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彼得原理

赵厚礼刻

  很多人在就职之后,都有升职的渴求,一些人会如愿以偿,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升到某个职位之后,明显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出现?这种感觉的出现又说明了什么?

  其实,之前早就有人关注到了这种现象。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在1969年出版的《彼得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人们在某一岗位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就会趋向于晋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一直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岗位为止。也就是说,这样有可能导致“才不配位”的现象。

  在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很多学者都对其产生了怀疑,因为这一理论显得有些悲观。为了验证这一原理,很多人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其中包括管理学学者陈春花。由于原理的验证要求具有足够的客观性,不可以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陈春花用了十年的时间对200家企业进行了连续的跟踪统计。她发现,从总体来看,公司中有60%的员工没有正常地产生绩效;有5%~10%的员工一上班就挑毛病,不会去想自己做得如何;有15%~20%的员工做出的东西是不合格的;有20%的员工是蒙着做事,不知道对与错;只有20%的员工的工作有着高绩效,而且很有可能所谓的“高绩效”只是完成了这个职位员工本应完成的正常工作量。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又有企业对绩效不好的员工做了相对应的调整,比如出资让员工通过交换学习、出国深造等方式去提升能力,来解决不胜任的问题,但效果依旧不能让人满意。尽管实验确实有很多的不足(例如样本容量过小),但不得不说,实验所揭示的现象是存在的。

  “彼得原理”提出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在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某员工工作时一直处于疲劳状态,并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改善;某员工绩效排名靠后,天天加班加点但绩效仍不见提升;企业从高层到基层都很兢兢业业,可企业的经营丝毫不见好转……面对这些情况,除了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开会探讨原因之外,难道不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吗——该员工是不是到了晋升的极限,所以不能胜任现职?该企业的员工晋升制度是否存在缺陷,导致企业发展遭遇瓶颈?

  作为20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发现,“彼得原理”尽管带着一些黑色幽默,却提醒着每一位职场中人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能力与职位的关系,警示着企业制度的制定者,去时时反思岗位的安排是否有不合理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人管理:人岗匹配与“彼得高地”原理
西方管理学三大定律
管理大师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好人”为什么丧失忠诚?
一个萝卜一个坑,管理就是帮你找到最适合的那个坑
科学证据表明:你的上司真的是“弱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