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话的娃”VS“不听话的娃”,谁更容易成才?

原来长大只是一种错觉!我们都是原来那个孩子。

~小明语录


Vol. 1

儿童自主意识发展时家长的错误应对

在青春期阶段,儿童的自主意识已经明显的增强,在这个时候家长常常用两种错误的方式应对儿童自主意识的发展。

第一种方式是纯粹的尊重儿童的自主意识,不讲究引导,认为儿童自我在成长,家长不应该对他们进行任何干预,应该尊重他的自我成长。

这些语言听起来都没有错,但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是一个虚幻的假象。

为什么呢?儿童自主意识发展并不是代表着在青春期阶段就真的在成长自我,他只是在青春期阶段开始拒绝父母对他的影响,开始更多的接受外面其他人对他的影响,所以他所谓的自我成长仍然是受到他人影响的。

上讲就给大家讲过,拉康就直接说,人就根本就没有自我。

你以为离开父母就有自我,其实你的自我仍然是在他人影响之下的自我。你受到的是社会影响、互联网影响、同伴影响等等,这种被别人影响下的自我和父母影响自我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影响的人变了而已。

有一些做儿童教育或者做家庭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在这个阶段就有了一些误区。有些会简单的模仿某一些西方教育的观点,认为这个时候孩子在成长自我,我们就尊重他,不用去对他进行任何的约束限制或者进行任何的引导,认为自我发展不应该有任何的局限,这种观点太简单、太单一,而且容易出问题。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如果外界影响对孩子造成了一个负面的、消极的、甚至错误的方向引导,那么孩子不仅不可能发展出自我,还可能自我会受到别人严重的不良诱导,最终耽误了他的人生,这是其中一种观点。

第二种错误的应对方式就是有些父母不尊重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性。孩子在小的时候非常听父母话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的阶段,不仅是中国人,西方也是如此。

西方的孩子在小时候,父母每个周末带他们进教堂,做礼拜,他们也是跟着父母去的。那个时候父母拉他们到哪里,他们就去哪里,中国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西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当孩子们进入到青春期之后,你会发现西方的父母也无法把孩子劝进教堂了,孩子在教堂的时候也开始自由散漫的玩去了。

中国的父母也一样,到了青春期的阶段,你会发现父母也无法去把孩子带到哪里去。甚至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家长跟我说,想让小孩参加夏令营,但是他劝不动,因为小孩儿不听他的。

这就说明东西方在这个阶段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开始拒绝父母对他们的影响,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普遍规律。

Vol. 2

父母功能失效了,你还能做的是什么?

但是有一些家长不明白这个原理,他们仍然想把孩子完全的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认为任何时候孩子都应该被我们家庭所影响,这种观点就错误了。

再加上大家看到网上的很多网文,还有一些宣传,都说要强调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这个词其实很容易给很多人一个误导。很多人认为这个孩子成长全部都是家庭的事儿,可不是那样的。

孩子长到一定阶段,家庭可做的事情就不太多了,孩子更主要受到家庭外的影响。但是孩子虽然受到家庭外影响,并不代表着我们家人就不能做点儿什么,要做点什么呢?

当然我们这时候已经限制不住孩子,要是继续想用你的方法去控制、限制孩子,反而造成亲子关系的破坏,造成严重的对抗。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父母对孩子过多的阉割,造成孩子变成刻板的人格,变成了一个没有自我能力的无能的状态,所以这种极端的方法也是不对的。

那么父母到底在这个年龄阶段可以做到什么呢?

第一,要放弃试图用父母的影响力去影响孩子这样的直线的线性思维。

第二,我们仍然要对孩子进行适度引导,但不是通过父母的身份。

你把握这两点就简单多了。

当然在这个年龄阶段,你会发现不同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是有差异性的。

有些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较早,和其他孩子相比较起来,他更强调自己做主,不愿让父母干预。所以不管是在年龄阶段上,还是在量的程度上,孩子和孩子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现象,比如说前段时间有一个人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他的孩子好像才上小学高年级,他都已经觉得没法管了,管不住了。我问了一下他孩子的情况,结果就发现他孩子就属于那种自我意识成长年龄较早的孩子。

有的孩子,可能是进入到了初中,就不再听父母话了;有的孩子可能更早,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了;还有的孩子可能会晚一点,可能到了高中阶段;当然还有的孩子更晚,到大学阶段。

当然我们说一个孩子如果到了高中阶段才开始不听父母的话就稍微晚了点,所以正常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初中这个阶段,因为主要就是他的发育阶段。

Vol. 3

孩子自我发展过程中两种极端现象

家长重点要注意的就是两种极端现象。

第一种,就是孩子过早的以及过高强度的强调自我,这样的孩子显现起来就是比较难带。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样的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

第二种,就是有些孩子似乎很晚,不仅很晚,而且似乎也没有太多自己的主见,什么都随父母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家人就会觉得,这孩子真好带,我的孩子真听话。到初中父母都可以带他到哪里去,他都可以愿意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父母走到哪,孩子跟到哪儿,到高中甚至都如此。像这种情况,又错了。

我曾经在一次夏令营遇到了一个人,她的孩子都已经上了大一了,上大学阶段了,但整天和她在一起,这就说明这个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就过晚了。

这种过晚的自我意识发展也不合适,为什么呢?

过晚会导致这个孩子过多的受到父母单方面的影响,来自于外界其他对她有价值的成长因素就吸收不足。

像这一类的孩子有个特点,他过多的认同了父亲或者母亲的性格,却不能够从外面同伴或者外面其他人那里去获得一些更新鲜的自我成长因素,这样的话性格就显得有些单一。

或者说一个孩子在应对不同情境下,他性格的灵活性也叫做人格的灵活性就不足。

所以两种极端都不合适。

Vol. 4

你的孩子有主见还是没主见

这样说起来,大家确实觉得养小孩儿真累,左也不行,右也不行,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就来分别给大家谈一谈,就是针对左的情况该怎么办?针对右的情况又该怎么办?

家长首先要具备的第一个意识就是要学会去观察你的孩子是那种喜欢做主的孩子,还是喜欢被别人做主的孩子。

其实你会发现,那些喜欢被别人做主的孩子到了幼儿园阶段就很容易被别人做主,或者是他听从其他小朋友的安排,没有太多自己的意见。他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容易被人欺负,因为他没有太多的自我主见。

还有的孩子你会发现,比如说幼儿园阶段的时候,他什么事儿都想自己尝试,尝试一个新奇食品、尝试做一个东西;或者说他要选择自己穿什么鞋、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穿什么样的袜子,他都要自己选择。

你就能够意识到了这类孩子就属于只要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更早点儿的时间,他可能会有比其他孩子更早强调自己做主、强调父母不要干预这样的自主意识。

所以每一个孩子自主意识出现的年龄不一样,但是实际上在很早的时候,在幼儿园阶段,在小学阶段你们就应该能够观察出来了。

你的孩子是属于自我意识出来更早的,还是自我意识比较晚的这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再来决定该如何应对。

下讲我们具体谈谈针对不同的孩子如何应对的方法。

我们都有一种被人接受的需要。如果有一天我步入丛林,那是希望我生活的有意义。

~ 小明语录

小明老师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心理科学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全景的儿童心理发育的图谱,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育的特征,针对性的给儿童提供健康的心理发育环境。

针对当前第二代儿童教育中的各位家长面对的各种儿童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以第三代儿童教育理念,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心理学解决方法和途径。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图文整理:乔颖

审核:段艳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应付孩子的“逆反期”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孩子这3个征兆,不是叛逆而是求救信号,他碰上了过不去的坎儿
李玫瑾:这类孩子小时候难带,长大后往往最有出息
家长别被孩子的任性吓倒,2岁是孩子的叛逆期,也是成长黄金期
怀疑癖:樱桃是什么颜色?依赖心理,又称惰性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