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例与比差逻辑 《声光交响》9

比例与比差逻辑

聂昌硕 《声光交响》9

比差逻辑是我在八十年代木刻创作中的感悟,并且在工艺美术学院讲课时还专题讲授过。几年前在一次美展中遇到几位自称听过我课的“学生”,他们记忆最深的就是比差逻辑。时间久了,我全都忘却了。由于比差逻辑当时只是感悟,没有理论根据,讲逻辑却讲不清逻辑的归纳与演绎,后来就不愿再讲了。

自从学会电脑,研究Photoshop软件后恍然大悟,Adobe公司是依据图像中的比差逻辑编写Photoshop软件的,否则诸多功能无法运算。我的绘画系统论需要分析各要素的实施方法,比差逻辑是核心。

比差逻辑首先需要弄清楚图像中的比例、比例网与位差比值一系列概念,这需要从头说起。

我在前面讲过看清局部就看不见整体,看清整体就看不清局部,而绘画必定是从局部入手描绘的,只有先把握整体比例,才能决定如何描绘局部。

一些老师强调整体时不断阐述五官比例,横向大致五个眼宽,竖向大致三个鼻长等等,但始终未将比例关系提升到整体观察的核心地位。其实,只要确认比例关系是整体观察的核心,整体观察的基本方法就解决了。想要把握比例,首先需要确定脸的横竖比例,比如:大致眼宽为4,横向五段,略有长短;鼻长为8,竖向三段,不均等。没有大致长宽24:20的比列,就无法确定五官。这就是系统论的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理。

解决整体中内结构的比例问题,都需要使用审视线观察。初学者会用铅笔横过来,竖起来,斜向着去进行测量比较,尽可能在对象上找到相同的长度,或一半,或1/3,或2/3。经过反复训练后,离开辅助工具,用审视线目测比例也能极其精准。有了这种目测能力之后,某一段略长一点、略短一些,所有的比例关系交织成网,两个以上的比例审视线交织下的局部才能定夺,比例网决定形的大小、位置与状态。

比例审视网不但是画家造型必备的能力,也是会不会审美的重要标志。不论是画家还是观者,大部分人都在使用这个方法,只是没有清晰的意识。

整体关系中不仅仅包括形的大小、长短、粗细比例,还有形的曲直、方圆、虚实、枯润、凹凸,和色的深浅、冷暖,仅用比例来概括比较困难,由此,我用点阵图来诠释:点阵图(彩色印刷用红、黄、蓝、黑,四色色点大小组成点阵图。)即位图,视频位图由像素(点)组成,不同深浅、冷暖的像素产生不同色点,色点的不同排列成图形;每个色点按照整体需要有序列、按比例形成点位差,点位差产生的位差比值,构成图样丰富多彩的变化。

一百多年前的点彩画,将现代彩印、视频图像放大显示出来,其中色点的色相、深浅、位置不同形成点位差,点位差有序排列组合产生位差比值,位差比值显示为图像。修拉的这两幅作品清晰显示出点位差及位差比值。作品的形色内结构中的主色被提取出来,单列一侧。

图像中的一切关系都由点阵图中点位差及位差比值决定的,位差比值概括了图像内结构的特质。特定形象,特定风格具有特定的位差比值;比差逻辑是用思维规律探讨位差比值的学说。

人对位差比值有着特异感知功能。一个美人从你身边擦肩而过,你被惊艳了。数天后在商店中再度相遇,一眼就能识别,不觉得奇怪吗?你并没有全方位仔细观察过美人,只是—瞥,第二次在不同的角度见到,凭什么识别呢?凭借惊艳时调动出来的性动力。性动力会将人的感知能力发挥至极致,瞬间把握了美人的三围的位差比值,人依靠记忆位差比值识别人与物,(一般情况下人与物经常需要接触多次才能识别)舍此还有更合理的解释吗?

不同色调的内结构,位差比值不同。

人对位差比的感知能力是惊人的,运用比差逻辑的能力更惊人,这或许是生存竞争“逼”出来的吧!

把握特定形象位差比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造型能力;发现并归纳出独特的位差比值,是画家创造个性风格的必备能力。画家凭感觉画画,对理性介入经常十分反感,他们不清楚理性认识可以帮助提升感知能力。位差比值的概念一旦清晰是可以推理或演绎的,推理是各种变化能够保持形象与风格不変,演绎是位差比值不変效果変了,它会有一系列新效果产生,也就是说演绎本身是一种创造方法。

大约十多年前,我在数码版画的创作中就开始使用位差比值推理或演绎了,只是当年还未归纳成理论。第一次用梵高色调进行推理与演绎的过程无意中保留下来。

这是梵高原图,用软件打散成小方块,做初级蒙版。色调属于逻辑推理,形已经改变,属于演绎性创造。

用原色调蒙版蒙在一幅香山秋色的照片上,这是最初尝试的效果,属于色调逻辑推理,创造心理学中称为经验转移,与仿照名家的色调画写生一样。在电脑做就十分简便了,它不是抄袭,因为只是移植了色调,并且与秋色非常吻合,与原画差距很大。这种简便移植方法之后基本不用了,从原色调开始就用PS色相变调,处理后再用。

另两种蒙版加工,上图用软件加工,下图最费时费力,用PS中的色相变调,再用手绘成笔触。这两块蒙版都属于色调逻辑演绎,位差比值借用梵高的,手绘时会加入自己喜欢的补色,形成了自己的色调。这是数码艺术的基本创作方式。

这幅龙潭湖摄影作品,将梵高色调蒙版用PS中的色相变调调冷,蒙在作品上,找到最佳透明度,使蒙版与摄影作品融合,再用手绘调整多次而成的。

变化最大的是这幅蒙版,取原版一部分,加笔触,调冷色调,蒙版后人物脸部的笔触还需调整。最后两幅已经属于梵高色调逻辑演绎性创作了,用了梵高的位差比值,效果已经大不同了。

近期的数码版画从蒙版开始形色就演绎了,合成后,两层图像在叠加后面目全非,成功率不高,选取形式感新颖的,能够表达我的情感意愿的留下,再用手绘将重叠产生一些不恰当的形涂改,顺势画出一些蒙胧的形象,使抽象形式中融入意象。

学习绘画掌握特定形象的比差逻辑分两个步骤:先把握住几类常规形象的位差比值,比如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的差别;方脸、圆脸、瓜子脸、枣核脸的差别,记住,归纳出它们的位差比值。掌握一般性形象的位差比值之后只需把握对象的特点,略微夸张一点即可。这是造型能力的基础,基础扎实才可能探索风格。

特定风格的比差逻辑就比较复杂了:点线面、画眼、肌理;深浅、冷暖、纯度有六个序列,点线面中又分大小、虚实、阴阳、刚柔、有无、疏密六个子序列。不要妄图变动所有要素,只需变动一两个要素,其他随之附合即成风格。

修拉以纯粹点造型造就点彩派;渐江以近乎白描画山水形成风格;小弗洛伊德用强烈面造型塑造人物;柯尔尼留·巴巴以虚化“画眼”创造风格;莫迪里阿尼拉以变形取胜;蒙德里安用线分割填纯色,成为平面构成的“鼻祖”……能用文字说清楚的风格不多,多数风格只能感受。

渐江山水画

小弗洛伊德自画像

莫利迪阿尼的作品

柯尔尼留·巴巴的作品

画各种人物、景致能够保持风格一致,靠图像内在位差比值一致,按照位差比值进行推理可以放大、缩小、增强、减弱、转向、倒置,而形象、风格不变。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基形”就因为有比差逻辑才成立! Photoshop中的明度、对比度、缩放、色相演变、饱和度调整等等各项功能都是依靠比差逻辑进行演绎的。解读比差逻辑通透了,才会灵活运用各种PS中的功能。

这是个黑白灰三级明度彩图,两组,大致按照1/3/2、3/1/2的级差比排列。三块颜色:棕紫、桔黄、紫灰相同,形色交替变化组合。这是最简单的比差逻辑演绎。三级明度保持级差比可以演绎出六种,每种有多种方案,比如:3.3/0.9/1.8等等。理性介入对创造有好处,只是执行时要尊崇感觉行事。上图三级形色逻辑演绎,适用于封面装帧或广告设计,复杂的用文字叙述费劲了,未来的智能艺术会简捷得多,只是数学“小游戏”!Photoshop是为摄影或图片的后期制作编制的,只有色点位差比值,对形的推演无能为力,其中的液化功能只能手动操作,改变形象能力有限。

画面中的黑白灰三级层次关系,每一级的绝对值没有什么意义,三级之间的级差比才是核心。把握级差比,就把握了明度关系。所谓高调、低调能够在明度物理量改变后图像不变,在于级差比没变。把握图像要素各种主次次序,就把握住对象的位差比值。

数码时代图像的位差比早已数字比,只是艺术界未将数码绘画提上日程,尚未对此系统研究,Photoshop软件中也没有这类功能

电脑操控下的智能艺术需要人的智慧,用数理逻辑方式输入才行,如同打败国际象棋大师的kt02《深蓝》计算机一样,需要专业人员将穷举法(brute force)”输入计算机,由此计算机游戏步数的能力超越人类了。穷举法”中有着历代象棋大师的取胜经验,它们是公开的秘密,没有“专利权”。绘画大师的作品早就公诸于世,用数码相机拍摄,画中的位差比值也是公开的秘密,聪明的画家也早已在用,只是没有形成明晰的概念与如何演绎的明确方法。智能艺术一定会用,只是需要比差逻辑来支撑。

点阵图中的位差比值是可以做成数学模型的,将人类天才艺术家作品中的位差比值统统输入计算机,分别归纳成比差逻辑,于是普通爱好者都可以输入简单图形或摄影作品,选择大师们的位差比值进行逻辑运算,就会产生与大师风格相似的作品。具体操作会有多种多样,造型用A的,色调用B的,构成用C的,笔触用D的,合成中的问题人工调整或用手绘加工,这时就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时代,真正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创作了。

智能艺术家需要掌握软件技术,建立庞杂的资料库,提高审美能力,相对而言绘画技巧要求会差一些。人们使用大师们的位差比值交叉合成,再用手绘改动,照样可以产生个性风格。

当然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图形的位差比值在Photoshop中应该已经具有色彩的数学模型。如今需要将形从色彩模型中分离出来,使点阵图能够分区、分形做成数学模型,这个难度较大。形色两个位差比值系统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互补合成才能进入数码艺术创造。

比差逻辑的含义不仅于此,它还是节律美的源头与延展。比例是不同长度、厚度、强度、频幅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节律;审视比例网,是体味各要素主次序列交替交织产生的“交响”;位差比值是各要素系列交织成作品整体的内结构,它们都是人的生命节律的显现。

我不懂数学,但我知道一切皆数,《声光交响》中的许多原理是可以用数学模型表述与运算的。我用枯燥乏味的理性解析绘画,从八十年代开始,辛勤耕耘了近四十年,学美学、学心理学、学电脑、研究软件,创作数码作品,这些都与此目的有关!

聂昌硕  2019年6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点彩与色彩和谐原理 聂昌硕著《声光交响》9
利用Photoshop拼接数码照片的技巧
最细致全面Photoshop:第327讲,使用曲线调整图像色调
使用photoshop中的内容识别比例缩放图像
科研人必备的PS技能!
Photoshop实用色调之唯美婚纱设计,下面我们来举一个案例,介绍如何通过Photoshop实现唯美婚纱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