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改名的真相!

文物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历经千年实属不易,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真相,同时也是文明的传承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只是由国家代为保管。所以,对于一件历史文物,不妨怀着更加敬畏的心去看待吧!

在历史上,春秋时的楚庄王北伐前,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小,意欲与周天子比权量力,“问鼎中原”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所以【鼎】即象征国家的权利,而【司母戊鼎】则是迄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意义非同一般。

司母戊鼎,商,中国国家博物

司母戊鼎高1.33米、口长1.1米、口宽0.79米,重量为832.84千克,相当于11、12个壮士男子的重量了,可以说,正是因为它的“重量级”让它最终得以留在了故土。

司母戊鼎的发掘经过

在挖掘出司母戊鼎之前,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就因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而闻名天下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不久,国民政府及驻军撤离安阳,而且当地的规定是:探宝不分地界,宝物所在地的主人可分得宝物售款的一半。探宝热大兴。

1939年3月,当地村民吴希曾挖到了司母戊鼎,第二天夜里秘密组织40多人,在洞口搭了架子,从洞里往上提,提的过程中绳子断了,这时接近天亮,只好作罢。第三天夜里终于将鼎弄到了地面。虽然是在夜里进行的,但是消息还是走漏了,不久,日军前来参观,还好没拉走。后来,古董商秘密到访愿意出20万银元购买,但是鼎实在太大太重了了,要求把鼎分成4至10块。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司母戊鼎其实是经考古人员修补过的,鼎的鼎耳当时被砸毁,后来一直没有找到,专家便仿照鼎上的另一只鼎耳补了一个上去。还好当时村民因为觉得把整个鼎肢解太可惜,司母戊鼎得以留在故土,被重新掩埋。

1946年6月,司母戊鼎被重新挖掘出土,后留在中央博物院(现南京博物馆)。

1947年,司母戊鼎曾被作为蒋介石的六十寿礼,1948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司母戊鼎又差点被运到台湾,又是因为太大太重被留在南京。至此,司母戊鼎终于可以安然的留在故土了。

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饰,两只龙虎张开巨口,含着一个人头,后世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一般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


腹部周缘饰饕餮纹,
柱足上部
饰有浮雕式饕餮纹

饕餮纹图案在商代的青铜器上非常的常见,到了商代后期的殷墟时,饕餮纹更是趋于标准化了。

另外,有考古学者指出饕餮纹是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纹饰的人鱼合体纹。

也有学者认为,饕餮纹源于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纹】。确实是挺像的。


回到今天的主题上,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

我相信很多人历史课本上学的是【司母戊鼎】,那么【司母戊鼎】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切还要从鼎上铭文说起,鼎上大字清清楚楚的写着【司母戊】!“司”通“祀”即为祭祀,而“母戊”是墓主人的庙号,所以,此鼎是为祭祀母亲戊的鼎。

鼎内铭文

有理有据,那学者们还有什么好争议的呢?

原因就在于随着学者们对甲骨文和金文的深入研究,发现商朝晚期的时候,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古人称铜为“吉金”,自然的,铜器上的文字就称为“金文”)中的许多字,笔画的方向很不固定,也就是说同一个字经常会正写或反写。

同一个字的正反写

巧的是“司”和“后”互为正反写,而此鼎若作【后母戊鼎】正好也解得通。

有学者指出,“后”在商代意为“王”或“先王”,指代商王或前一辈的商王,“后”字到了周代才有“王后之意”,因此,“后母戊鼎”直译为商王母亲戊的鼎。

另外,考古学家们根据器物特点,将殷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后母戊鼎】为殷墟二期,而同为殷墟二期,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关于妇好的历史是有明确记载的)墓中出土了一件形制、纹饰相似的鼎,并且鼎上注有铭文“司母辛”,而妇好墓中多有“后妇辛”、“后辛”的例证,由此考古学家们断定,“司”即为“后”,断定【后母戊鼎】的戊应该就是武丁王的另外一个王后戊,此鼎乃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做的祭器。这样一来,两个鼎就都解释的通了。

后母辛方鼎及鼎内铭文

商代帝王世系表:

帝王世系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也有理,“司”和“后”都能解释的通,只是【后母戊鼎】的解释会更完整。值得指出的是,国家博物馆早在几年前就已正式将【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

看来,以后要称它为【后母戊鼎】了。不过,私心里还是更喜欢【司母戊鼎】这个名字啦。

国家博物馆内介绍说明

《司母戊鼎,还有多少未解之谜》的作者,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李维明指出,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改为“后母戊鼎”是更名,不是正名。是“司”还是“后”,争议仍然存在!

参考:《商代都城:殷墟》,乾坤鱼、蓝昕编著;《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甲骨文》王重阳、王谦编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沫若:此鼎叫司母戊鼎,专家:是后母戊,郭沫若:你们会后悔的
“后母戊鼎”名字改错了?青铜大师为国宝正名,他才是真正国宝
蕴含在青铜国宝中的重要历史信息
青铜器(夏商)篇
鼎鼎大名后母戊
陶文:早于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的书写文字丨安阳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