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刀郎:我就写个《罗刹海市》,咋那么多人就急着对号入座
userphoto

2023.08.01 甘肃

关注


- 见字如面 - 

一首《罗刹海市》,突然评论区热闹了。刀郎被批评,又有人说这是对《罗刹海市》过度解读,但真是如此吗?

突然想先写个题记:你喜欢,我喜欢,民众们喜欢就是好作品。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可以拆解成三部分,我们也就明白了刀郎的新歌为何会获得那么高的热度,明白解读音乐作品的边界,也能相对准确评价一首歌的水平:

一是仅从歌词而言,《罗刹海市》究竟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是解读的千人千面是客观存在的吗?一个作品被过度解读,作者该承担责任吗?

三是一首歌的水平是不是几个“业内权威”可以盖棺定论的吗?

-音乐也可以有批判力-

在网上看到了个不完全的统计,刀郎的《罗刹海市》发布仅仅不到10天就已经有了多达50亿的播放量,这样的火速出圈让这首歌成为了现象级的作品。这里面自然有粉丝对创作型歌手的支持,但更多的大概是这首歌曲本身的讽刺内容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大概很多朋友也知道了,《罗刹海市》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蒲松龄在字里行间中讽刺了创造了“罗刹”与“海市”两个故事单元。

罗刹其实源自于古印度神话,这个族群男性奇丑,女性奇美。在《聊斋志异》中,主人公马骥风流倜傥,貌比潘安,出海做生意,却被飓风刮到大罗刹国,这个国度以丑为美,越是丑陋,越是富贵,越是狰狞,越在被夸耀美丽。

机缘巧合之下,马骥拜见了一位叫做执戟郎的当地官员,对方对他的音乐才华很是赏识,得到了对方的建议,那就是学罗刹国人一样,主动把自己弄丑。

马骥采纳了建议,便用黑炭把自己的脸涂黑,果然被罗刹国的权贵赏识,被封官重用。

不久后,罗刹国人又发现马骥的“丑”是装出来的,便集体排挤他。马骥忍受不了这颠倒黑白的环境,也看不惯自己弄虚作假成为他们的一员,便辞官又去了海市。

至于“海市”,其实取“海市辰楼”之意,既是客观表述海上的交易市场,也是在隐喻是个理想化的缥缈世界。

在海市中,马骥得到的待遇可比在罗刹国好多了,龙王因为他的相貌、才华而赏识有加,还把龙女嫁给了他。按理说,马骥本可在这逍遥一生,却还是因为思念家乡,辞别龙女,回到现实。

按理说,这样的歌词内涵,可能一开始很难弄懂,但中国的歌迷其实是很擅长学习的,他们会去深挖像刀郎这样创作型歌手为何会创作出这样的歌,会主动去了解罗刹海市,也就懂得了这首歌的内涵。

对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来说,可以娱乐、也可以严肃,可以吟唱情感,也可以反映现实,更可以寄托对现实的批判。而刀郎便是用这首歌来讽刺当前社会存在的《聊斋志异》中指出的一些现实乱象并加以批判。

刀郎本身怎么想,其实除非他本人站出来,否则所有的判断都只是推测罢了。但是歌迷们对于这首歌有着自己的现实理解:现实里是不是有时候并不是按照是非黑白来论,现实里是不是有时候有人在故意混淆黑白,现实中是不是发现寻求正义并不那么容易。

其实,前段时间《狂飙》的爆火与热议便也反映了这层面的现象:安欣想坚持一个本该在理论上就该坚持的正义是多么举步维艰。反映到现实,无论多少民众在说模特选择有问题,依然有那么一撮专家在告诉中国民众,“眯眯眼”才是时尚高端。但专家们却对欧美的模特选择不敢回应。

千人千面不等于“过度解读”

在《罗刹海市》这首歌出现后,部分细心敏锐的网友结合刀郎过去在乐坛受到前辈排挤的经历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认为这首歌是刀郎在含沙射影,不仅批判了现在华语乐坛的乱象,还一口气内涵了那英、汪峰、高晓松、杨坤这四位与刀郎有过恩怨的乐坛歌手。

有些歌迷在站队,力挺刀郎“以直报怨”,甚至去攻陷上述歌手的评论区。

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罗刹海市》过度解读,但真的存在过度解读这种说法吗?

在文学中,历来有'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但这个说法的理解要准确其实不容易。这句话其实是文学解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世界观来说,对于同一个艺术形象,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从方法论而言,我们无法要求在艺术鉴赏领域有一个普遍成立的标准,无法定义一个被所有人完全接受的确定的美学范式。

想必有读者要问了,那么说不存在过度解读了?

其实还是有的,解读要有基本的逻辑自洽和力求全面。举个例子,大作家海明威曾经提出过“冰山理论”,他认为作者只应该描写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那八分之一,其余的海面以下的部分,需要读者凭借文本线索去想象和填充。

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艺术欣赏者,应该知道这种留白的想象不能太离谱,我们不能随便解读冰山之下是个金字塔或者乐山大佛。

因此,对于歌迷基于一定逻辑的解读,不能让一些人随意给打上“过度解读”的标签。除非观点太离谱,比如把《罗刹海市》认为是讽刺苏炳添。毕竟苏炳添可是靠自己的努力才站上了100米短跑的最高赛道上,和罗刹海市一点都搭不上边。

实际上,刀郎完全不需要为被“过度解读”而困扰,这并不是他的责任。只要他的音乐作品中没有完全直接的点出某些人,就不能将群众对某些歌手行为的联想的锅让刀郎背上。

业内权威比不上民众喜欢

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决然不同于理工科的实验,是很难被量化的,因此对于“好”与“坏”的评价是很难客观而准确的。

2004年1月,他刀郎发行个人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几乎无宣发的情况下火遍大江南北,以270万张的销量登顶华语乐坛榜首,这还不包括不完全统计下的1000多万张盗版专辑,被誉为“唱片业的拯救者”。刀郎之火,其实显而易见,那就是浅显易懂、直击人心。

但这样的表现却不被乐坛的一些“业内权威”所认可,比如那英做评委时,称刀郎没有什么审美,还直言如果刀郎能上春晚,自己就把电视砸了。比如标榜音乐人的杨坤,认为刀郎歌曲苍白无力,甚至还有一些没有确切根据的声音,认为听刀郎歌曲都是一些农民工。

但一首歌的好坏真的是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可以认定的吗?

其实,这个问题都不需要回答,只需要引用这句话便可:“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音乐从来不是曲高和寡,你喜欢,我喜欢,民众们喜欢就是好作品。

言物 ·  尾声

音乐从来不是曲高和寡,你喜欢,我喜欢,民众们喜欢就是好作品。


  言物也  

- 今 天 也 是 元 气 满 满 的 一 天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看连环画《马骏飘海》
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罗刹海市》新解
音乐不分高低贵贱,但我们的审美正在降级,也谈刀郎《罗刹海市》
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是针对某几个人吗?看完这篇分析你自己判断吧
之一: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为何会火遍全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