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刻肖像 花卉 小品 聂昌硕木刻集(3)

肖像  花卉  小品

聂昌硕木刻集(3)

李大钊

冼星海

聂耳

向警予

老舍

秦文

服装设计大师可可.夏奈尔

郑律城

服装设计大师韦斯特伍德

黑白木刻的兴衰 / 聂昌硕

黑白木刻是高级艺术,它为人们提供高度概括的黑白情趣和形式强烈的艺术。由于省略了中间层次,善长意象表达和抽象的节奏,给人十分灿烂的感觉,如同交响音乐一般;鉴别黑白木刻的优劣,最重要的是节奏感。这种绘画语言远离生活真实,画家较难把握,群众也不易接受,使这个独具魅力的艺术门类陷入尴尬困境。

新科技正迅猛冲击艺术市场,摄影已经侵蚀了绘画的“领地”,而黑白艺术却很难替代。一种艺术门类具有不可替代性,才具有生命力,它或许不是主流,却在多样化的环境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像稀有物种一般会被艺术史珍藏!

最小的世界名画是黑白木刻

意象、节奏、简洁、强烈和不可替代性,这些优秀艺术的可贵品质黑白木刻统统具备,貌似简陋的门类不乏世界名作,也不乏艺术大师。苛勒惠支与麦绥莱勒就创造出名垂青史的不朽杰作。

黑白木刻不能与其他画种比大,大不是它的优点,太大容易空泛简陋;小而精致才是它的特长。艺术宝库中画幅尺寸最小的世界名画就是黑白木刻。放弃了小而精的特长就放弃了优势,突显了自己的缺点。

中国一夜就爆富的人成了艺术品“收藏家”,他们炫富心理扩张到画作的尺寸上,版画不应该受此影响,向大幅方向发展。

木刻在中国曾经两度繁荣

木刻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两个高峰,一个在上世纪340年代;一个在780年代。两个高峰的形成都是特定的历史产物,都源于革命需要。延安时期多数是黑白木刻,文革时期红黑套色木刻不少。后迎来出版业兴旺,木刻随之大繁荣。当时的报刊是黑白的,彩印太贵,经济不允许,使黑白作品获得了生存空间。从76年至86年,短暂的十年时间有大量黑白作品问世,诞生了一批木刻家和插画家。我是时代的幸运儿,仅我个人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400多幅作品,可见当年需求量之大。

一旦富裕了,彩色印刷术发达人们很快将黑白木刻抛弃。1987年北京晚报邀我为文学作品连载创作插图,连续两个月刊载黑白作品,应该是第二次繁荣结束的标志,在我的印象中之后报刊上黑白作品就很少见到了!

80年代中我离开美术界有多种原因,敏锐感到黑白木刻将衰退,并且不会迅速复兴,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常想,若晚生20年,我还会成为版画家吗?可能性很小!附中毕业时我没报考版画系,工作后也没关注木刻,是生存需要,文革初学刻主席像是初次接触木刻,在之后的探索中很偶然的决定,试试主攻木刻,没想到自己对黑白十分敏感,创作不吃力。恰好又遇上木刻第二次繁荣,顺风顺水地进入版画圈十多年。

才能与时运需相配,若不相配,就生不逢时了。如今学画的年轻人中不乏黑白天才,环境氛围使他们不关注木刻,就没兴趣去开发自己的天赋,甚至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具有。

木刻在中国曾经繁荣,其中值得注意的原因是穷。经济拮据又想要表达,不得以而求其次,木刻便成为很好的工具。木刻由画家自己创作、印制、张贴,就可以达到发表、宣传的目的。由此,木刻经常冠以革命二字。如果科技、经济发达,中国人会选用色彩而不是黑白。

穷困怕黑

艺术形态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相反:环境贫困、黑暗,艺术就追求富丽、花哨,以此做为心理补偿。去过落后地区的人都见过黑漆漆的景象,到了晚上,只有自家小油灯照明,室外黑沉沉没有丝毫灯光,黑得无边无际,黑得恐怖神秘。十几年前,同学在怀柔买了农民的宅基地,我也“跟风”去看房。从阳光下进入屋内,黑得令人震惊,竟有一两分钟眼睛没有“知觉”,在适应后才分辨出来炕头、灶台、桌凳,它们都是黑的,没有颜色差别,空气中还夹杂着浓烈的霉浊气,见状将我吓退!这种境况在边远山区我也见过,具有普遍性。

贫穷的生活环境使人厌恶黑暗,黑,象征贫困、没有希望。人们在追求幸福生活时企求明亮、五彩斑斓。看看民间剪纸、年画,农民喜欢的大花被、大花袄,无不浓艳得晃眼,它表达了在穷困中农民的一种希望,一种补偿心理!

贫穷厌恶黑,贫穷又催生了木刻的繁荣,蹊跷中显现出偶然与必然同行。

黑白木刻在90年代中国绘画市场上受冷落,因为它不符合刚刚富裕起来国人的心理期许。当今炫富心理急切,但炫富得恣意张扬是恶习。习惯势力是可怕的,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日。只有持续繁荣,年轻人从小就在富裕的环境中成长,到处都是花团锦簇,目不暇接时,人们的心理才会发生变化,或许需经230年之后,人们还会喜欢黑白作品的。

黑白作品素雅、明快可以调节视觉疲劳;黑白能与各色和谐相处;木刻小巧精致,非常适合家庭装饰。只有崇尚文化格调时才会再度“上市”。

如今繁华的都市中已经灯红酒绿,在缤纷中越来越多的商家选用黑白颜色装饰店铺,就是黑白审美回暖的征兆!彩色摄影普及后,黑白摄影正悄然兴起,不少摄影大师都在拾回黑白语言,叙述自己的艺术主张,也是黑白艺术再次繁荣的征兆。

黑白木刻不会长久“沉沦”,如此简洁的艺术品是有强盛的生命力的。说黑白木刻会再度繁荣是相对的,它的受众面远远不及油画与水墨画,多数国家几乎见不到黑白木刻。只是在丹麦、德国、日本、墨西哥和中国曾经繁荣过。可见它在世界范畴内也是“珍稀物种”。因此,我为中国而骄傲,如此高级的艺术品在中国有欣赏者,尽管属于“小众”,终归是个群体。没有消费群,艺术就没有了滋生的土壤。

木刻创始于中国

关于木刻诞生地国际上曾有异议,58年世界版画家协会主席麦绥莱勒来中国考查,陈毅为他颁发特许令,向他出示了唐代木刻缮本(原作),看后,他惊叹不已。回国立即宣布:木刻起源于中国,就此改写了世界版画史。

揭示木刻起源的同时,也揭示了木刻最初的形式是插图,是雕版印刷的一部分。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枣木、梨木版上刻满文字,刷墨铺纸印制。木刻前身是刻字,到唐代中期出现雕版经文,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长卷,卷首刻印佛像是最早的木刻作品之一。

古代没有照相制版印刷术,书籍中又想有插图,就在木版印刷中用木刻复制线描画。木刻最早的形式是复制画作,插图画的主题是文学,是依附于文学的画作。苏俄、西欧用木刻、铜版画复制素描,我们误将其当成传统,用心承袭下来。这个是印刷技术落后的产物,是复制技艺。木刻经苛勒惠支、麦绥莱勒、栋方志功等大师的创造,已经彻底摆脱了复制素描的“泥沼”,将黑白语言独立成体系,这才是木刻的特长,才是优秀传统。它远离写真,可以让艺术家独步于“心律”之中,是表现主义、浪漫派的极乐园,很适合现代社会倡导个性艺术的需求,它会在浩瀚的信息浪潮中用独特语言,演绎、创造出新图式,再显新的辉煌!

花卉

小品


藏书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黑白版画的特点,黑白版画风格花卉欣赏
美术书影:抹不去的记忆(二)
黑白木刻版画的魅力
麦绥莱勒的黑白木刻艺术
版画︱著名版画家宋源文黑白木刻作品欣赏
【版画】木刻版画艺术作品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