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晚年二帖:端明大学士最后的时光

人生最大的吊诡,往往是不经意之间的一语成谶。

被贬于黄州的第三年,苏东坡写了一首词《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此后的命运,真的被自己说着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们乐道于苏东坡的乐观,其实,我们在他的诗词与书法中,或许能看到一个骨子里悲观的情愫。以这句词为契机,我们今天不看他的名作《寒食帖》,倒是来看看他晚年的“江海二帖”,体会那种笔墨里的苍凉。

01/
《渡海帖》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於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帋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此帖书于宋元丰三年(1100),苏东坡被赦,终于可以从海南岛返回大陆中原了。渡海前夕,想与故人见上一面,但不巧错失机缘,苏东坡有一种预感,“未知后会之期也。”

事实上,苏东坡的书法,从早期《宝月帖》的追求用笔精细、字体遒媚,到中年的大转折如《人来得书帖》,再到这幅六十五岁时的渡海之作,才完成了自己的书法蜕变:以无法胜万法



02/
《江上帖》


轼启。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怀仰世契,感怅不已。辱书,且审起居佳胜。令弟爱子,各想康福。余非面莫既,人回匆匆不宣。轼再拜知县朝奉阁下。四月廿八日。

约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 ,也是苏东坡存世最后的书帖了。“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怀仰世契,感怅不已。”老之已至,触物伤怀。从“未知后会之期”,到此帖“匆匆不宣”,没有了来日之约。


03/
东坡之死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及至这一段,令人唏嘘不已: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据《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记载,东坡气若游丝,眼见大限将至,
维琳在他耳边大声喊:“端明宜勿忘。”(端明学士不要忘记西方的佛国净土。)
东坡答曰:“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西方净土不是没有,但用力求不得。)
病榻前老友钱世维惨然道:“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着力。”(先生平日时时躬行践履,到了这个时候更该去集中用力。)
东坡答:“着力即差。”(用力就错了。)
再往后,已不应声,语绝。


苏东坡曾言:“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客观而论,苏东坡的笔并不高超,不过书以文名,后人遂将其列为宋代书法第一,位居“苏黄米蔡”之首。

苏东坡的书法观,现代人最爱。尤其是“执笔无定法”,因为这种调子,往往被求速成的现代人所引用。他有一套自己的"书论",崇尚书写自然之意趣,不要被书法之"法"束缚。但是,苏东坡另外的一句话,现代人往往就无视了,“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现代人动不动就讲“文人气”、“书卷气”,你肚子里没有墨水、没有学问见识,谈“文人气”“书卷气”那就是扯淡,会让东坡先生“倚杖听江声”的。

“苏门四弟子”之一的黄庭坚曾述:“东坡书随大小真行,皆有妩媚可喜之处。今俗子讥评东坡,盖用韩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是岂知法之意哉。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东坡晚年二帖,“法”不“法”的已经不在乎、不重要了,“着力即差。”他的笔下,已然是走过的大江大海。

注:因此文被诸多公号随意截取片段,曲解文意,故旧文重发。并作专题之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传奇:书法作品作品要气厚灵动
苏东坡们的遗憾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渡海帖》
谢松松:抓住苏东坡书法的这两个点,学书事半功倍!
苏东坡晚年一帖:留给世人的书法启示
苏轼《渡海帖》质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