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声光艺术史的粗略回顾 《声光交响》聂昌硕 (书稿)

《声光交响》

聂昌硕 (书稿)

 序言:

《声光交响》一书是我一生学术研究的概述。从音乐与美术开始比较,从科技对它们的影响,声光艺术的发展,两者的要素,两者的理论做了全方位的比较,发现它们的相通之处。在这些比较中引入心理学、生理学、符号学、美学等学科中的概念,阐述了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感觉问题,比较完整的提出了视觉艺术的组织原理、和谐原理;审美问题、创新问题、人性问题、艺术功能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信息时代数码化的冲击,讲述我的思路与演绎出的聂氏理论。

各种“无关”的学说能够解释艺术问题,一些科学原理可以解释感觉问题,是我的重要发现,也是我晚年想将它们写出来的原因。我提出电脑智能光乐(造型艺术)的理论与概念;提出声光数码对位的可能性;提出以舞台美术为中心,融合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的声光交响综合艺术的可能性。

我的这些跨学科嫁接若能够成立的话,对艺术教育会有帮助,对于艺术智能化、科技化也应该有所佐益,或许能够产生一系列声光交响的新艺术。

这个想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在1983年写了一篇《光的交响乐》刊登在美术杂志上。当年几千字的文章只是自己思绪的“毛坯”,指出电脑对绘画将产生重大的历史性影响。之后在四十多年中不断开阔视野,汲取各种养份,先后写过多次,完整稿就有四份,从几千字发展到五、六万字。

此文,学术性很强,涉及面广,许多问题需要查证核实,费时费力。许多内容在零星短文中已经阐述,只有自己知道在哪里,应该插入书中哪个章节。一直想全部完成后再发表,可我已是古稀之人,怕突然离世,会不了了之。思考再三,成熟的部分先发表,每个章节有标号,都相对独立,发全之后读者就会了解全书的逻辑结构了。

我早已没有任何欲望了,只想将自己的思考留给后人。有没有用,其中有什么问题,不是我要关注的事了。

聂昌硕写于2019年3月(第五稿)

对于声光艺术史的粗略回顾

《声光交响》1

我们回顾历史,才可能清晰认识未来。

音乐来源于自然音响和人声呼喊。由于原始人选取能够发出响声的物件作为“乐器”,声音简单,节奏清晰,无法模仿复杂的自然音响,在物质文明的限制下,音乐走上了抽象的道路。原本复杂的人声音调也随乐器被规范化。所渭五音不全,就是人声没能纳入抽象的轨道,而倍受指责。

人声没有标准音高,五音也好,七音也罢,都是人为规定的,是抽象的成果。随着音律学与和声学的建立,以及器乐的发展,产生了五度相生律(中国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平均律最终世界通行由12个半音组成抽象的调性音乐,即十二平均律。每个音高都由严格科学的音频测定,音乐大师巴赫(1685年~1750年)按照乐理创作《十二平均律钢琴曲》,成为使用调性规则的典范。

巴赫

钢琴的出现对于交响音乐有决定性重大意义,巴赫能够创作十二平均律没有钢琴是不可想象的。创造钢琴的人叫克里斯多佛利(1655–1731),他与巴赫一起为西欧辉煌的古典音乐奠定了基石。

19世纪末,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受到印象派画家们的启发,强调个人独特的感受,开始多用半音,在调性体系中打破了一个缺口。旋律飘忽、朦胧,创立了音乐印象派。从此之后,音乐的列车驶离了“调性”单一的轨道,经由不规则节奏型、微音音乐、多调性音乐,大大地扩展了音乐语言,向丰富多彩的自然音响靠拢。最终随录音、扩音设备与电子技术日臻完善,自然音响步入音乐殿堂,产生了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具体音乐是作曲家到生活中去录音,将录到的自然音响进行典型性加工,改变它们的强弱力度,抹去某些频率,重叠某些频率;将录音带逆转、加速或减速,使音变形,再剪辑合成。有的还配以部分调性旋律穿插其间,将各种具体声响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这种作品是一盒原声带,它不能像一般音乐那样可以现场演奏。

上述是音乐的主流,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支流,艺人的口技。口技从原古至今始终坚持着现实主义道路。没有人对口技的创作方法非议过,也没有人将口技视为音乐,其实口技是模仿自然音响的写实音乐。

口技与具体音乐它们都是以生活中的自然音响为素材,去粗取精,塑造典型。这种创作方法与写实绘画有何不同?! 在艺术史上写实绘画具有崇高的地位,而口技却一直置身于杂技的行列中,与手艺匠人为伍。同为现实主义的作品,人们对它们的看法如此不同,实在饶有趣味。如果说人声限制了口技的表现力,那么电子设备为再现自然音响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在科技支撑下,自然音响必定会为音乐发展开拓出一片宽阔的沃土。

20世纪的音乐运动并非一边倒,向着自然音响靠拢。勋伯格创造的12音体系是向着更加抽象的方向发展的。创作这种音乐需要大量地运用数学计算,努力使12个半音平均使用,不产生任何调性倾向。因此,又称它为无调性音乐。勋伯格的努力是在抽象的道路上走极端,它已无更大的发展空间。

勋伯格

绘画的起源是简单的符号,原始人用符号来记录重大事件,表达意愿、图腾崇拜与禁忌。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史料是象形文字。

原始人类的造型活动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分化,一支向着更加具象、更加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绘画;一支向着更加抽象、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文字符号。这种文字符号与早就形成的语言相对应,成为人类智慧成长与经验传承最重要的工具。

由于物质文明的限制,古人的早期壁画大多数都是平涂的。人们只有几种颜色,不能更加真切地模仿自然。到了14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克才发明了油画。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们终于用油画成功地再现了现实生活,向世人展示了用油彩描绘形象的惊人能力。此后五百多年,欧洲古典绘画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并且取得了辉煌成就。

19世纪末摄影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绘画的进程,印象派画家在强调写生、强调直觉的前提下,吸收了物理光学的成果,开始变革绘画,转向抽象。修拉等人的点彩派具有开创性,它将自然中混合色,人为分解成原色色点,由观者在视混中还原。此后,毕加索又在立体派的观念指导下人为支解人形,将不同视角的局部拼凑起来,作品远离生活真实,打破了所有的束缚,完成了绘画抽象化。因此,印象派是一个转折点:是古典绘画的终结,现代绘画的起始;是具象一统天下的终结,是抽象为代表的多元化时代的开始。它始于感性追求,却开创了“理性”艺术,对感性与理性结合做出了启示。

人类文字符号的发展是一种抽象造型活动,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个领域中取得了最高成就,各体、各派的演变是抽象造型艺术史上的重要成果,它的主要特征是线造型,线是抽象的结晶。中国书法与绘画创造的气韵生动和“一笔画”的理论,应该成为光乐的基础理论。

西欧抽象派绘画受到工业化的影响,在形式上倾向几何形与机械化,蒙得里安的冷抽象是这种倾向的代表。冷抽象的研究成果对于工业设计影响很大。西欧的热抽象长时间处于杂乱无章的混乱状态,直至波洛克的“滴派”出现才具有了西方式的线韵。

现代绘画朝着抽象方向涌动时出现了另一极,照相现实主义继续着再现自然努力,画家精细地描绘皮肤的皱纹,一根一根的毛发,钻入再现极端的“牛角尖”中去,也是无前景的路数。

勋伯格的音乐试图留在抽象的极端,而照相现实主义的绘画则留在具象的极端,以此获取总体平衡。

由此看来,绘画与音乐在初期是相似的,无所谓抽象,也无所谓具象,都是原始条件下的产物。两者开始发展都产生了抽象、具象两个支脉,只是在绘画中以具象为主,音乐中以抽象为主。造成这一历史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力。物质文明规定了艺术家的表现手段,左右了艺术的发展。

印象派是声光艺术史中重要节点,绘画与音乐在此交汇,互换拓展方向,使之具象、抽象具全。现代人似乎更多地偏爱具象绘画和抽象的音乐,其实这只是一种习惯。

审美本身就是一种习惯,它是历史造成的,传承了审美经验和遗传基因。如果说古代人有条件再现自然音响的话,很难说会首先发展抽象音乐;与此相反,如果说没有发明油画,也很难说西欧的古典绘画就一定是具象的。中国没有油画材料,就没有具象写实绘画,始终处于意象状态。

印象派绘画的产生最深层的原因是物理学对阳光的解析与摄影的冲击;而音乐印象派并未真正实现具象音乐,只是电声乐器与录音设备的介入才有可能实现。可见新艺术的背后都有新科技在支撑。

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达达主义艺术流派,二次大战之后转为观念主义与当代艺术,它们既是对战争与政客政治的厌恶,也是对艺术发展不知去向的茫然,似乎能够想到的拓展方向都已穷尽。他们忽略了电脑软件及各种信息科技中孕育着全新的智能艺术,这个新艺术有待开发。

智能艺术的拓展瓶颈在于艺术理论的数理逻辑化,一旦声光和谐原理数理逻辑化了,就可以编制软件,艺术家可以驾驭电脑从事创作。

歌德

歌德提出:“在限制中才显露出来能手,只有法则能够给我们自由。”法则不应该限止创作,艺术家反而由此获得自由。当下抽象派绘画与具体音乐处于茫然混沌中,就是少了法则的轨道,才不知应该驶向何方。

西欧古典音乐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支撑,十二平均律,音阶、音准、调性、和声、和弦、对位、复调、曲式、配器……详尽且完善。它的科学性从十二个半音用数学方式确定平均音阶开始,奠定了之后所有乐理的数理逻辑化演绎。德国作曲家巴赫于1722年发表的《谐和音律曲集》 (又译为《十二平均律曲集》)指明,他用十二个调性,全部乐理创作了十二部作品,向后人示范了谐和音律的科学性!后来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无不遵循此道,即抽象艺术首先需要科学和谐音律做基础,和谐音律是人的生理性“标准”,是听众接受的底线,违反了,听者不适,会反感。作曲家先要清楚和谐音律,在和谐音律的基础上才能自由创作,表达个性情感。

写实绘画是有法则的,那就是具体形象,在塑造形象时只需凭感觉进行即可。绘画抽象了,没有了法则,乱涂瞎抹就是画,经过半个多世纪观众的接受程度仍然很差,画家与观众都需要一个“法则”形成审美图式,缺了这个“在先的审美图式”,创作,少了法度,欣赏,少了“标准”。

抽象音乐为什么能够在严谨数理逻辑式的乐理下成功创作作品,原因在于西洋乐器也受控于乐理逻辑。绘画没有科技平台与理性介入,始终为感性左右。

如今有了数码技术、有了视频位图、有了电脑与图形软件,这是一个声光艺术全新的创作平台,急需按照数理逻辑归纳出形色的和谐原理,软件只接受数理逻辑。

色立体是一个数理逻辑性产物,Adobe Photoshop中的拾色器就能将其完美置入,十分方便使用。图形软件的各种功能可以调节各种各样的形色变化,怎么使用,怎么调节,全凭操作者的个人素养。现有软件唯独没有形色的和谐原理可供使用。如若有一个与西欧古典音乐相似的理论进入图形软件中,造型艺术智能化便可实现。

音乐中的具体音乐也处于盲区,出现了一阵之后几乎消失了,只残存在抽象音乐的背景中。写实主义绘画理论对具体音乐应该有所帮助,焦点透视、人体解剖与油画工具,写实造型的三大基石,被摄影准确接替了。录音设备与音频编辑器相当于油画工具,它的再现能力与摄影相当。人体解剖对应具体音响的频率分析,用打散重组进行实验,会有难以意料的收获;交点透视的实质是远近、虚实的空间感。此外还有构图,相当于数个具体声响如何并列、交替出现,与配器相似。古典乐理是抽象的,不适用于具体音乐,但和弦、对位、曲式之类在适应性转化后还会有用。具体音乐的创作人员应该从绘画与摄影的特效中归总出规律性的法则,用转移经验的方式进入具体音乐中,会给听众带来巨大惊喜。

我可以写出逻辑性很强的形色抽象组合的和谐原理,懂数学的人应该可以做成数学模型,进入电脑。音乐方面我只是个票友,略知一二,不能提供具体音响的和谐原理,需要音乐专家的介入。

聂昌硕  2019年5月1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绘画系统论 《声光交响》7
高世名:中国性与人民性、时代性与历史性交响激荡的浙江油画百年之路
《西方艺术史“绘画四讲”》
【菊园口哨自选集】转载
555声光音响电路
555声光音响电路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