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着臭吃着香”的背后

廉作林刻

  作为“民以食为天”的美食大国,古往今来的文人中,总有不少爱好美食的吃货。不过,在诸多美食作家的作品中,对于臭味美食的着墨却少之又少。这并不影响“非主流”吃货们对于臭味美食的喜爱。生活中,人们经常以“闻着臭吃着香”来解释嗜臭的饮食习惯。事实上,这并不是一句随口解释的俗语,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理学基础。

  提到美食,最明确的不过是“色香味形”四个指标。对于吃货们来说,品鉴美食是一种综合性的感受过程,而不仅仅依赖于其中一项的感受。首先,最基础的决定因素便是长久以来的饮食习惯。自小积累的饮食习惯会在人们心中形成一个固有的形象,这种心理基础会对感受到的美食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云南人所喜爱的折耳根,在北方人眼里就是可怕的“黑暗料理”;同样,法国人痴迷的蓝纹奶酪,在咱们这里就成了“难闻”奶酪。其次,视觉感受也会影响到美食的体验过程。据研究得知,蓝色的食物会大大降低人的食欲,而红色和黄色则是最能勾人食欲的颜色。

  当人们感受完食物的“形色”,下一步就是更近距离地感受风味。这时候,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便会进入鼻腔,嗅觉产生神经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中,分析出对于气味的感觉。那么,如果是从未品尝过此类食物的外地人,固有心理产生的负面印象、不够吸引目光的“形色”,加上一言难尽的“臭味”,足够让他们将这道食物淘汰出局。

  不过,当某些原因——比如对于家乡味道的地域认同感或是品尝新食物的好奇心,促使人们将这些食物放入口中仔细品尝,那么食物风味体验的新世界大门即将敞开。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尤其是豆腐、鱼类、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谷氨酸物质,也就是我们所经常提到的“鲜味”,会在舌头上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其他挥发性物质也会从口腔进入鼻腔,对嗅觉产生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作“后置嗅觉”或“鼻后嗅觉”。同一种食物的鼻腔第一嗅觉体验和后置嗅觉体验,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总而言之,对于一份食物的风味体验,闻味道只是嗅觉的最初感受,而吃的时候,舌头感受的鲜味和后置嗅觉感受到的气味,三者的综合感受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时候,才是我们对于这种食物的真实体验。这时候,很多貌似闻着很臭的食物,最后品尝的时候就会觉得“真香”了。

  对于食物的第一印象,不能代表它的真正内在味道。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很多人喜欢以貌取人,以外表的第一印象来为别人贴上并不准确的标签。其实,不妨试着放下成见,走近对方,深入了解下他的内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花式吃臭专家?
《风味人间》背后:“闻着臭吃着香”,科学机理是这样的
常见的臭味美食,你们敢吃吗?
那些经典的臭美味(5)
搞懂这些,吃货变美食家!
我吃故我在:十大吃货必备技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