标本使用的多为剧毒药物或高强度的防腐剂,如今这些早已被新的技术替代。进入北疆博物院的大门,空气里飘荡的还是一百年前福尔马林挥发的味道,随着时间流逝,这岁月陈年的味道也将散尽。



如今,桑志华的大量采集和研究成果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北疆博物院里,并以它们最初的形态依照这位法国人的设计被摆放在一起,据自然博物馆的黄馆长介绍,目前展厅内的布局都是按照当年留下来的玻璃底片中的影像,几乎全面复原当年博物馆的原貌而来。



重新开放后的北疆博物院陈列室,共展出各类化石标本及人文藏品近2万件。包括8000余件古哺乳动物及古人类化石,6000余件动、植物标本,3000余件岩矿标本,其中披毛犀、野驴骨架、河套人牙等珍稀标本和桑志华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手稿、手绘地图、科研著作及科考时随身携带的三色旗等实物,均在展出之列。


生命的轮回在时光的深处,仿佛也从此有迹可循。



穿过岁月时空的静谧走廊,见证了地球自然界的发展变迁,走进北疆的那一刻,仿佛与桑志华、德日进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汇,仿佛看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两位伟大的考古学家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文主义光芒,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看着火柴盒上的法文、斑驳在玻璃瓶里的标本、仿佛还会扇动的蝴蝶翅膀,一瞬间就被感动了,苍茫宇宙的奥秘,地球和人类的进化史,在北疆碰撞出了灿烂的花。它似一个巨大的迷宫,兜转来回得让人目不暇接,它更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随处都有惊喜待人去挖掘。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台时光机,带领参观者穿越时空,探寻珍藏其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那些安静绝美的物件,始终沉默着穿越了时光,见证着日升月落。很庆幸如今还能被我们看见,生命的轮回在时光的深处,仿佛也从此有迹可循了。


百年后的今天,北疆博物院更像一个记忆的宝库,时光大门终于再度开启的那一刻,经过一个世纪的沉淀,这座伟大的建筑依旧如此沉默而低调,回眸百年,就像它曾经的辉煌一般,如今更为光彩照人。



预约参观攻略 


北疆博物院参观预约网址

http://bj.tjnhm.com/index.php?p=cgyy

开放时间: 

    从9时(开馆)至16:30时(闭馆)

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预约制度: 

个人观众可携带有效证件(身份证)入馆参观

   团队须提前2天预约


馆内严禁喧哗、拍照、摄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桑志华与北疆博物院
1925年桑志华先后4次考察泥河湾,足迹踏遍了整个泥河湾盆地。
《话说天津》·自然馆往事
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历史 须从桑志华发掘出华夏大地第一块旧石器时代标本写起
【枉言 | 摄影】北疆博物院,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
“拒绝掠夺文物”的传教士,发现了中国首枚人类化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