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绘画系统论 《声光交响》7

绘画系统论

聂昌硕 《声光交响》7

我在八十年代读到一般系统论,读后恍然大悟,它能解释艺术作品中的许多问题。能够解释审美,解释作品的形式组织问题,解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精准、透彻,令我惊叹不已!本篇用一般系统论研究绘画,即从一般转入专题可谓绘画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的源头是生理医学,是贝纳德开创的躯体稳态研究,继承者有坎农、贝特朗菲和维纳。贝纳德与坎农都是生理医学家,名声在业内。而贝特朗菲与维纳就不同了,前者创立了一般系统论,后者创立了控制论,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者。

系统论用哲学语言,从人的稳态研究中归纳出生命节律的组织运动形式;控制论则归纳出维持稳态的方法,此后,申农针对控制方法中的信息问题建立了信息论。这三论影响巨大,由此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

一般系统论反映了人的生命形式与生理节律的组织形态、结构特征,都是生命有机体的自身规律,它可直接转化为艺术理论,使众多层面的感悟汇总,进入分析逻辑的可操作、可实证的新境界。深入深刻地证明了美学是人学,审美标准在人心中,是体内的生命节律所规定的!

美是人的生命形式的外化(又称对象化),艺术大师对于系统论的诸多原理早已灵活运用,并且相当成功,只是不知道或者不自觉地实践着,始终处于感悟层面。实践经验容易概念不清,无法进入逻辑演绎,使艺术、美育中众多问题说不清楚。

艺术家凭感觉创作,感觉到时就有,感觉不到就无。任何一种艺术感觉如若不能上升至理性认知,那么感知是不稳定的,作品的水平也不稳定。理论决定人的艺术观,决定人的关注方向与审美判断,艺术家有自己的观念会左右观察,大大提升感觉的敏锐度。有实践经验做基础的理论,是可以在实践中验证的。

我读理论并不注重具体内容,只对思维方式深究。了解系统论后,我视艺术作品为系统,即苏珊·朗格所说的生命形式。视作品中思想、效果、技巧、材料为系统要素,也是生命形式的具体内容。每个要素又可视其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样我们就可以深入把握生命形式的各个要素,并且使要素之间配合默契,达到系统论的终极目标“最佳组合”。我们讨论最佳组合是追逐作品的高度和谐,《声光交响》全书都在讨论和谐原理。艺术家只有深刻了解和谐原理,才可以突破“边界”展现个性风格,否则容易引发欣赏者的生理性反感。

就这些问题写一本专著,十万字都不一定能尽述。因此我只就画作效果为系统,视形色构成为要素,泛论其中的问题。艺术创作的其他问题,有经验的画家都可以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分析,寻求答案。

一般系统论有八大原则:开放性、整体性、目的性、等级结构、动稳态、复杂性,关联性、时序性,我只着重谈整体性和等级结构两个问题。

整体性:是作品效果的核心,别说初学者,有的名家画了大半辈子,整体性问题也没彻底解决。“整体大于简单局部之和”亚里斯多德的名言,它与好的集合即好”的机械论针锋相对,强调系统中各要素都需服从整体,其功能不可过犹不及,只有恰当,配合默契,才能成为系统的最佳组合。通俗解释:一个局部很精彩,但它“喧宾夺主”就不好,好的标准是在整体中起到不多不少恰如其分的作用。

80年代国际排联组织世界明星队与中国女排进行过一场比赛。明星队个人实力超群,按照机械论原理,实力远超中国队。但是比赛的结果出乎意外,中国队轻松取胜。这场比赛通俗易懂的诠释了“整体大于简单局部之和”的原理

绘画最大的问题容易“花”,不整体。在塑造过程中削弱次要的,删除可无的,才能确保画面的整体性。

系统会有多个要素组成,一个不能多,一个不可少,每个要素按系统需求确定功能,即系统的目的性。卖画为生与创新风格,作画的目的不同对要素等一系列的要求有天壤之别。目的决定系统的功能、要素的数量和在系统中的作用。

如何寻求最佳组合,系统需要建立要素的等级结构。

等级结构是系统整体性的关键。要保持系统高效运转必须有领导”才行。没有统领,画面不可能产生视觉冲击力,一幅作品没有主次次序、没有画眼也不会有整体和谐之美!

作品效果的要素大致有:点线面、画眼、肌理;深浅、冷暖、纯度六个,这六种要素都以交替交织的方式组合,产生节律。每一个要素都可视为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有主次次序,子系统内部也要有主次次序才能产生画面的最佳组合。

1.点线面是绘画造型的基本方法,面造型:认为物体没有线、没有点,只有面,粗细不同的线是由角度不同侧向的面形成的,点是最小的面。欧洲创造了这种再现自然的写实方法;线造型:没有面与点的概念,粗短的线即面,最短的线即点。线造型是最原始的造型方式,从古至今的文字都用线造型;还有一种为点造型:线由点连贯衔接产生,面是特大的点或密集小点视混成面。点彩画开创了点造型法,现代彩印与荧屏位图都用点造型。我在《声光交响》2 视听要素比较中已经阐述过。点线面并用也好,只用一种也好,都需组织主次次序。在一种内部用差别产生节奏,在三种之间用主次分清等级。点线面造型中内容复杂,简略概括为:大小、虚实、阴阳、刚柔、有无、疏密六个子序列。

画面中的形象有大有小,都应大小交替呈现,产生形的节奏;笔触的粗细也是一种对比,若以细笔为主时,细中有粗;若以粗笔为主的画面,粗中有细,以此产生节奏。尚若全画都细,画面容易拘泥;尚若全画都粗,画面容易空乏。

背景衣服上的笔触奔放粗犷,

脸上的笔触含蓄细腻。

这幅作品中有阴托阳,也有阳托阴。

阳图、阴图俱全。黑色块大小次序井然。

形象塑造从非常清晰与相对模糊产生虚实对比,需要人为组织成有虚有实的等级次序。有几个形象就有几级虚实层次,用交替交织法排序。画实容易只有一个,画虚很难,它有无数个“等级”与虚法。虚中神形一个不少,只是与实比较中“后退”一些,概括减略一点,非常微妙,是画家最见功力的地方。可惜一些画家没有这个概念,次要形象(人物与背景)描绘过实,虚实也不交替排列。如果画面中的犄角旮旯都清清楚楚(有些摄影即如此),会给人机械的紧张感。双人肖像画少见,两人肖像困难在于主次中,一些名家画的双人肖像、人物众多的大画中也有主次问题,有的还挺严重。

高庚的双人肖像画主次分明

眼睛在暗部反而诱人

造型中以方为主还是以圆为主是刚柔对比问题,不论哪一种,都需要方中有圆,圆中见方。

造型中,深托浅为阴图,浅托深为阳图。中国画以阳图为主,虚在白中;有的西画以阴图为主,虚在黑中。阴阳交替会大大丰富层次感。

一般人都注意形象本身,忽略了形与形之间的空隙。空隙也是形,有无与疏密的交替就是画中的空隙或留白造成的,有时留白比形象更为重要。

树的粗细、间隙,天与地的面积大小都不同。

2.画眼是画面中最精彩、最传神的部位是视觉审美中的“统领”“统领”是上述各要素交织而成的,并不一定是最大、最艳、最实的就是“画眼”,而是序列交织成的整体将观者的视线汇聚的成果,是关系所致。如果画中大面积都是灰色,那么,画中的艳色容易凸显,吸引目光。反之,如果画中的大面积都是浓艳的纯色,那么,画中的灰色就引人注目。虚、小、弱、灰成为画眼的,其形象具有特别诱惑力,反而会牢牢吸引目光,久久不肯离去。

画眼”清晰

巴巴的作品竟然眼睛是虚的。

3.肌理在音乐中是配器,众多乐器发出“质地”不同的声响,为管弦乐增添无穷色彩。架上绘画中基本没有肌理对比。油画、国画之类的用材单一,即便做肌理也只一种。如今西方在画作中出现用实物粘贴,金属浇铸塑形才开始探索绘画中的肌理对比。电脑绘画或将来的智能艺术会有无穷的肌理效果出现,它们是数码虚拟仿制,而非实物,容易做到。

4.明度一般指画面中的黑白灰三大调子的布局。它们经艺术家的集中概括之后变得十分单纯了。画面黑白灰布局清晰的赏心悦目,混乱的,画面琐碎零乱,容易“花”

三大调子基本按前后排序,⑴黑、白、灰;⑵黑、灰、白;⑶白、黑、灰;⑷白、灰、黑;⑸灰、黑、白;⑹灰、白、黑,三级布局就有六种。分四级、五级的作品很多,级数多了明度序列就会十分复杂,问题也多了许多。许多现代作品很难建立明度主次次序,进入一种节奏交响状态。训练明度节奏感最好的途径是多看黑白木刻,级差越多理性分析基本失效,要凭感觉了。

这种作品只求节律交响

5.冷暖色彩中的波长决定冷暖,由长至短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色最暖,黄色次之、蓝色最冷。暖色向前,冷色后退,冷暖交替形成色彩交织体。这个冷暖交织体会产生纵深弹性节奏感。

6.色艳度:颜色的纯度越高,颜色越鲜艳。一旦混入其他颜色(尤其是补色),纯色就开始含灰,艳度降低。含灰度越高,色艳度越低,直至黑白灰。色艳度也有明显的前后层次感,色艳度高的在前,色艳度低的在后。

六大序列交织成整体。各序列分布在各形中,任何一个形不能随意删除,删除任何一个形都会影响序列的完整性。完整性是人的心理平衡需要,失衡会造成心理不适,因此艺术作品是主观产物,各序列的交织布局使画面产生动态稳定感。这种交织体,在其后用点阵图阐明差异比及比差逻辑的章节中会更深入探讨。

聪明的人可以发现强调某一个或两个序列,弱化其他序列,是可以产生特殊效果与特殊风格的。文中提及的各要素的主次序列,没人会每个都做到“尽善尽美”,都会有选择有重点的实施,其他序列点到即可。

手绘画画靠感觉,不能靠理性。画家的天赋是用节奏感完成主次结构问题,节奏感是主次结构打散后交替交织的重组产生的,当画面出现问题时,用主次观念检查十分有效,能够发现症结所在。

当下正在高速发展的智能艺术,需要这种能够编程的艺术逻辑体系,画家的最初构思用电脑排序容易达到“完美”的和谐程度,依此,画家再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以改造,就可获得个性风格!

西欧古典音乐以理性理论与科技测试为基础的,这些乐理是学院教材,作曲系的必修课。作曲家不懂乐理是无法工作的。这些理性理论一点不妨碍作曲家的个性展现,却使个性乐曲始终不离和谐的“轨道”。乐史中的这个经验促使我写理性画论的,一方面供智能艺术参考,同时也应该是抽象绘画的基础理论。当下的绘画思潮不少已经脱离具象,向抽象,意象发展,一些作品没了具象就没了“规矩”,“噪音”现象丛生,应该向抽象音乐学习,也要有理性理论将形色和谐原理弄清楚,在懂原理之后,再破再立。

音乐的要素与绘画相似,表现有差异,还需要音乐专家来论证,我不赘述了。

下一节讨论色彩的和谐原理与调性问题。

聂昌硕  20196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比例与比差逻辑 《声光交响》9
肌理·虚实
版式设计中的''空间力场''!空间感
潜意识与显意识关系初论
12色相与冷暖色解读
用系统论解构“笔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