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质斌
userphoto

2023.01.05 山西

关注

任质斌(1915年-1998年) 山东即墨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苏区反帝总同盟代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秘书长、社长,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秘书长,红军教导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长、副书记兼统战部部长,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华东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国家文物管理局局长。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顾委委员

革命家、新四军老战士任质斌

(1915年-1998年) 山东即墨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苏区反帝总同盟代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秘书长、社长,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秘书长,红军教导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中共陇东庆阳县委书记,镇原中心县委书记,河南省委副书记,豫鄂边区党委副书记,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信南第3团政治委员,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代理政治委员

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5师政治部主任、代理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并兼任中共河南工委书记,河南挺进兵团政治委员。参与指挥1941年大悟山反击战、1942年底大悟山反"扫荡"、尹集战斗、豫西南战役。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5师鄂豫皖野战军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2纵队政治委员,参加中原突围。

任质斌与新四军五师战士一起在行军途中

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代理宣传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长、副书记兼统战部部长,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华东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国家文物管理局局长。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顾委委员。1998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湖北隆重举行任质斌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


2008年12月22日,是任质斌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任质斌同志,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豫鄂边区革命史编辑部、湖北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在湖北大悟县豫鄂边区革命烈士陵园隆重举行纪念任质斌逝世十周年活动。任质斌铜像在大悟揭幕。

新四军五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任质斌
任质斌铜像(1915-1998)

中原军区副政委任质斌谈中原突围的战斗历程及其战略作用

中原突围的战斗历程及其战略作用

任质斌

1946年6月26日以中原解放军突破国民党3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实行战略转移为标志,开始了震撼世界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经过3年多的英勇奋战,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中原突围战役,就以全国解放战争的起点载入光辉史册。

(一)中原突围的历史背景

中原解放区,原是1938年日本侵略军攻占武汉,全国抗战转入相持阶段的艰难时刻,我党领导的新四军第5师在豫、鄂、皖、湘、赣5省边界地区创建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位于全国心腹地带,雄踞江淮河汉之间的武汉外围,长江自西而东,平汉铁路贯穿南北;境内山地平原交错,河湖港汉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背靠大别、桐柏、大洪山脉,面临江汉平原;控武汉,窥南京,扼出川咽喉;过黄淮联络华北平原。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解放区是国民党反动派抢占华中、华北、东北,向全国部署内战兵力,进攻解放区的战略要冲;是我保卫全国解放区的前哨阵地,掩护华中、华北、西北解放区转入反内战准备和战略展开的支撑点。因此,中原地区成了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枢纽。

正因为如此,还在日军刚投降时,国民党即调集10个军、9个游击纵队的兵力,进犯我中原地区,相继侵占了我鄂南、襄西、豫中等8个地区。在国民党军的迫击下,我八路军篙岳部队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冀鲁豫军区水东8团新四军第5师集结在豫鄂边区,组建成中原军区,发起了桐柏山自卫反击战役,严正地还击了国民党军的无理进攻。1946年初,国民党由于进犯解放区失利,全面大打尚未准备就绪,迫不得已于1月5日与我党签订“停战协定”,10日公布了停战命令。我中原解放军从全局出发格守停战命令,即以宣化店为中心,就地停止待命。

“停战协定”是国民党用来玩弄缓兵之计的政治花招。所以在停战期间,国民党当局不断破坏“停战协定”,秘密下达作战命令,调动大军对我中原地区逐步包围进逼,实行经济封锁、政治破坏,中原内战危机日趋严重。

鉴于这种情况,党中央于2月18日指示中原军区争取合法北移3月18日又指示争取移兵到皖东五河地区。为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曾派出代表多次与国民党谈判,要求允许我中原部队和平转移到五河地区。这就是说,我以让出整个中原解放区为代价来换取中原解放军能完整无损地转移到皖东,并保持全国的和平局面。但是,蒋介石对于革命力量的原则是:能够消灭者,一定消灭之;暂时不能消灭者,准备条件将来消灭之。他认为中原部队已是落到他嘴边的美食,他不仅要占领中原解放区,而且还要吃掉中原解放军。所以他始终没有答应我和平转移的要求。

1946年四五月间,国民党蓄谋发动全面内战的部署已基本就绪。在中原解放区周围,已调集了11个军、26个师30万人以上的兵力,成立了花园、信阳、满川、商城4个指挥所,挖通战壕10万多条,构筑碉堡6000余座,将我中原部队重重包围于纵横不满60公里的狭小地带,妄图首先包围聚歼我中原解放军,然后再向华中、华北、西北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

当时,从全国范围讲,国民党有400万大军,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美式武器装备起来的,而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只有100多万人,在数量和装备上远远落后于国民党军队。面对着这种严峻的形势,共产党、解放军对于国民党强加在头上的全面内战,是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还是挺起胸膛接受挑战?党中央和毛主席以无比的勇气,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一条路,指示中原解放军坚决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实行战略转移。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一关键时刻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显示了非凡的革命胆略。

(二)中原突围的部署

中原局、中原军区在作出突围的具体部署以前,就进行了一些突围的组织准备工作。根据中央指示,复员了老弱近1万人还乡生产,组织部分干部化装转移,按照“汉口协议”车运800多伤病员到晋冀鲁豫解放区,对部队进行了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

关于突围方向。中原局、中原军区曾经反复讨论过三个方案:

一是向东到苏皖解放区。这条路线行程短,经过地区富庶,容易解决给养;但要通过长江与巢湖或淮河与巢湖之间的狭窄地带,还须穿越国民党配置重兵的津浦铁路,大部队通过比较困难。而且我军向东转移的要求,国民党是知道的,他们兵力的部署,就是防我向东。

二是向北至晋冀鲁豫解放区,但须通过河南平原,沿途有黄泛区和陇海路挡道;国民党置有重兵堵截,不利条件亦多。

三是向西挺进秦岭、武当山,尔后转入太岳或陕甘宁边区,或相机入川。这条路线虽有地痔民贫等不利因素,但山多地广,便于我回旋游击。

中原局认真讨论、权衡利弊后,最后选定主力向西突围方案5月1日两电向中央请示。中央当即复电指出:“主力向西当然亦有许多困难与危险,但比向东地区广大(豫西、鄂西、陕南、川东),便于机动,且早麦将熟,如和平破裂,即准备在这一广大地区作长期游击战争,牵制敌人,配合华北、东北,将起重大战略作用。”“万不得已向西突围的方针甚好,即照此执行但一切准备工作宜快。

1946年6月中旬,国民党当局已决定大打,调集第15,41,47,66,72,75等7个整编师,为进攻中原解放区之第一线部队,任命刘峙为总指挥,在驻马店设立指挥所,限所属部队6月22日前完成秘密包围态势,26日开始围攻,7月1日发起总攻击,在“48小时内,一举包围歼灭”我中原部队主力。于是,从16日起,国民党军即兵分6路,再度缩小包围圈,向我中原部队进逼。北线国民党军在信阳、罗山、光山边缘区对我炮轰,南线国民党军也在黄安、孝感等地蠢动。鉴于这种情况,6月19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原军区:蒋介石决定大打,需随时注意敌情,准备突围6月20日,中原局向中央报告了突围的计划。要点是主力向西突围,经伏牛山北渡黄河到太岳,万一不成,即在武当山、伏牛山、秦岭打游击,必要时转甘(肃)南创造根据地,或到陕甘宁边区会师。鄂东、江汉两军区部队留当地打游击。万一立足不住,鄂东部队向皖东突围,江汉部队转入武当山打游击。

其具体部署是:先由皮定均率第1纵队第1旅向东行动,造成主力东进态势,以迷惑敌人,转移敌人的视线。中原解放军的主力则分为南北两路向西突围,其中: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首道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直属队和第2纵队主力为北路;王树声率1纵队(缺第1旅)为南路;张体学率鄂东军区部队,挺进大别山腹地,牵制敌人兵力。黄林率河南军区部队,在平汉路西侧掩护北路主力突围作战。王海山率第2纵队第15旅大部随第1纵队行动。罗厚福所率江汉军区部队,留少数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其余部队进入襄河以西地区。

6月21日,中原局又请示中央,要求月底实施主力突围计划。23日中央复电:“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24日中原军区命令部队从26日开始,在防区内秘密集结,抢在国民党军向我发动总攻击之前按预定部署于29日冲破国民党重兵封锁的平汉线,胜利实行战略转移。

(三)皮旅东进苏皖解放区

6月24日,第1纵队第1旅接受了向东行动,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的任务。皮定均旅长当夜即布置1,2两团向东、东南、东北方向移动,摆出与敌决战姿态,以吸引敌人的兵力。26日,国民党军向我猛烈进攻,1旅在西余集、泼陂河、白雀园等地顽强阻击。激战1小时后,留少数部队坚持前沿阵地,大部分转移至白雀园以南集结。28日撤回前沿部队,插到敌人背后摆出向南突围态势,然后突然向东进到小界岭以东,顺利通过国民党经营半年之久的潢川、麻城公路封锁线。在这种形势面前,国民党急令进攻我主力的整编72师调头东来,衔尾追击,将48军布防于岳西、舒城、潜山,并从阜阳、安庆抽调两个师,到商城、金寨一线堵击,形成一个口袋形,妄图将1旅歼灭在大别山东麓。

1旅健儿不顾艰险,不怕疲劳,英勇机智地与前堵后追之敌周旋。7月1日攻占豫鄂皖3省的交通咽喉松子关。10日进抵霍山大化坪,激战两小时,抢占了陡峭险峻的青风岭。到达磨子潭后,又击退48军1个团,强渡澳河天险,跳出了合围圈7月13日分3路纵队并肩前进,15日攻占六安、合肥公路线上的官亭镇,进抵离淮南路不远的吴山庙,得到淮南地下党的援助。18日安全通过定远地区,到达国民党重兵据守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津浦铁路附近的池河镇。19日击溃从明光、管店、滁县出动的5路敌军,杀开一条血路,全旅5000人由石门山胜利越过津浦路,在肝胎西面三界东北与赶来接迎的淮南大队会师。至此,1旅历时24天,行程两千里,大小战斗数十次,胜利进入苏皖解放区

(四)转战在豫鄂陕边的北路部队

北路突围部队1.5万余人,6月26日晚离开宣化店地区,向西北方向运动。

29日分两路从柳林、李家寨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神速越过平汉铁路。7月1日进至浆溪店、朱家店一线。蒋介石获悉后,下令刘峙全力追击。刘峙急调7个军(整编师)赶到天河口、高城西北和西南,企图“围歼”我军于该地。但是,我军跳出包围圈后,长驱兼程西进。国民党军合围尚未形成,我北路突围部队已越过天河口,进至枣阳以北地区了。

国民党军再次扑空后,又部署整编第15,41师“跟踪追击”,并出动12架飞机侦察、扫射,封锁唐河渡口,图谋协同整编第3师于7月7日以前,在鄂北、豫南之间的苍苔地区围歼我军。我北路部队击破第3师的伏击、阻截,不顾劳累,以日行一百几十里的急行军,又赶在敌人前面跨过苍苔,夺取程家河和郭滩渡口,飞渡唐河、白河,踏过豫西南平原,插入伏牛山南麓,7月12日全军胜利进抵内乡、渐Jll、荆紫关等预定地区。

敌军追堵日急,为了分散敌军兵力,7月11日北路部队在内乡以南师岗地区,分兵两路行动:由李先念、郑位三率中原局、军区直属队及13旅、15旅45团为左路,向南化塘前进;由王震率359旅、干部旅为右路,取道荆紫关向山阳、柞水前进。部队连日冒着涝沱大雨强行军,与敌追堵部队作战,倍加辛苦。13日在浙川城、马蹬一线与敌展开激战,14日左路部队不顾敌机扫射、轰炸,徒涉洪水暴涨的丹江,进入郧县以北的梅家铺。右路部队遭敌阻击无法进入荆紫关,也渡丹江绕道西进。这样,国民党反动派妄想在丹江以东全歼我军的美梦又告破灭。

国民党反动派歼我之心不死。刘峙又调集7个旅到荆紫关、郧县地区,梦想在滔河南岸白桑关一带围歼我军。没等敌军到达指定地点,我已进至鄂陕交界地区敌3师师长赵锡田指挥所部进至鲍峪岭、南化塘一线,企图与北面的整编第1师第1旅等配合行动,将我压缩于鲍峪岭附近山谷中全歼。

7月15日党中央致电中原局,指出:胡宗南有强兵节节堵击,北上很难通过,且牵制大批敌军,在敌后创立根据地是我中原军的光荣任务。因此,我中原军全部应在鄂豫皖川陕5省境内进行机动灵活之作战,摧毁国民党统治机构,牵制国民党大批军队,配合我华北、华中主力之作战。

强渡丹江绕道西进的右路部队,在鲍峪岭、玉竿山粉碎敌第53旅、第1旅的层层阻击,经过两天一夜恶战,打垮敌军两个师的夹击,在竹林关、狗头坪等地与比我多数倍的敌军周旋后,又在长沟口连战3昼夜,25日冲破山阳、漫川关之间的封锁线,进入镇安、柞水地区。狗头坪战斗中,我719团政委蒋洪钧、参谋长朱佐夫以身殉职,副团长颜龙斌身负重伤,无药医治,光荣牺牲。26日干部旅奉命疏散;一部随359旅继续西进,一部组成游击队就地坚持,一部化装转移。8月2日右路军解放镇安、云盖寺,遵照党中央和中原局指示,部队分3路分散于镇安、柞水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但敌人唯恐我立足该地,威胁西安和汉中,遂调20个团的兵力,不断对我“围剿”,陷我于非常困难境地。后经党中央批准,我军寻路向陕甘宁边区转移。

8月上旬,右路军分两路前进。15日在华阳打退两路追兵后,勇往直前,穿越川陕公路、渭河平原、陇海铁路、西兰公路,月底在陕甘宁边区部队接应下,胜利地重返陕甘宁边区9月12日,13旅政委杨焕民、副旅长卜万科,也率39团一部进入陕甘宁边区。

左路部队7月17日进抵南化塘时,胡宗南的精锐部队第1旅,已将南化塘附近的制高点玉皇顶及重要隘口控制封锁,尾追部队又源源向我扑来,情势万分险恶。中原局领导同志毅然决定:坚决夺取敌人阵地,打开入陕道路!命令13旅37团进攻玉皇顶主阵地,38团从右翼出击,39团在左翼掩护,45团断后,经过整夜激战,反复冲锋五六次,终于击破强敌阻拦,撕开了一条通道,保障全军进入陕南。在这次战斗中,37团2营营长李金山、39团副团长欧阳潘等许多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7月20日晨,左路部队胜利跨过鄂陕边界。国民党反动派调遣整编第20师在赵家川、梁家坟地区堵截,我45团、37团与敌激战10余小时,敌以6倍于我之兵力,连续进行17次猛扑,我始终坚守前坡岭阵地,保障全军安全通过。这次战斗,毙伤敌400余人,我45团汪世才团长不幸英勇殉职。

7月下旬,左路部队熬过了长途行军作战的极度疲劳,在龙驹寨(今丹凤县)地区与我党领导的陕南游击队巩德芳部会师。8月3日,河南军区部队沿途冲破敌125旅及地方团队多次阻击,胜利进入伏牛山区,在卢氏一带与主力会合。北路全军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任务。

遵照中央指示,中原局决定,以北路军为主在豫鄂陕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8月3日颁布命令组建豫鄂陕军区,先后成立4个军分区。以西(安)荆(紫关)公路以南,山阴、漫111关之线以西,汉水以北为1分区;西荆公路以北,陇海铁路以南、豫陕省界以西为2分区;西荆公路以南,汉水以北,山阳、漫川关之线以东为3分区;豫陕省界以东,陇海铁路以南、丹江以北为4分区。并将进入这个地区的我军和陕南游击队分别配属在4个军分区。于是,各部队就地作战略展开,开展游击战,创建根据地。

与此同时,为支援中原突围部队在外线的斗争,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向陇海路开封、徐州段出击,迫使追击我之敌军大部东调。豫鄂陕边区军事斗争开始转为分散坚持局面。各分区根据中原局关于开辟根据地的指示,积极打击敌之乡保武装,摧毁反动政权,发动群众进行抗捐、抗税、抗丁、抗差斗争,为创立根据地奠定基础。8月底,中央批准文建武豫鄂陕军区司令员汪锋政治委员兼豫鄂陕区党委书记

我军在豫鄂陕边区的活动,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的战略要地西安和洛阳,使反动派极为不安。敌1战区政治部主任顾希平曾说:“李先念企图占据陕南,控制关中,响应陕北,进展甚速,威胁甚大。国军预计在两礼拜内进攻陕北,已被破坏。"9月,国民党集中8个旅、11个保安团约5万以上兵力,对我发动“清剿”,豫鄂陕区党委和军区,积极开展反“清剿”斗争,进行较大战斗20多次,毙、伤、俘敌团长以下1500余人,缴获轻重武器1000余件、子弹6万余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全区建立了4个专署、14个县政权、210个乡政权,发展地方武装4000余人。

9月19日,15旅主力也从鄂西北入陕归建,在西安、镇安、旬阳之线以西,汉水以北,陇海铁路以南,川陕公路以东地区,组建了第5军分区

秦岭冬天,漫天冰雪,地冻天寒。11月下旬,国民党又调集10个旅、17个保安团对我进行全面“清剿”,在主要地区遍设据点,修筑碉堡,移民并村,烧房抢粮,关闭集镇贸易,制造无人区,毁灭我之生存条件。在此严重形势下,部队穿衣、吃饭、住宿、活动,都遇到极大的困难。为分散敌军兵力,挫败敌之“清剿”计划,12月中旬,豫鄂陕军区调集5000主力组建野战纵队,转入外线向东出击,准备在伏牛山地区打开新的局面。

1947年1月16日野战纵队进入伏牛山腹地,首战桑坪,击溃两个保安团;再战,解放亲川和庙子镇。2月初进抵鲁山以西,击溃河南保安团多次进攻。但国民党军3个旅跟踪而至,配合地方团队对我“围剿”。此时,野战纵队连续行军打仗,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乃经党中央、中原局同意,在太岳部队接护下,20日北渡黄河转晋城休整。坚持内线斗争的部队,也于2月初组建成1个纵队,转战卢氏、洛宁地区。3月19日,也奉命北渡与主力会师,留下的1000余人组成陕南工委陕南指挥部,在司令员巩德芳、书记兼政委刘庚、副书记王力等领导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直到当年秋天陈赓大军南下时方与主力部队会合。

(五)南路部队驰骋在大江南北汉水两岸

南路突围部队第1纵队(缺第1旅)6月25日由光山、泼破河等地出发,西向宣化店集结。28日汇合王海山所率15旅主力,行至阳平口即遭国民党第185旅截击,我甩开敌人,绕道花园以北的王家店过平汉铁路。未及我军靠近铁路,国民党军3个师即以猛烈火力阻击堵截,并出动飞机、铁甲车参战,将我军截为两段,经过一昼夜激战,我军击退拦路敌军,7月1日,冲过平汉路封锁线。8日到茅茨贩与15旅另一部会合。

7月11日夜我军进至襄河东岸时,船少人多,渡河极为困难。国民党整编75师两个旅在飞机配合下,两路赶来堵击,我南路主力遂一面与之展开激烈战斗,一面进行强渡。战斗结果,我南路主力大部渡过了襄河。但在河东岸担任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渡河的3旅8团、26团及15旅一部约3000人,因腹背受敌未能渡河,遂由3旅阂学胜副旅长率领,转道北上进入伏牛山区,8月初在洛南与黄林部会师,加入豫鄂陕军区序列。

南路主力渡河后,7月13日在宜城西南击溃国民党军第18旅的堵击,21日进抵谷城石花街以西苍峪沟,冲破185旅1个团的拦截,歼敌300人。8月13日在房县木冠河伏击追兵,歼敌1个营,旋即分散在武当山地区活动。27日于房县上完地区,与7月7日西渡襄河进入武当山地区的江汉军区部队6000余人胜利会师。后在狮子岩根据中原局指示,共同组建了鄂西北区党委,成立了以王树声为司令员兼政委的鄂西北军区,划分白河、平利、镇坪、竹山、竹溪地区为1分区;房县、保康、兴山之间为2分区;房县、均县、郧县之间为3分区;荆门、当阳、远安及栗河西岸地区为4分区。并将1纵3旅7团、江汉军区2团组成野战旅,作为军区机动部队,其余部队分别配属在这4个军分区中,着手创建根据地。

鄂西北军区展开创建根据地活动后,国民党又调整部署,实行新的围攻,以3个旅分布房县、保康、均县、谷城、荆门、远安地区,以两个整编师进驻宜昌、巴东、兴山、竹山、竹澳之线,形成夹击合围态势。先以房县为中心向我分散部队跟踪追堵,自西北向东南压缩我军。后以老河口、白河公路为依托,由北向南对我“清剿”。

我亦改变部署:命令7团及1,4分区部队,在外线积极活动,配合内线斗争。各分区掌握一部分机动兵力,打击地方反动势力,掩护县以下武装分散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组织农民武装。为了调动、分散敌人,又以江汉军区2团为基干,划谷城、南漳、保康之南河两岸地区,组建第5军分区。同时遵照中原局指示派李人林率领500余人返回襄河东岸开展游击战争,令15旅部队渡汉水进陕南归还建制。经过各部积极展开反“清剿”斗争,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较大战斗6次,歼敌官兵近500人,攻占兴山城,缴获一批粮食、布匹、药品等重要物资。全区建立了11个县政权,20多个区政权,50多个乡政权,根据地初具规模。

进入冬季,斗争形势急剧恶化。国民党军以5个整编师数倍于我之兵力,采用分进合击、反复“扫荡”、各个击破以及“棋盘战”、“穿梭战”、“突袭”等战术手段,向我发动疯狂“清剿”,力图切断我各区联系,逐步将我从原活动区挤压出去。

我各部队化整为零与敌周旋。因连续行军作战,弹药奇缺,粮食、鞋袜、服装供应困难,伤病员无处安置,非战斗减员不断增加,活动地域日益缩小,部队战斗力严重下降。11月被迫撤出1分区。12月底房县中坝、保康康家山战斗失利后,又相继撤出了2,3,5分区。最后只剩4分区之荆当远地区,还能容纳少量部队进行游击斗争。国民党军继续向我压缩,企图歼灭我于荆当远地区。鄂西北军区部队面临着严峻考验。

1947年2月,区党委和军区在远安老观窝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罗厚福率800人留原地坚持斗争,主力部队分路转入外线作战。

李人林部自1946年9月22日东渡襄河后,沿途消灭了钟祥、京山等地三股区、乡武装,击溃了前来堵击的敌京山县两个保安中队,并与在京山北部坚持斗争的彭友德、饶玉卿等两支游击队会合。10月初,占领襄河边重镇多宝湾。紧接着,摆脱由鄂西北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199旅和新15师以及豫鄂两省14个保安团的围攻,进至信阳、桐柏一带,先后与该地坚持斗争的宁淮、牛德胜、张波等部的游击队200余人会合,组成江汉游击支队。这支部队在随县全歼两个保安中队,后又攻占球家湾,击溃尾追的国民党军1个营。12月,转战应山、安陆、京山,全歼敌整编72师工兵营1个连及1个保安中队。1947年1月,国民党军由东西两面向我“进剿”,李人林即率部南渡襄河,进抵长江北岸,智取郝穴镇,俘敌人、枪1700。 1月20日,乘胜渡过长江,入湖南转鄂西,在湘鄂边地区活动。

老观窝会议以后,张才千率2旅4团等部队1200余人,于2月14日由宜都之古老背横渡长江,进入长阳、鹤峰,3月3日李人林部会师于五峰县红渔坪。

之后,奉中原局指示,这两支部队组成江南游击纵队,张任司令员兼政委,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部队改编为1,4两个支队。此时,国民党整编66师199旅已尾追至江南,另4个旅也由东、南两面向我合围。我即分两路挺进湖南龙山、永顺,转抵桑植、大庸,宣传群众,寻机歼敌。4月初,我两路部队在沅陵以北再次会合,然后转至澄县、石门,威胁湘北重镇常德。湖南当局非常震惊,仓皇调33旅前来阻击。4月6日我在澄县以北,迎头击溃33旅4个连的进攻,毙俘敌营长以下200余人,敌军不敢再犯,我经宜都向长阳、五峰以南挺进。26日经石门北部磨岗隘,湖南保安总队阻我前进,我以猛打、猛冲、猛追战术,将敌800余人全部歼灭,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后,尾追之国民党军两个团、6个保安大队,再不敢轻易与我接近。

5月1日江南游击纵队根据中央指示渡江北返。2日占领洋溪,顺利渡过长江。8日重返远安,连续摧毁河口、巡检司碉堡3座,歼敌乡保武装百余人。在南漳县偏头岩与罗厚福部会合后,奉中央电示,江南游击纵队改番号为中原游击纵队,罗部编为第2支队。26日由谷城庙滩东渡汉水,横穿鄂豫边界向桐柏山前进,在泌阳以南歼敌保安团400余人。6月3日由确山、信阳之间跨越平汉铁路,10日胜利进入豫皖苏解放区,又奉命改编为中原独立旅,配合兄弟部队横扫豫皖边土顽。8月,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重返大别山。

江南游击纵队转战大江南北与汉水两岸,在国民党军深远后方坚持8个月游击战争,运用避强击弱,兜大圈子与小圈子结合,打与跑结合,采取奔袭、化装袭击、伏击等手段,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创造了游击战的新经验。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共进行大小战斗200余次,歼灭国民党军2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2200余件,牵制国民党军6个师、10个保安团,有力地策应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与此同时,杨秀昆二刘健挺率800人东渡襄河,进抵大洪山和鄂北地区打游击。刘昌毅也率700余人摆脱四面追堵之敌,于4月初从钟祥石牌再渡襄河,穿越国民党统治区8个县境,进入大别山腹地金寨。在吊桥崖设伏歼敌一部;又在霍山漫水河、岳西大岗岭,击溃跟踪我军之湖南保安团。刘部重返大别山连战皆捷,打击了国民党军的气焰,鼓舞了我军士气。老百姓纷纷传说:“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

4月27日刘昌毅部与皖西工委书记佳林栖领导的游击队,在潜山县大佛寺会师。两部联合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决定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和临时党委、临时指挥部。刘任司令员、桂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皖西地区的革命斗争。

皖西人民自卫军组建后,以潜山、桐城交界山区为基点,分头向岳西、霍山、太湖、怀宁地区发展,拔除国民党军在我活动区内的据点5处,夺取大批粮食和物资。7,8两月转向山外,从潜山一直打到宿松,一度攻占望江,相继进击项岭等8处国民党军据点,均获胜利。皖西人民自卫军4个月内进行战斗50余次,歼敌350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1700余件,活动区域达9个县,根据地扩大到纵横百余公里。地方游击队如春笋般建立起来,成为配合主力作战,保卫区乡政权的重要力量。1947年8月在霍山与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队阎红彦所率部队胜利会师。

(六)鄂东独立旅在鄂皖赣地区坚持斗争

鄂东独立旅3个团共6000余人,担任掩护主力向西突围的任务。主力突围前,独立旅政委张体学率6团1个营接替了宣化店地区的警卫任务,掩护中原军区首脑机关及其警卫部队安全转移。主力突围后,独立旅的5团、6团(缺1个营)也分别由四姑墩、华家河、破安南、黄冈,沿英山以南进入岳西县的冶溪河地区。旅直及4团于29日黄昏向东突围,30日下午在乘马岗以南遭麻城之敌阻击,激战两小时后撤至林店以东高地。

张体学率领6团1个营完成掩护中原军区机关撤离宣化店并护送第32停战执行小组到河口镇以后,30日经卡房到达林店附近,与旅直及4团会合,当即迅速向北迂回到福田河附近,穿过麻城到商城的封锁线东进。7月7日拂晓与大批围攻敌军展开激战,歼敌1个营,但未突破敌之封锁。该部乃由经扶进入宋埠公路以西山地。入夜时分4路跳出包围圈,经过数日急行军,全旅会师于冶溪河。

7月13日,中央电令鄂东独立旅在大别山坚持,将部队彻底分散,以营、连、排为单位活动,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必要时可以过江。并规定:原新四军第2师、第7师留在大别山的游击队统归独立旅首长指挥,以张体学为书记组成党委统一领导。旅党委遵照中央指示,立即停止东进,将部队分散到皖西、鄂东、豫南等地坚持斗争。但尾随之敌第7军两个师(旅)、川军两个旅,及两个保安纵队对鄂东独立旅穷追不舍,原追击1纵队第1旅之敌48军亦由岳西回头堵截。

我集中活动,敌亦集中“清剿”;我分散活动,敌亦分散“清剿”。敌众我寡,兵力悬殊,鄂东独立旅处境极为困难。面临这种情景,独立旅的多数官兵仍以艰苦卓绝的毅力与敌反复周旋,牵制着上述国民党军队不能他调。由于战斗频繁,日夜行军,部队减员很大。在艰苦浴血奋战中,6团政委黄世德、5团团长、鄂东行署专员何建华等先后英勇牺牲。

1947年2月,以易鹏为书记的鄂东中心县委指挥300多人的武装活动于烯薪、宿太、黄广地区。4月,该部主力从武穴附近之田家镇横渡长江挺进到鄂南赣北,沿途摧毁敌区乡武装多股,七八月间又一举攻克重镇武穴、垅坪,歼敌一个保安大队,部队发展到四五百人。在黄冈、罗田地区,县委书记漆少川,指挥两支手枪队百余人,坚持了黄冈、罗田地区的游击战争。在皖西,熊作芳带领独立旅一部与新四军第2师、第7师的游击队会合后,于1947年2月在安庆附近击毙敌中将司令张凌云等6名将校军官,敌震动很大。在豫南,中心县委书记何耀榜刘名榜带领百余人的武装,坚持罗山、礼山、经扶、光山地区的游击战争。这些英雄游击部队于1947年8月与跃进到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会师,参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七)中原突围的战略作用

从抗战胜利到中原解放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和外线作战任务的两个年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战略进攻、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防御、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关键阶段。在中原突围以前,国民党反动派由于梦想消灭中原解放军,不惜分散兵力,调动大量军队围困中原解放区。这就迫使中原解放军,不得不在武汉外围进行战略坚持10个多月。这一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30万人,使其不能长驱直入进攻我华北、华东解放区,从而为我部署巩固华北、争夺东北的战略全局,完成由民族解放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其后中原解放军突出重围,转入外线作战,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历经5省,转战两年,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战略部署。

它调动了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又先后牵制了国民党军32个旅迫使蒋介石、胡宗南推迟了进攻华北、进攻延安的时间,从而为内线兄弟部队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夺取自卫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起了重要的战略作用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报》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定陶大捷发表的《蒋军必败》社论指出:“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中原解放军经过中原突围和突围以后的外线作战,其基本力量是保存下来了。这为尔后战略进攻,重返中原,向全国进军增加了重要的骨干和有生力量。经过艰苦突围和外线作战,中原解放军保存了主力部队约两万人,还有一大批经过严峻考验的优秀干部。其中皮定均所率1纵队第1旅5000余人,进入苏皖解放区后编为独立师,转战华中、华北,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商、临汾、太原等著名战役,屡建战功。359旅重返陕甘宁晋绥解放区以后,与独立第4旅一起组成晋绥野战军第2纵队,在王震领导下参战保卫延安,进军陇东、关中、新疆,在西北战场,起了重要作用。文建武、汪锋所率豫鄂陕军区北渡黄河的7000部队,原为新四军第5师的主力,晋城休整后,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12纵队

这支部队在李先念率领下,挥师南下重返中原,汇合张才千、李人林、罗厚福所率中原独立旅,转战平汉路南段、襄河两岸,重建了江汉解放区。以后又对中原决战、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作了重要贡献。刘昌毅、桂林栖所率之皖西人民自卫军,汇入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编为1个师,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作战。坚持大别山斗争的鄂东军区独立旅,留在秦岭、伏牛、桐柏、大洪、武当诸山区坚持游击战争的各支游击队,都先后汇入南下大军,为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了新的功勋。还有突围前后合法转移和化装转移人员,突围战役中掉队、被捕被俘后出狱归队的人员,也都分别奔赴各个战场,为解放全中国尽了力,作了贡献。

中原解放军所进行的中原突围和外线作战,是付出了重大代价的。张文洋、吴祖贻、张成台、吴先元、贺健华、张谦先、吴云鹏等数十名县团以上的优秀干部牺牲了;不少干部战士掉队、被捕被俘,有的壮烈就义,有的在敌人监狱里、集中营里,受过苦受过难。部队的总数损失了将近3/5。但是,这对在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的情况下,突出敌人重围转入敌人腹地进行外线作战的中原解放军来说,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也是完全值得的。正如1947年12月刘少奇所说:“过去5师在十分困难的斗争中虽受到大的损失,但它完成了当时极重要的牵制敌人的任务,它的损失是有代价的,正如在胜利的战斗中也有损失一样是光荣的。

回顾中原突围的整个历程,证明40年前党中央和中原局决定中原解放军举行突围,选定主力向西的战略转移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中原突围是党史、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党中央、毛主席在中国革命重大转折关头的英明战略决策,是中原解放军执行战略转移任务,粉碎国民党妄图聚歼我中原军主力,制造新的“皖南事变”阴谋的重大胜利。中原突围的胜利又一次证明了中原解放军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党的英雄部队,他们的英勇牺牲、艰苦斗争精神,始终受到人民的敬佩。

1946年10月1日,毛主席在《三个月总结》中评价中原突围说:“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1947年1月刘少奇在关于中原问题的讲话中曾说中原坚持与中原突围,起的战略作用,不比到华北编几个纵队、打几个胜仗的作用小同年5月28日党中央致中原部队的慰间电指出我中原各部“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钳制了蒋介石正规军30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所有参加这一英勇斗争的指战员,均为全国人民所敬佩”

1947年11月,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后,陈毅在淮阳对原新四军第5师部分干部讲话时说,中原部队牵制蒋介石30万主力部队达十几个月之久,这就为华北的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的七战七捷,创造了有利条件。我敢说,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那就可能没有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七战七捷的胜利。

中原部队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完成了战略牵制任务,对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对配合各个解放区作战,对党的革命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中央、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这些论述是对中原突围战役的最全面的总结和最好、最正确的评价。

(1988年10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战争——中原突围
饱受争议的中原突围,我军究竟付出了多大牺牲?是成功还是失败?
中原突围保存下来的部队,后来的发展情况
1946年中原突围:六支突围部队,结局各不相同
回望1949,解放战争全记录(13)中原突围,福将刘峙功亏一篑
中原突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