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类比推理中的谬误

费天亮刻

  类比推理以两种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性为依据,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类比推理来自人类大脑的联想活动,既属于人类的本能,是日常生活决策的基础,也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在科学探索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类比推理的核心是“求同”。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谨防三大谬误:

  第一,弱相关谬误。过分重视相似性可能会导致我们把“小同大异”即弱相关误认为“大同小异”。例如,由于枪支和铁锤都是能用于暴力活动的工具,一些人通过类比推理得出结论:如果限制购买铁锤是不合理的,那么限制购买枪支也是不合理的。实际上,枪支很容易用于远距离、大规模杀人,而铁锤不具有此特征。正是这一“大异”,使得“不限制购买铁锤”与“不限制购买枪支”不可以进行类比推理。

  第二,基础概率谬误。过分重视相似性可能会导致我们忽略结果发生的基础概率。有这样一道题:“一位叫辛格的人精通梵文,长期订阅《印度文化》期刊,业余时间写诗,在美国一所大学里任职。请问,辛格更可能是一位印度文学教授还是一位细胞生物学家?”很多人认为辛格具有印度文学教授的典型特征,故更可能是一位印度文学教授。其实,整个美国仅有一百位左右的印度文学教授,却有五万多位细胞生物学家。亦即,辛格是一位细胞生物学家的基础概率远远大于他是一位印度文学教授的基础概率。假设辛格与印度文学教授的特征匹配度高达90%,而与细胞生物学家的特征匹配度只有5%。若将匹配度各自乘上其基础概率,则在特征匹配后,他是细胞生物学家的概率要高于他是印度文学教授的概率。

  第三,巧合谬误。人类大脑具有寻找模式的本能,这可能导致我们过度解读那些因巧合而出现的相似性。例如,关于林肯与肯尼迪这两位总统之间的巧合故事在美国长期流传。两者分别于1846年与1946年进入国会,分别于1860年与1960年当选总统,间隔均为100年;两者都在星期五被暗杀,都是头部中弹,而凶手都是南方人;两者的总统继承人都是南方人,继承人的名字都叫约翰逊,分别出生于1808年与1908年,相隔100年。鉴于如此多的相似之处,我们可能认为他们是很好的类比对象。实际上,两者的不相似之处也很多,例如,林肯在竞选参议员、副总统时都遭遇过多次失败,而肯尼迪一路顺风顺水,在众议员与参议员选举上都取得了成功。另外,两者分别出生于1809年与1917年,遇刺于1865年与1963年,而这些日期也并非恰好相隔100年。

  类比推理本质上属于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最终需接受实践的检验,但若我们在推理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免上述三大谬误,则会大大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发式和偏差(一):代表性启发法
逻辑的目的不仅在于求真,还在于明理,论辩成为逻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就不言而喻。
代表性启发思维模型-更理性的看待自己过往的经验
印度【辛格为王】国语
世上最疯狂的帽子
辛格__印度总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