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前社会矛盾多发呼唤基层干部加快提升化解能力

当前社会矛盾多发呼唤基层干部加快提升化解能力

  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由此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尖锐性将更为突出。当前,社会矛盾呈多发态势并趋四种倾向:一是“趋利性”倾向。具体反映在征地、拆迁等过程中,一些群众会为维护自身利益或以抓住“千年等一回”的机会争取更多利益提出合理或不合理诉求。二是“群体性”倾向。一些群众为了共同利益,串联集聚,受“法不责众”传统观念驱使而无所顾忌,以“人多势众”向政府示威。三是“突发性”倾向。抓住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和重点活动等机会,上访滋事。四是“倒逼性”倾向。利用基层组织担心上级问责的脆弱心理,动不动就往上跑,试图通过越级上访把影响扩大,把事态闹大,对基层组织施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四个方面的特点,对基层干部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基层干部在直面群众、处置社会矛盾方面显得心理脆弱,思路狭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具体表现在:一是“怕”。借故推脱,不理不睬,避开群众。二是“推”。推卸责任,不闻不问,放任群众。三是“压”。简单粗暴,不依不饶,吓唬群众。四是“拖”。被动应付,不温不火,怠慢群众。五是“弱”。一筹莫展,不思不谋,说服不了群众。一边是社会矛盾多发,一边是一些基层干部作为不力,造成一些地区社会矛盾越积越多,越弄越大。因此,作为各级党政组织要面向基层,着眼实战,在培养基层干部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上下功夫,花气力,以夯实社会稳定工作的基础。

  二、培养基层干部化解社会矛盾能力的路径选择

  基层干部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包括善于观察表象、洞察危机的判断能力,借势借力、协调各方的统筹能力,深入思考、问计谋略的破解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控制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提升上述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有效的路径选择,对于其能力的提升会起到加速作用。

  一是选拔“能征善战”的一线干部。干部的成长有一个过程,尤其是化解社会矛盾能力的提高更是需要长期的磨炼。因此,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渠道,打开缺口,建立一条“快速通道”,更加注重包括村干部在内的、有一线实战经验、有群众工作能力的同志充实到各级基层干部岗位,这样既能使这些同志的优势得到及时发挥,也必将更快地提高基层干部化解社会矛盾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二是开展“务实管用”的专门培训。关键要解决好“五多五少”的问题,即在安排上要解决过分考虑基层事务多,培训时间少的问题;在对象上要解决培训专职人员多,培训其他人员少的问题;在内容上要解决提原则性要求多,以案释法少的问题;在形式上要解决讲解说教多,研判互动少的问题;在着力点上要解决面面俱到内容多,无点放矢针对性少的问题。培训的关键是要善于把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基层干部职责要求讲透,把事关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讲清,把不同岗位人员、不同阶段遇到的矛盾焦点和工作重点讲到位,把典型性案例剖析和化解办法讲活,真正让培训者思有所悟,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是提供“掌握化解本领”的见习平台。要为基层干部提供见习平台,让基层干部分期分批到上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信访部门和接待信访群众量较大的其它法律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可以在特殊环境下增强以法化解社会矛盾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直面群众、直面矛盾的胆量,同时还可从专职人员那里学到灵活科学的调解方法,在实战中提高处理社会矛盾的本领。

  四是组织“共谋解难之策”的集体会商。对事关全局稳定的重大问题、对面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对那些久处不了的疑难性问题,要组织基层干部会商会办,集思广益,集体攻坚,从会商会办中,相互通气、掌握信息,拓宽思路、寻找办法,形成共识、协调立场。

  五是搞好“传授治症良方”的具体帮带。针对各地存在的特殊社会矛盾,上级机关尤其是职能部门要深入一线,为基层干部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提出化解矛盾的指导性意见,从而使基层干部处理问题有底气,从中也使他们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为今后独立化解类似矛盾积累资本。

  三、着力提高培养基层干部化解社会矛盾能力的组织化水平

  各级党政组织是培养基层干部化解社会矛盾能力的主体,应发挥优势,主动作为,重点要在建立和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加大运筹力度,提高组织化水平。建立培训见习机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基层干部开展逐年递进式学习培训和挂职见习锻炼,把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培训作为基层干部一门必修课和常修课,抓在手中,落到实处。建立结对帮带机制。要实施上级法律部门工作人员与基层干部、上级条线单位与基层干部工作岗位相对接的结对指导,以“帮”解决社会矛盾,以“带”形成上下合力。完善信访接待机制。力求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过去的领导和信访(调解)部门接访为主向与其他基层干部共同接访的转变;由过去的信访(调解)专职人员为主向与其它热点部门派专人共同接访的转变;由过去的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向基层干部全日制接访的转变,使更多的基层干部参与到接访工作中来,在接访中不断学习实践,在锻炼中不断提高能力。建立会商会办机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基层干部对事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专题会商和疑难信访案件的研讨活动,更多地听取基层干部表达来自一线的处理意见,使问题的解决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培训考核和责任考核力度,加大巡视督查力度,加大化解工作在综治条线考核和基层综合考核中的权重,把考核结果与单位评先、基层干部奖金挂起钩来。与此同时,实施对基层干部化解能力的跟踪考察,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责任意识强、化解水平高、工作实绩优的基层干部给待遇、给出路,让“有作为者有地位”。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党政组织在能力培养上费心尽力,基层干部化解矛盾就会省心上力,社会就会减轻震荡多一份安宁,和谐就会减少磨擦多一份保障。(作者:宜兴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文雄在全市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研究
丹巴县以“三个确保”为抓手 鲜活“走基层”活动载体
信访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陈润儿: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不懈做好信访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