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骞

人物生平

首使西域

被截匈奴

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在朝廷担任郎官一职。为官期间,匈奴降者宣称匈奴人打败了月氏王,并将他的头颅做成饮器。月氏(今新疆伊犁)遁逃远走,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月氏族人少,又找不到外援,无力反抗匈奴。匈奴降者的话,让汉武帝产生了联合月氏夹击匈奴的计划。[1]
汉朝初年,匈奴经常在汉王朝边境大肆烧杀掠夺,破坏汉地的农业生产;同时,还对汉朝官员进行离间。汉高祖七年(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抗击匈奴,被困平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刘邦侥幸逃脱后,意识到用武力解决匈奴的时机尚不成熟,他决定与匈奴和亲。从此,西汉用“和亲”和“通关市”的方式缓和与匈奴的关系,换取了边境几十年的相对和平时期。但是,匈奴对和亲的条件不断加码,时不时毁约和骚扰边境,仍然是西汉政权的威胁之一。[10]
汉武帝即位时,西汉休养生息已达七十年之久,国力达到鼎盛,有了对抗匈奴的条件。于是,汉武帝在一众朝廷官员中选择出使西域、联络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得中。[1]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与堂邑氏的家奴甘父[a]带着百余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途经匈奴时,被截获,并送到匈奴单于处。匈奴扣留张骞十余年,还给他择配妻室,有了自己的儿子。但张骞始终保留汉朝的使节,不肯投降。[1][4]

抵达月氏

张骞留居匈奴,匈奴人对他的看护渐渐松散,张骞和随从找准机会,从匈奴的西边逃走,一直跑了十几天,到达了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大宛早就听说汉朝财物丰饶,想通使而不得。见到张骞,得知他欲往月氏,特意派人引路,护送张骞一行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东南),康居王又骞的送他们到大月氏[1]
大月氏王被匈奴杀害后,他的夫人被立为王,在新大月氏王的带领下,大月氏征服了大夏(阿富汗斯坦巴尔赫附近),扩充了疆域,土地肥沃富饶,境内少有盗寇,百姓安居乐业,早已没有了报复匈奴的念头。[1]

启程回国

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始终未能说服新大月氏王与汉朝联盟共同夹击匈奴,只得从月氏离开,去到大夏。在大夏停留一年多后启程回国。他们沿着南山、打算绕道羌人聚居的地方前行,不料又被匈奴截获扣留。[1][5]
一年后,匈奴单于去世,匈奴左谷蠡王起兵攻击太子,自立为单于,一时间国内动荡不堪。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乘机带着妻子和堂邑父逃回汉朝。去时百余人,在外十三年,仅二人得还。回国后,汉武帝授予张骞太中大夫的官职,封堂邑父为奉使君。[1][5][4]

随军作战

元朔六年(前123年),张骞因为熟悉匈奴地势,知道水草所在,能随时为军队提供补给,所以汉武帝命他以校尉的身份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后因功封为博望侯。两年后[b],张骞又被任命为卫尉[c],与李广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围困住李将军所率的军队,士卒伤亡惨重,逃走者甚众。张骞因没能按期参战,依律当斩,后花钱赎罪贬为平民。[1]

二使西域

在失去河西走廊后,匈奴向西北退却,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西汉对抗。之前,大月氏攻击乌孙、杀死乌孙王难兜靡时,其子昆莫刚出生不久,被傅父布就翎侯抱着投奔了匈奴,得匈奴单于的收养。昆莫长大后,为报杀父之仇,带兵西征,攻破了大月氏,将大月氏的民众掠为己有。此时恰逢单于过世,昆莫不肯再听从匈奴,自立为乌孙王。[1][10]
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配六百匹马,带着数以万计的牛羊和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缯帛,以及多名持节的副使,再次出使西域,动员乌孙迁回河西故地,与汉通婚结盟,以切断匈奴右臂。张骞到达乌孙,将朝廷的赏赐和汉武帝的旨意告诉了乌孙王,却没得到乌孙王确切的答复。乌孙王昆莫年老,部下多不赞成迁回故地和与汉结盟,所以,结盟未果。张骞又向大宛康居月氏和大夏等国分别派出副使,传达汉武帝的旨意,并成功与各国建立了联系。事毕,乌孙派遣译员和向导护送张骞回国,随行的还有几十名使者,带着几十匹良马作为答礼,其真实目的是窥探汉朝的虚实。[1]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抵达长安,被任命为专管接待外宾的大行令。乌孙使者到达汉朝后,才知道汉朝果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1][2]
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去世。[1]

主要成就

互通西域

张骞西行是历史上中原王朝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他们的西域之行,为西汉政府和中国人打开了通向西域和西方世界的窗户。从此程度而言,张骞的西行,是一次可以媲美1600年后西方发现新大陆的大发现。[6]
张骞亲自到过的地方有匈奴、乌孙、大宛月氏大夏康居,间接了解的还有与它们毗邻的五六个西域国家,他将这些国家的地形位置、风俗人情、人口兵力等情况向汉武帝做了汇报,丰富了汉武帝对蛮夷的认识,也激起了汉武帝经营西域和开拓西南的欲望;同时还向西域各国传播了汉朝的情况,为之后的行军作战提供了理论前提。[5]
张骞从西域带回如涂林安国石榴种、大宛酒杯藤、油麻、大蒜,大夏芫荽苜蓿、卡头,西羌胡桃胡豆等,扩大了中国人的食源,促进了民族生活方式间的相互渗透、融合。[1][12][13]
作为西汉政府开拓西域的先行官,自张骞出使后,西域诸国在使节到访后,遣使入汉,质子入朝,贡献宝马及奇珍异物,贵族子弟入长安学语言、习礼仪等,进而与汉修好。在增进互相了解、化解矛盾、改善相互关系,增进信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消除匈奴影响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6][1]
张骞西行所到之处宣示了西汉政府打击匈奴和与西域各国交好通使的强烈愿望,使各国对西汉大国的强大实力和文明声教有所了解。他们对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地形物产和政治军事情况有了直接感受。[6]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在河西四郡共设有35县,这些行政建制,加上设置张掖、张掖居延和酒泉属国,以安置匈奴等归附民众,还有长城以及障塞亭燧等军事设施,形成了河西地区完整的军政管理体系,有效地发挥了控制和经营河西地区,进而经略西域、强化西北国防的作用。[6]

丝绸之路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陇西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经车师,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进入大宛(即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再到康居(即哈萨克斯坦境内)。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现在的“丝绸之路”。[1][7]所以,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之行,意为“开通大道”。[5]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线路图

丝绸之路后世影响

丝绸之路展示古代中国国力及对外关系。丝绸之路的开通,连接了内陆和西北边疆,沿途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错分布,带动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大交流、人口大迁移以及民族大流动现象的出现。[14]丝绸之路开辟后,丝绸之路是否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格局的稳定与否、国力的强弱以及对外交往的态度,是影响丝绸之路发展的关键因素。两汉、隋唐、蒙元时期,国家统一且稳定发展,商贸流通较为频繁,丝绸之路畅通,文化交流活跃。当中国处于战乱分裂以及国家实力持续下滑的时期,丝绸之路的通畅程度和效能有所减弱。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展示着古代中国的国力以及古代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发展状态与格局。[14][15]
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正式通行,恰到好处地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同时也带动了“旧大陆”关键国家的密切连接,使其彼此间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沿途各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沿途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中国对西方、西方对东方的认识和了解的视野空前扩大,揭开了东西方交流的序幕。[7][6][16][14]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商品进行了互换,同时也带动相关技艺的相互交流,促进审美、观念以及习俗的传入以及流出,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文化如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等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广泛传播,历法、医学、建筑、天文等国外的技术纷纷流进国内,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于无形之中改变了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格局。[14][17][18][19]
丝绸之路将古代中华文化以及古罗马、印度、阿拉伯、古希腊等文化密切串联起来,展示了欧亚不同文明的交流轨迹和历史规律,这些都是可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带动更多旅游商业圈的成熟,从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14][20]

丝绸之路现代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进步和亚欧国家间的深度合作,维护了区域稳定性,真正提高了区域影响力。亚太经济圈贸易的畅通以及货币的流通,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交融的发展格局,各个国家的群众坚守利益互通以及精神共赢的理念,是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14][21]

历史评价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评价道:西北各国和汉朝有了交往,这种交往是张骞开创的,所以,以后前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博望侯,以此取信于外国,外国也因此而信任汉朝使者。[5]
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道:博望杖节,收功大夏,意为博望侯张骞奉命出使,取得通使大夏的功劳。[22]
东汉外交家班超评价道:大丈夫没有其他的志向才略,就应当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到西域建立功勋,以取得侯爵的封号,怎能长久地在笔砚间做事呢?[23]
西晋史学家陈寿评价道:汉代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探究黄河源头,经历许多国家,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以统领各国。从这以后,才知道西域的详细情况,史官才能在史书中加以详细记载。[24]
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评价道:汉代张骞身怀招致远方国家归顺的谋略,班超奋发封侯的志向,而最终能够在遥远的西域建立功业,控制了境外地区,使其臣服。[25]
唐朝名臣魏征在《隋书·西域传》中直接将张骞、班超皆列为逢迎霸主的好事之臣,批评他们为追求功名趋承主上。[9]
后晋史学家刘昫在《旧唐书·西戎传》中评论道:西方之国,绵亘山川,自张骞奏使到来、傅介子立功后,通于中原地区的人越来越多了。[26]
北宋名臣蔡襄在《观天马图》中写道:“楚主嫁异国配异人,岂独楚王之不才?汉之丑无时可灭,又启后世和亲外夷之端,张骞之罪也。”指责张骞向汉武帝进言以公主和亲乌孙的做法,强烈批评使用这种带有屈辱性质的政策,谋求两国之好的做法,并将之归为张骞的罪孽。[27]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张博望班定远合传》中,高度评价张骞是不屈不挠坚韧磊落的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28]

轶事典故

张骞泛槎

《博物志》中记载海客乘槎至天河事,流传到南北朝时,又附会出了汉代张骞为了寻找黄河的源头乘槎逆水而上,不料身到银河旁、并见到织女、织女还将她用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送给他的传说。南朝梁庾肩吾在《奉使江州舟中七夕》中写道诗: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天河来映水,织女欲攀舟。汉使俱为客,星槎共逐流。其子庾信《七夕》诗:星槎通汉使,机石逐仙槎。诗中所言“汉使”,即指汉朝使者。同时期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张骞寻河源,得一石,示东方朔,朔曰:“此石是天上织女支机石,何至于此?”之后,张骞泛槎成为典故,在唐诗中经常出现,意喻为对远国异族文化神秘感觉的体现。[29]

张骞寻源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张骞向皇帝说到“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于是唐诗中就把“寻源”或“寻河”作为去西陲的典事使用。[5][29]骆宾王《西行别车台详正学士》中写道:泄井怀边将,寻源重汉臣。又如杜甫在《东楼》中写道: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中写道: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30]

后世纪念

墓葬信息

张骞墓位于陕西汉中市城固县团结乡饶家营。[31]
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11]南宋官员王象之亲考此墓后在《舆地纪胜》里记载道:张骞墓在城固县西,有碑,文字磨灭,不可辨。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考证后,为张骞墓题碑,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嘉庆年间,《城固县志》载“汉博望侯张骞墓,西五里。西北八里,田中有虎,首昂尾低,槌之则臭”。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城固县令胡瀛涛应张骞后裔五品军功张楷等57人之请,对张骞墓进行整修,并立碑两通。1938年,西北联大对墓葬墓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有“博望造铭”封泥等文物,从考古学上证实了该墓为张骞之墓,次年5月刻立《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一通。1949年后,张骞墓由城固县人民政府保护管理。1983年,成立张骞墓文物管理所。1990年,张骞墓文物管理所更名为张骞纪念馆。2006年,张骞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张骞墓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汉中首个世界文化遗产。[32]
张骞墓

博望镇

博望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这是汉朝时张骞的封地。镇中心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命为博望街。沿着街道向北,有一座白马寺。据寺中碑文介绍,这座寺庙建于西汉元朔六年,最初为金神庙,因为张骞的白汗血马葬于此处,所以更名为白马寺。镇子东口是东阁,据资料记载,这里原为张骞祠,祠堂中供奉着张骞塑像,以前人们常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表示对张骞的怀念。镇子外有一座三孔桥 ,名为博望桥,桥西头有1988年重修博望桥的纪念碑,背面刻着“汉故博望侯张骞封邑”,桥面的望板上用33幅画像雕刻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过桥几里,路北有三元宫,据说清代以前叫做张侯祠,宫门外立着张骞封侯处碑。[33]

张骞公园

张骞公园位于新疆疏勒县坤巴斯路东侧。公园入口处正中央就是高大的张骞雕像,眉头紧锁、满脸沧桑,手持一根节杖。公园内还建有张骞纪念馆、科技文化馆、博望宾馆等建筑。[34]

张骞纪念馆

张骞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在张骞墓园区的基础上于1983年5月建成。纪念馆内有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全景展示了张骞出使西域的传奇故事。东配殿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运用图片、文字、沙盘、拓片等手段来展示张骞伟大的一生。[35]

纪念邮票

1992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敦煌壁画(第四组)》特种邮票。全套共4枚,图案分别为菩萨、乐队、“乘龙升天”装饰画、张骞使西域。“张骞使西域”反映公元前138年,汉武帝送别张骞时的画面。画中汉武帝骑乘马上,马夫在马头牵马,后有举华盖、持笏等随臣七人,以显示对于张骞出使西域所负的重要使命。[36]

艺术形象

诗词形象

西晋文学家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衔使则苏属国,震远则张博望。意为将苏武与张骞并称,赞扬他们作为使节的杰出表现,以及在扩大西汉王朝声威方面的功劳。[37]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入关》中写道: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意为战火燃起、边庭告急,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抗匈奴,张骞临危受命出使西域,歌颂张骞奋不顾命、以身许国的英雄形象。[38]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飞雁》一诗中写道:汉时苏武与张骞,万里生还值偶然。丈夫许国当如此,男子辞亲亦可怜。意为肯定苏武、张骞以身许国的行为,哀矜他们辞亲远行的艰辛。[39]

文学形象

周国汉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张骞大传》讲述张骞两次西行路上发生的故事,描绘了张骞可歌可泣的一生。全书以史实为主,传说为辅,趣味性地展现出一个既柔情又刚毅、既善良又果敢的,丰满的英雄张骞形象。[40]
陕西作家李茂询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西域英雄传》,以张骞、堂邑父、秦自乐、由天际等为代表的大汉使节团队历经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出使西域各国、打通丝绸之路、传播中华文化的英雄壮举。书中不仅有历史史实,还有江湖侠骨、儿女柔情,情节一波三折、曲折回转, 是一部集文学性、史诗性、民族性、艺术性于一体历史巨制。[41][42]
作家王晴川创作的《凿空记》,是一部文化悬疑探险类小说,讲述了张骞跟同伴们在大汉天子刘彻的召集下,争夺天榜,出使西域,在途中智斗匈奴,战胜神兽,破解昆仑之谜,最终抵达大月氏,凿空西域的故事。该书故事背景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典故,但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力,将武侠、历史、玄幻结合在一起,融入了山海经文化、诸子百家等学说,整个小说天马行空。[43]

戏剧形象

杂剧《银汉槎》:道光年间李文瀚创作的戏曲传奇,讲述山东发大水,朝廷派遣张骞往探河源,与东海太守汲黯共商赈济之策。后张骞独去昆仑,路遇牛郎,牛郎让张骞去找织女,自有治水妙方。织女以支机石机赠,并派精卫助其降伏水怪。[44]
舞剧《张骞》:该剧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支从长安出发的使团,开启“凿空之旅”的故事,展现出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度交融的生动场景。舞蹈演员赵熠扮演张骞。[45]
话剧《行者无疆》:以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为灵感,以敦煌文化为内涵,汲取《山海经》的神奇幻妙,聚焦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心路历程,展现他的家国情怀。话剧演员吴俊达饰演张骞。[46]

影视形象

发行年份
电影/电视剧
饰演者
2001年
电视剧《大汉天子》
赵正阳[47]
2005年
电视剧《汉武大帝》
任重[48]
2021年
电影《大汉张骞》
张宁江[49]
2021年
电影《凿空者》
邵桐[5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骞(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张骞[汉代杰出的外交家]
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 开辟者“张骞”走了13年
(6)张骞祠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张骞何以“越千年”
邮票欣赏:199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