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谢家坟朱氏家族墓发掘报告

苏州谢家坟元明朱氏家族墓发掘报告

文/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2010年6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谢家坟土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至明清墓葬三十座。其中三组夫妻合葬墓为元明时期朱氏家族墓葬,出土有墓志、印章、陶礼器等随葬器物。三组墓葬均出土有墓志,明确记载了墓主之间的亲属关系。

谢家坟土墩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石湖景区东入口处。土墩近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长70、南北宽50、最高处约3米。2010年6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土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各时期墓葬30座,包括汉代墓葬4座、唐代墓葬3座、宋元墓葬6座、明清墓葬17座。其中,有三组夫妻合葬墓出土有墓志,均为朱氏家族成员墓葬。

一、 元代朱道宁、施守真夫妻合葬墓(M8、M9)

该合葬墓为砖石结构,内部墓室为长方形砖室券顶墓,砖室外围用石块封砌,墓室顶部用石片铺满。封门向西略偏北。内部墓室采用平砖错缝法垒砌,墓室尺寸相同,内部均长2.7、宽1.06、券顶高1.2米左右。墓室间有壁龛相通。

M8随葬物品分布于两处。一处靠近封门,南北一排有红陶器3件,为一炉二壶组合。陶炉位于中间,左右两件陶壶倾倒,口部均朝向中间陶炉。另一处位于墓室东北,出土有铜镜、铜刀、木梳以及玛瑙珠等。

贯耳壶,两件均为泥质红陶,形制纹饰相同,应采取同一陶范制作。侈口、方唇、束颈、垂腹、圈足外撇,器身六棱。颈腹部纹饰分四层,以云雷纹做底,正中各饰主题纹饰。口部外圈为六边形,边长4.1厘米;内圈略为椭圆形,短径4.8、长径5.9厘米;圈足亦为六边形,边长约5.3厘米,高20.6厘米。

炉 1件。M8︰2 ,泥质红陶。敞口、卷沿、束颈、弧腹、兽足。器身通体饰云雷纹,腹部云雷纹上另附龙纹及兽面纹。口径11.6、高10厘米。铜镜,M8︰5,长方形,无钮,一周凸棱,斜直缘,素面,镜背正中有一篆书“朱”字。长14.8、宽10.6、镜缘最厚处0.5、镜身厚0.3厘米。

M9墓室西北部发现有菱花镜1面,周边发现有黑色木屑与红色漆皮,推测原应放置在漆盒内,漆盒朽烂不明。有青白瓷小罐放置其上,附近有青瓷盖罐1件侧倒。在墓室中部有铜钱一串,在两座墓室相连的壁龛中,靠近M9一侧发现铜印一枚,方形,桥钮中有一小圆孔,印面长2.1、宽2.2、通高2.3厘米。印面阳文篆书“秀芝”。

墓葬封门位置出土两块墓志,M8为《故常州路阴阳教授朱君圹志》,M9为施守真墓志。

二、明代朱权与妻吴氏合葬墓(M19、M20)

合葬墓位于M8、M9的东侧,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墓坑长2.5、宽2.2米,墓道位于东侧,长2.5米,方向87度。两座砖室墓形制尺寸相同,均为长方形,券顶。砖室长210、宽84厘米,墓室内部用白灰抹平。

M19出土银簪两支,未见其他随葬品。在墓道填土上方出土墓志一合,石质,志盖与志石扣合,两石之间四角及正中各垫放一枚钱币。钱币有“皇宋通宝”、“元祐通宝”“天圣元宝”等,志盖篆书,自右向左书,两行共八字 “朱立道妻吴氏之墓”。在墓志的下方有砖砌小坑一个,里面有灰陶盖罐8个,韩瓶1个。

M20墓主头部随葬铜镜一枚,铜簪一支。墓室内近封门处靠南侧放置有一排5个灰陶盖罐。墓志位于墓道,砖质,分为志盖志文,出土时受到破坏,残缺不全。志盖略正方形,篆书,自右向左竖书“□□□隂陽學/正□□立道墓”。

铜镜,M20︰1,圆形,宽缘,圆钮,钮上下各有一字,分别为“立”、“道”,左右分别为两长方形界框,内为“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字样,竖行。镜缘厚5毫米,镜背直径9.9厘米,镜面略外弧,直径10厘米。

三、明代朱安与妻陈氏合葬墓(M29、M30)

合葬墓位于M19、M20的东部偏北,东西向。该墓为竖穴土坑石椁砖室墓,墓坑东西长240、南北宽220、深约140厘米。先下挖方形土坑,再建造石椁,在石椁内建造长方形砖室,再用石板作为盖顶石,下葬时通过东侧墓道进入,棺木安葬后,再封住墓门,放置墓志,随后封土埋葬。两墓间有方形壁龛。,墓主骨骼腐烂无存,未见随葬品。

墓志均竖立在墓道封门外。分别为《苏州府阴阳学正术致仕朱公墓志铭》和《先室陈氏圹志》。

四、结语

(一)墓葬年代与墓主关系

三座合葬墓年代从元代中晚期直到明代早期,跨度100余年。朱道宁为朱权父亲,朱权为朱安祖父。朱家世居袁州之宜春,从朱道宁时开始移居平江即元时苏州。朱家是一个阴阳学世家,朱道宁、朱权、朱安均从事阴阳学,分别担任教授、正术等职。

朱道宁出生在南宋末年,虽出身官宦世家,但在元代废止科举的政策下,只能长期游走于江淮之间以获得际遇。《至正四明续志》卷三“阴阳教授司”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敎授朱道宁赍印到路置立,未有公宇”。此处记载与M8墓主极为吻合,推测即为墓主本人。朱道宁墓志,虽仅200余字,但记录了朱氏家族世系与当时社会背景,可与仅存的文献相补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朱权墓志介绍了其成长经历,年幼时读书文章曾受过虞文献,黄梅粟、冯常山等人教诲,李黄山、王本垒、周伯温等人影响了朱权的品格的形成。《半轩集》卷三《云岫辞》序中记有朱权事迹,“吴朱立道氏以阴阳家相攸之术,遨游士大夫间,人之敬爱之者多矣。番阳周公伯琦,由侍御史谢事侨居吴,尤相与善。间以小篆法大书云岫二字,贻之。立道即以之自号屡来,求摅其说……”。相攸,有查看,选择善地之意,当为阴阳风水先生相宅之意。此朱立道氏,吴人,阴阳家,号云岫,与M20墓主朱权身份均吻合,应是此人无疑。

(二)墓葬特点

三座合葬墓基本位于东西一条线上,朝向基本为正西或正东。从封门位置来看,墓主夫妻位置固定,夫在右侧,妻在左侧。三座墓葬的墓志放置方式也是基本相同,都是立于封门处。

M8、M9合葬墓与M29、M30合葬墓在形制上有共同之处,都是用石块砌成墓坑,在墓坑内再建造砖室墓。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砖砌券顶,后者为石盖板顶。这种墓葬砌筑方式在苏州地区时有发现,尤其后者砖椁石盖顶墓在明代较为流行,如苏州高新区大墩考古发掘此类墓葬多座。砖椁石盖顶墓是南宋时期两浙东、西二路流行的墓葬砌筑方式。这种砖石共用的墓葬砌筑方式从宋代开始出现,一直沿用到元代和明代,可能受到宋代石藏葬制的影响。

(三)出土器物分析

M8 出土了一组红陶器,包括陶壶2件陶炉1件,陶质陶色相同。这类陶器器形仿早期青铜器,纹饰精美但未施釉,较为特殊,应为仿铜陶礼器。

此两壶一炉的使用组合在文献中有记载,是作为祭器或供器使用的。《元史》卷七六《祭祀志五》记载,“其牲齐器皿之数……陶器三,瓶二,香炉一”。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龙纹象耳瓶上的铭文提到“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从中也可以看出,香炉花瓶也是作为组合使用的。考古中这类炉瓶或炉壶的组合也时有发现,但多为瓷器。上海青浦元代任仁发家族墓中发现有此类炉瓶组合。陕西彬县东关村明代墓葬中随葬品中有香炉1件瓶2件,尤其2件瓷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六棱形,喇叭口、细颈,颈部附两耳。镇江京口闸遗址出土两件元代青花鼎式香炉可能也是与一对瓶搭配组合使用的。

近年,在浙江杭州、绍兴等地也出土了类似器物,与上段所述墓葬或遗址中出土的瓷器不同,均为陶器,且与M8出土陶器极为类似。有研究者称之为“南宋祭器”,或者“南宋官窑祭器”。浙江此类器物少量出自考古发掘,绝大多数零星出自各建筑工地。所以,朱氏家族墓出土的这3件红陶器为研究元代的陶质仿古礼器提供了具有明确纪年的标准器。

M8出土长方形铜镜,镜背有铭文篆书“朱”字,为墓主姓氏;M20出土圆形铜镜,镜背有铭文隶书“立道”字样,为墓主名字。说明在元代,铜镜生产制作可能已经存在专门定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宁乡杨家湾东汉墓和宋代家族墓发掘收获
走进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探秘二十五座地下墓穴
隋炀帝墓曝光:著名的萧皇后身高1.5米
天街五桥近紫宸,幡影伽蓝无尽藏
金代夫妻合葬墓
2001年西安发现女墓,考古人员见到棺中金冠时不解:它怎会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