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篡改曲名背后的美学意义

篡改曲名背后的美学意义

聂昌硕散文集(9音乐随笔

肯普夫演奏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次使用这种链接)
第1乐章https://y.qq.com/portal/player.html
第2乐章https://y.qq.com/portal/player.html
第3乐章https://y.qq.com/portal/player.html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是一首名作,人们经常可以听到。但是围绕这首著名钢琴曲背后的许多故事很少有人知晓,其中的美学问题更无人提及。

贝多芬升C小调奏呜曲,它的标题“月光”并不是贝多芬起的。究竟是谁起了这个名字至今不得而知,无据可查。有一点是公认的,受到雷尔斯塔评论的影响。雷尔斯塔说:“那音乐,尤其是第一乐章,使他联想起那瑞士琉森湖湖面上水波荡漾的月光。”于是出版商据此杜撰出许多浪漫故事:贝多芬是为盲女演奏,当晚月光皎洁,照射在钢琴上,作曲家乐思如涌,即兴演奏而成的,并冠名为“月光

这首乐曲贝多芬自己题名为《幻想风的奏呜曲》。从音乐本身来说,贝多芬的题名依据乐理表达创新的意思,当然确切,但这个题名今天鲜为人知了。

《月光》这个名字不顾原名称,“横冲直撞”盛传开来,获得公认。这样,许多人便怀着《月光》的景像去欣赏,说:“第一乐章如月初升,充满希望。但薄云遮光,万影俱消,悲从中来。第二乐章,好似皓月当空,如处琉璃仙境。第三乐章,似午夜风暴,浓云蔽月,悲鸣呼嚎!

对于这些望文生义的解释,作曲家鲁宾斯坦极为反感。他指出:在音乐上,月光要用朦胧、梦想、和平、温柔的手法去表达。但这首升C小调的奏呜曲的第一乐章,彻头彻尾是悲剧的!凡属小调的乐曲,早已是悲剧的。最后乐章,变成狂暴激烈的形式,它与和平的月光完全相反。勉强地说,第二乐章有短促的表示月光的一瞬间。

从《月光》标题的产生、经历与争执,可以看出,用文字来表达音乐主题是不确切的,结果容易越说越混乱。贝多芬本人对此从未表态过。为什么一言不发呢?可见他清楚用文字来讨论音乐不是一个好办法。

其实从争论中可以看出,音乐爱好者与作曲家鲁宾斯坦的感受大致相同,并不矛盾。第一乐章中有悲哀感;第二乐章感受到情思朦胧;第三乐章则充满狂暴的激情。这些感触和由此激起的情感便是该乐曲的主题。对于这首乐曲的主题用文字描述已经够多、够准确的了,它是从许多人的感受中概括出来的,应该是人类通感了。

人类通感仅仅对于美学或教学有意义,对于个人欣赏并不具有权威指导性。在当今如此提倡个性的时代中,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来“理解”作品,应该自信自己的感受,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评述,包括专家的。

人的情感和感触常常充满矛盾,说不清楚。音乐恰恰擅长表达这种矛盾冲突。艺术的目的就是希望欣赏者产生共鸣,目的达到了还有必要用文字语言说清楚吗?如果音乐主题可以用文字叙述来代替的话,那么,人类就不需要音乐了。不可替代性是艺术立足的根本。

这件事的结果欣赏者既无视了贝多芬的原意,也置鲁宾斯坦的批驳于不顾,一副接受者至上的傲慢在审美史中应该占有显要位置。

多数人不精通音乐语言,欣赏音乐为什么要精通音乐语言呢?专家权威用专业语言去解释音乐,对音乐的普及是一种阻碍,想“进入”者会望而生畏。音乐语言对学习音乐的人有用,对欣赏者没坏处,但用处不大,只要感受深刻目的就达到了。因此,介绍作品最好的方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去启发、鼓励人们放手去感受。辅助介绍一点作曲家的简历,风格特点更好。

从音乐史上来看,有许多标题都是听众命名的,有标题的音乐比没有标题的音乐传播更加广泛、更加迅速、使听众也更容易记住。有标题音再伴随故事,这样的作品不少是商业炒作,它可以吸引听众关注,有利于人们对音乐主题的理解和感受。至于这种“帮助”是否正确,乐商不会太关注,听者也不必太认真。

音乐主题应该由感受转为感动,由感动产生情感的方式接受。如今人们首先接触文字,经过文字的帮助理解之后,才转入感受、感动,产生情感的。因此对标题的解读容易对欣赏者的感受产生误导,真正的乐迷不会理睬什么标题,只是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就会获得音乐的主题。其实对于音乐的感受,众人只是大致相似,又各不相同的。尤其是学识、阅历、修养有很大差异的人之间,解读音乐主题肯定会有不同的体会,并且一个人,一时一地的心情也会影响人的欣赏与接受的倾向和程度。

欣赏抽象艺术要自信,要尊重自己的感觉、深信自己的感受就是主题。感觉与感受是无法替代的,也是无法形容的。不要为无法表述自己的感受而烦恼。不可言状的感受本来就说不清楚。说不清就对了,说得清的都是人为附加的内容,其中参杂了许多理性东西。这些内容与抽象的形式可能有点关系,但绝不是其真实的全部内容;真实都在自己的感觉与感受中。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呜曲,愿意按照月光、夜色去欣赏也未尚不可,纯粹作为一种张驰情绪节奏的宣泄可能更好:时而情思忧伤、时而激情澎湃,可以自由联想,也可不想任何的具体物象,只是一味的体悟、品味,不是十分舒畅无拘无束吗?这种欣赏方式有谁会来干涉你,又有谁有权指责你呢!社会对我们的管束够多的了,在欣赏艺术时还不给自己更多的自由吗?

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第14是月光奏鸣曲)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YwNTA4MQ==&mid=2651008338&idx=1&sn=86070ecf72bb76908102483f2dd3a6f5&chksm=bdb5c7248ac24e323c0f7725809ea36b704b8d4848e9c11eb766d4ddd3a31943f2738308cc5f&mpshare=1&scene=1&srcid=1125VxGhX2YzsAMyYlOke5eL#rd

聂昌硕于 2018115日第3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曲】西方古典音乐欣赏(2)
“贝多芬”音乐会:体会“平凡音乐家”的伟大之处
23.好听的古典音乐选集,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第1乐章
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第二乐章)第0782期
永恒的月光是幻想中的远方
一生必听的音乐,贝多芬5首著名奏鸣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