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赞美一种忘却
多次,老伴儿对我说起吴老师、她上高三时的班主任。

  故事发生在她17岁时,父亲因工作调动举家迁入天津,她从宣化一中转学考进河东区的45中学。很快就要高考了,我爱人因母亲有病、姐妹众多,决定放弃高考、早参加工作以接济家庭。这让班主任吴老师很惊讶。吴老师找到我爱人,详细询问之后,对她表示了同情,但还是动员她报考大学。后来,吴老师又到她家,做通家长的工作。那时的吴老师很年轻,朴素无华,言语真挚,多次与她交谈,说他自己家在偏远农村,也是贫苦家庭出身,但他咬牙坚持读书,为减少家里负担,高考选择了师范院校,毕业有了工作,既资助了家庭,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吴老师的温暖话语融化了她心中的坚冰,她也报考了师范类学校,后来也成为一名教师。她心里时时在想,在决定人生命运的十字路口,有人及时指点迷津,让你走向阳光之路是多么重要。为此,她一直深深感激吴老师并引他为榜样,认真教学,关爱学生,屡受表彰。

  光阴似箭,多少年过去了,在一次全市的高考工作会议上,我爱人突然看见一位长者,满头华发,精神矍铄,那正是她敬爱的老班主任吴老师,她跑向前去热情地打招呼,但吴老师看着她,并无应有的反应。她连忙自报家门并向他一再提示,当年的45中学、哪个班级,他如何家访,如何做她的工作,使她改变主意考上大学云云;然而,老人家依然一脸迷茫。吴老师竟把她、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这样一场邂逅,这样一个结局,这样一种尴尬,我爱人不曾预料!吴老师怎么会这样健忘!但后来,她又想,在过去的20多年光阴里,吴老师带过了多少届毕业班学生,其中也不乏各种困难的学生,需要吴老师去做相应的工作,他怎能统统牢记心里呢?更何况她作为插班生在吴老师班里仅仅呆了短短半年时间!继而她又设身处地想到自己,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学,从事教育一辈子,前前后后送走毕业班好多届,又能有名有姓记住几个学生呢?路上偶尔见到一个年轻人唤她老师,自己不也很茫然吗!

  听罢老伴儿的讲述,“忘却”两个字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吴老师这样一种忘却着实值得寻味。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包括将优秀生送往更高学府深造,这是其本职工作。一年年,他这样做,习以为常,渐渐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自然。所以,他不会将这些铭刻在自己的“功劳簿”上而念念不忘。过去就过去了,有如江水奔流、白云飞逝、季节转换。

  实际上,我们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人。在一次文友聚会上,两个年轻作者聊起创作起步之时,得益于同一个编辑老师的无私帮助,讲述这位老师如何强调细节描写,耐心修改作品,最后得以发表,赶巧这个编辑老师也在场,却对两个学生的讲述没有任何记忆。这引起大家对“甘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品格的一通赞美,都说这是为人师表的一种可贵境界。

  我将这件事说给我老伴儿听,然后对老伴儿说:你不必对吴老师对你的忘却感到遗憾,有你长年对吴老师的“不忘却”,就足够了。正如那两位年轻作者对编辑老师的“不忘却”,这与对方的忘却与否没有关系。不忘他人的帮助,这是一种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人类灵魂上的一种宝藏。华罗庚先生有句话说得质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有了施恩者的这种“忘却”与受恩者这种“不忘却”,便构成了人与人关系上的臻善臻美。

  应该说,对帮助他人的忘却是一种高尚,对他人帮助的忘却是一种残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班主任老师,你们在哪里?
成长记录143 | 我在州二民中的这一年。
周南实验:校长谈德育——记第四期德育论坛发布时间:2017-11-22 09:45 作者:稿件来源:周南实验中学
我们去沙岭子中学讲:如何带班
不动声色的班主任智慧
别轻易抵触老师的忠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