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知识进校园和中小学生科技知识竞赛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知识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知识

1、什么是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引起呼吸道疾病以及肠道疾病的病原体,冠状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感染人、鼠、猪、猫、犬、骆驼、蝙蝠、禽类等脊椎动物。引起本次发病的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可引起较为严重的人类疾病。

2、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且部分患者早期体温不高或正常,病情轻时就具有传染性。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哪些?

(1)飞沫传播: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导致感染。

(2)接触传播:患者飞沫沉淀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3)最新报道有病例的粪便中检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粪口传播。

4、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根据目前病例观察结果,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青壮年及儿童均有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和接触时间。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5、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就是指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的情况下,与患者有以下近距离接触。 

(1)与患者同学习、生活、居住在同一房间,包括一起聚餐等; 

(2)与患者同乘一辆交通工具,特别是靠近座位、同一列车、同一车厢等; 

(3)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陪同家属等)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与患者接触; 

(4)其他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符合密切接触者。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是多少?

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14天。

如果近期去过疫情流行地区或者居住过,或知道近期接触的人中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者疑似患者,要怎么做?

(1)尽快向社区登记报告,并不要或减少外出; 

(2)从离开疫区、患者或疑似患者后开始计算,连续14天进行自我健康状况监测,尽量减少与家人密切接触的机会; 

(3)如果在家隔离监测应单独居住,佩戴口罩,单独用餐,餐具、水杯、毛巾等不与家人交叉混用,用后采用蒸煮5-10分钟方法进行消毒;

(4)每天早晚各测体温一次,并进行记录;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胸闷、呼吸困难、纳差、乏力、神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悸、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及时联系社区医生,按要求到就近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时间和接触史。

7、如何判读自己是否发热?

平静状态下,腋下体温≥37.30C,可判断为发热。注意测量前20~30分钟要避免剧烈活动,进食、喝冷水或热水及冷敷或热敷,并保持腋下干燥。

8、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和应采取哪些措施?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2)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视病情送至医疗机构就诊,送医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曾与可疑症状者有无有效防护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4)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等活动,不安排集中用餐。 

(5)若出现可疑症状的老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病人离开后,应及时对住所进行终末消毒。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1、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

个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临床表现不同,常见的症状早期有发热,乏力、干咳等,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少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仅在医院进行检测后发现是患者。重症患者在1周后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频率加快,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嗽症状严重,以干咳为主,同时伴有痰鸣音,喘息,影响睡眠,高热可持续72小时以上,精神差,食欲下降明显。

(2)普通感冒无呼吸困难、咳嗽症状出现较晚,发热一般在48~72小时后可恢复正常。服用退烧药效果较好,精神、食欲、睡眠无明显影响。

3、居家自我健康管理的日常防护有哪些?

日常防护有哪些?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到疫情正在流行的地区,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近距离接触;

(2)减少走亲访友和聚会、聚餐,不去密集且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不要邀请亲朋好友或邻居来家中聚会; 

(3)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户外空气质量较好时,每日通风换气至少4次,每次通风15~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欠佳时,通风次数和时间适当减少;开窗通风换气时需注意增加衣物,以防感冒; 

(4)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商场、公共浴室、棋牌室、麻将馆等。必需外出或到人群密集场所如去超市、菜市场等,一定要戴口罩,并最大限度缩短去这些场所的时间和次数,进家门前一定要换鞋; 

(5)勤洗手(包括餐前、便后、外出回家等),保持手部卫生;外出回家后做4件事:及时洗手洗脸;把脱下的外套放在通风的窗口;用酒精棉片擦拭手机、钥匙、钱包等在外用过的物品表面带回的物品用清水清洗处理,或用酒精喷洒消毒; 

  (6)咳嗽咳痰、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不要对着他人;纸巾丢弃于有盖的垃圾桶内; 

  (7)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在外人与人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尽量少乘坐电梯,楼层不高时可步行。需要乘坐电梯,最好用纸巾按电梯按钮,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按钮; 

  (9)不接触、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物; 

  (10)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平和心态,提高免疫力。

如何进行合理的室内运动?

  (1)运动的时间、类型和强度可根据本人的身体情况、既往的生活习惯以及运动的类型自行确定,选择自己最适宜的方式进行适当运动; 

  (2)在室内可以做一些局部运动或者广播体操等,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走一走,动一动;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减少室外运动; 

  (3)运动循序渐进,运动强度要由小到大,注意安全,不要造成运动损伤;

  (4)在家运动时少穿拖鞋,锻炼时最好有家人在身边,避免跌倒。

如何做好自身心理防护,保持良好心态?

(1)规律作息,稳定生活,倡导进行一些单人类型的休闲娱乐活动;

(2)学会分散注意力,比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收拾家务、做室内运动; 

(3)科学认识疫情,不要不在乎,但也无需恐慌,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具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同时还要积极做好疫情预防; 

(4)从权威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中获得信息,不随意评论或相互转发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不信谣不传谣,理性遵守疫情处置中的各项防控措施的要求;

(5)坦然面对客观现实和自己的内心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进行自我鼓励和肯定,坚定信息,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4、定期消毒

如何进行定期消毒?

(1)外出回家后,要及时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者用含乙醇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桌椅等物体表面和地面每天做好清洁,并定期医用酒精、84消毒液等采用擦拭的方法进行消毒。84消毒液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配制一定浓度,医用酒精可直接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医用酒精不要喷洒在空气中、且应远离火源,避免发生火情。 

(3)如有客人(身体健康状况不明)来访后,要及时对室内相关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4)如家庭成员出现可疑症状就医后,要对其所待过的房间和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5)如家庭成员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后,要打电话给当地疾控部门,请专业人员来家中对患者的住室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者餐(饮)具、衣物和被褥等生活用品、玩具、卫生间等进行消毒指导和终末消毒。

5、保持手卫生

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1)触摸公共设施(如按电梯门、门铃等)、从公共场所回家后;

(2)咳嗽或打喷嚏手捂之后; 

(3)准备食物前、吃饭前,上厕所后或处理粪便后;

(4)护理患者后; 

(5)接触动物处理以及被污染的物品; 

(6)其他任何可能手受到污染的情况。

如何正确洗手?

(1)手部有明显可见的脏污时,用洗手液或肥皂水流动水洗手;如果手部脏污不可见时,也可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避免和减少手接触眼、口、鼻的机会; 

(3)洗手时长不短于15-20秒; 

(4)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洗手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6、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N95口罩佩戴方法

(1)检查口罩有效期及外包装; 

(2)保证口罩周边与面部充分贴合。口罩戴上后,不要频繁用手触摸; 

(3)摘口罩时,应通过耳挂摘下口罩,尽量少接触口罩的污染面; 

(4)保存口罩,应先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再放进清洁的自封袋,而不是放在兜里、口袋里;

(5)口罩不能水洗、加热和消毒,会破坏口罩的保护作用和密合性,不能再起到防护的作用。

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方法

(1)检查口罩有效期及外包装; 

(2)鼻夹侧朝上,一般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

(3)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4)双手指尖朝内触压鼻夹,逐渐向外移; 

(5)适当调整面罩,使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6)口罩污染时或使用超过4小时后要更换。

(二)信息技术

1、什么是5G,它能给生活带来哪些帮助?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窝网络快100倍。另一个优点是较低的网络延迟(更快的响应时间),低于1毫秒,而4G为30-70毫秒。由于数据传输更快,5G网络将不仅仅为手机提供服务,而且还将成为一般性的家庭和办公网络提供商,与有线网络提供商竞争。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推出北京市首例5G无人驾驶防疫消毒车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北京移动)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合作,成功落地北京市首例5G无人驾驶防疫消毒车应用。该项目中,5G无人驾驶防疫消毒车“蜗小白”通过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清扫消毒过程无人化、无人驾驶持续作业、智能语音播报等创新功能,实现对院区近6万平米的全面自动化清扫和消毒,解决了疫情期间医院面临的隔离难、清洁工荒、消毒难三大难题。特别是5G无人驾驶防疫消毒车搭载中国移动4G/5G网络,实现无人驾驶和远程驾驶,真正地达到了足不出户,消毒于千里之外的目的。

该项目在疫情特殊时期通过5G应用助力医疗系统疫情防控体系升级,是北京移动在医疗领域打造5G“样板房”的创新之举。

北京通信学会会员单位北京移动“5G+互联网”应用助力疫情筛查防控

为快速做好疫情的筛查布控,近期, 北京通信学会会员单位北京移动利用5G+互联网的应用优势,推出针对不同企业或社会群体的快速筛查应急响应方案,用高科技手段为打好防疫攻坚战提供支撑。

    疫情防控期间,北京移动与各级卫健委、疾控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持紧密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疫情防控能力。2月11日,北京移动联合北京融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朝阳区亚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红外体温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一台双目光学热成像仪+黑体组成,安装在通道入口,能够捕捉所有进入通道的人员头像,并能够识别所有人员的实时体温,误差仅为±0.1℃,较好的实现人体温度识别,协助该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疫情防控效率。

据了解,该系统为北京移动面向医疗单位提供的首套红外体温监测系统,大幅减少接触式测量交叉感染风险,给医务人员、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保护。系统上线后,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领导、医务人员的高度认可。

北京移动结合社区工作特点,推出了区域短信通知、枪型机/球型机两款4G无线设备回传的防疫组合方案。近日,东城区某街道办事处安装了北京移动智慧防控摄像回传设备,并通过北京移动区域智信通道向区域人口发布防疫提示短信,智慧防控摄像回传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地做到无线监测防控工作,也可以减轻一线防疫人员的工作压力及风险。街道负责人高兴地说,三天没有回家的他,终于可以安心回家休息一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对于从各地回来的员工,做好防疫检测工作,是对复工员工的关爱和负责。2月16日,北京移动联合北京融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中国移动信息港中心部署了5G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该系统将使用热成像测试仪采集入场人员体温数据,通过5G网络回传至控制平台并快速判断,对体温异常检测实时报警。

据了解,“5G红外热成像测温”具有“无接触式检测、高精度体温筛查、异常体温预警”的特性,日覆盖监测人流量可达500万人次,为单位复产复工后,在重点场所及人员聚集地开展防疫排查、体温实时监测、控制疾病传播,打造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北京移动5G、物联网等多项服务助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学

疫情以来,北京通信学会会员单位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为了助力各行各业的复工进程,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智能网络、产业链合作伙伴优势,针对不同行业的复工需求和疫情防控问题,推出多种定制产品和服务,保障各行业正常“复工、复产、复学”。

疫情期间,北京移动为北京市各级政府、医疗单位、学校和企业开展重要客户通信与信息化保障服务。其中,移动大数据应用得到国家卫健委的认可,对疫情防控起到了推进作用;移动政务云为“北京数字学校”保驾护航,服务北京乃至全国300万中小学师生;移动云视讯全国累计开通软终端627.4万用户,使用时长12.07亿分钟,有效保障了各单位的会议需求。

北京移动现已推出移动云系列产品,涵盖疫情防控、远程办公、舆情引导、远程医疗、在线教育五个模块,助力中小企业早日恢复生产。此外,在远程医疗方面,中国移动提供的5G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打包了5G技术、远程诊断、互联网医院平台等多项功能,可为各地区医疗机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全力协助抗击疫情工作有序开展。此外,北京移动还持续为各行业提供安全网络接入助力远程办公。

通过上面的新闻报道,你是不是对5G技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呢?

2、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有人把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煤炭按照性质有焦煤、无烟煤、肥煤、贫煤等分类,而露天煤矿、深山煤矿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样。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2)做小而美模式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

(3)面临互联网压力之下必须转型的传统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三)饮食与健康

一、食品选购

美味佳肴源于食品,食品安全则始于选购。面对品种繁多,数不胜数的食品,如何从琳琅满目的食品中定下心来,挑选到自己喜欢而又安全的食品,安全选购的常识必不可少。

诚然食品的种类虽然较多,但它们总是以一定的形式向外显露自己的真实面容的,外观、形态、颜色、气味、弹性都是人们不需要打开食用食品就能接触到的。那些物理或化学性质乃至可食用性发生改变的食品也总会由色、香、味、形、质地方面露出蛛丝马迹,让人们来识别它们。

[色泽]:新大米的色泽新鲜,白色有光泽;

[味道]:新大米有清香味;

[形状]:长形或椭圆形;

1.看整体。新米表面有粉状物或白纹沟,或有少量黄粒;

2.看腹白。米粒的腹部有一个不透明的白斑,在中心部位的叫“心白”,在外腹部的叫“外白”。腹白小的大米是籽粒饱满的稻谷加工而成的,腹白大的米则是略显不够成熟或所含水分超标;

3.看爆腰。正常大米不出现爆腰。米粒表面出现横裂纹为“爆腰米”,裂纹越多,质量越差。用这种米做饭易夹生,不仅难吃,而且营养价值较低。

    [硬度]:表面光亮、整齐均匀、碾压硬度较高的大米,组织紧密。反之,米粒瘦小、碎米多、碾压易碎大米硬度低的大米,其质量欠佳。灰粉多,手捻后即碎或呈粉状的米,其质量低劣。黄粒多,米发黄,有霉味,灰粉重,杂质多,且生蛀虫、结硬块。这样的大米是陈米。光泽差, 组织疏松,呈现各种颜色(绿色、黄色、黑色、灰褐色),有霉味、酸味,结块、生虫。这样的米是发霉的米。

   

根据加工的不同,分为标准粉和精白粉,不同的面粉选择方法相似。

[色泽]:精白粉为洁白色,标准粉则为灰白色;

[外形]:精白粉和标准粉均为粉末状,无杂质,无霉变,无虫害,无结块;

[触觉]:精白粉和标准粉用手捏均无粗粒感;

[气味和滋味]:精白粉和标准粉均有正常的气味和滋味,无酸味、苦味及异臭味;这样的面粉不能买:霉变、成团、结块,有霉味、酸味甚至有苦味,有的还生虫。

蔬菜水果

    [色泽]新鲜度高的叶类蔬菜青翠欲滴,水灵灵而有光泽;成熟度高的水果蔬菜色泽艳丽;

[外形]新鲜度高的叶类蔬菜外观碧绿挺拔,无机械损伤(如挤伤、压伤、切口、裂痕、碰伤等),无畸形。如茄子在接近花萼边缘的果皮具有明显较宽的白色或淡紫色的圆圈时,表明茄子比较嫩;如果圆圈不明显,证明茄子较老,食用品质差;

[气味]蔬菜水果应具有令人喜悦的清香或芳香;

[滋味]酸甜适口。

鲜猪肉

[色泽]: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乳白色;

[香气]:具有鲜猪肉特有的气味,无异昧;

[形状]:组织纤维清晰,有坚韧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外表湿润,不粘手。煮沸后的肉汤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

鸡肉

[色泽]:皮肤有光泽,因品种不同而呈淡黄、淡红或灰白等色,肌肉切面有光泽;

[香气]:具有鸡肉正常的气味。煮沸后的汤具特有香味;

[形状]:眼球饱满或平坦。外表微湿润,不粘手。指压组织后的凹陷恢复慢,且不能完全恢复。煮沸后的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

[色泽]:体表有光泽,鳃丝色鲜红或暗红:

[味道]:无异臭味;

[形状):鳞片较完整不易脱落,黏液无混浊,肌肉组织致密有弹性。鰓丝清晰,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或稍有混浊,肛门紧缩或稍有凸出。

淡水鱼小贴士[这样的鱼不能买]

1、鱼眼混浊、塌陷;

2、鱼鳃不紧闭、鳃丝不清、鳃丝不红;

3、鱼鳞粗糙、不完整。

[色泽]:虾体有光泽,虾壳允许有轻微红色或黑色,肌肉呈玉白色;

[味道]:具有海虾的固有气味,无任何异味;

[形状]:虾体完整,体表纹理清晰。头胸甲与体节间连接紧密,允许稍松弛。眼球饱满突出,允许稍萎缩。肌肉纹理清晰,有弹性,不易剥离。

食用植物油

[颜色]:具有正常植物油的色泽;

[味道]:具有正常植物油的滋味,无酸败等味道;

[形状]:具有正常植物油的透明度。

小贴士:[为什么不建议“古法/农家/手工/自制”榨油]

一直以来,“古法、农家、自制”的食品特别受消费者喜爱。也许是“眼见为实”,当着您的面做出来的食物似乎带着感情。也许是出于对机械文明的排斥和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大家更愿意回味几十年前的老味道、老手艺。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当今食品工业的不信任,以及对“过去食品很安全”的迷信。其实所谓的“自榨油”有很多的食品安全隐患。

黄曲霉毒素超标。土榨花生油,一直以来都是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重灾区。如果短期吃进去太多,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毒性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肝功能衰竭而致死。小作坊不像大企业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的流程,无法去除毒素。

没有去除杂质。正规生产的食用油会经过脱水、脱涩、脱臭、脱蜡等处理,去除杂质,保证安全。而小作坊纯人工生产,普遍投入不高,通常不可能有配套的原油精炼设备,原油中的杂质特别多,有水、机械杂质(粉尘)、胶质(磷脂、蛋白质、糖类)、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金属化合物,还可能含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残留农药。

鸡蛋

[颜色]:灯光透视时,整个蛋呈桔黄色至橙红色;

[味道]:打开后无异味;

[形状]:蛋壳清洁完整。灯光透视时,蛋黄不见或略见阴影。打开后蛋黄凸起、完整、有韧性,蛋白澄清、透明,稀稠分明。

二、预防中毒

    农药残留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由于使用农药而对环境和食品造成的污染(包括农药本体物及其有毒衍生物的污染)称之为环境农药残留或食品农药残留。

    常用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

1、有机磷:这种农药不易长期残留,在生物体的蓄积性较低,可在加工去除。它属于神经毒剂,主要抑制生物体内胆碱酯酶活性。如一次大量食用有机磷农药(未在安全期内使用,使食品中大量残留)可引起急性中毒或死亡,有的如治疗不及时,还会引起迟发性神经毒性。有机磷慢性中毒少见,主要引起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视觉损伤。有机磷农药一般无明显的致畸、致癌作用。

2、氨基甲酸酯类:这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选择性高的农药。该农药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不易在生物体内蓄积,故对温血动物、鱼类和人的毒性较低。其毒性为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者可出现胆碱能神经中毒表现,还有研究认为其可形成亚硝胺。

3、拟除虫菊酯类:这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的农药,该农药中毒主要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流涎、多汗、意识障碍、肌肉震颤、重者昏迷、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死亡。此外它还有皮肤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能有诱变、致畸作用。

4、有机氯:其性质稳定、易蓄积,并可通过食物链而逐级浓缩,它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和三致毒性作用(雌激素活性)、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肝、肾。

5、杀菌剂:有机汞、有机砷,如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丙咪唑类,这些具有致畸、致癌。

6、除草剂: 2,4-D、2,4,5-T、二恶英,这些物质均可能有致畸、致癌作用。

    食品中残留的去除

1、洗涤:可去,可在清水中漂洗半个小时;

2、去壳、剥皮、碾磨,该方法可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降低,但内吸性的农药除外;

3、水果应去皮;

    4、加热烹调,可使农药含量减少,但封闭式烹饪方法降低较少。

三、食品的安全标志

    食品市场准入标志——“QS" 标志

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 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其已作为产品销售的“入场券”和市民辨别食品质量是否安全的重要凭证。

QS标志是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QS认证制度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对食品及其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制度。

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1、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于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凡不具备保证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的企业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

2、对企业生产出厂的产品实行强制性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予出厂销售。对于不具备自行检验条件的生产企业强令实行委托检验。

3.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

    有机食品

1、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生产、加工出来的,经过授权的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其不使用人工合成的生产资料;

2、要求:生产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

    绿色食品

1、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无污染是指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及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其洁净,内在品质优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绿色食品的生产方式应按标准生产、加工,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该标志是必须依法对产品进行标志管理。

2、要求: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生产应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物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5)绿色食品有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3、绿色食品的等级:

1) AA级: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质量标准》,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兽药、食品添加剂及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2) A级: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鱼食品标准。其中AA级对应的是有机食品,A级则是可持续农业产品。

4、该标志的使用期限为3年,可从编号了解。绿色食品标志的编号由LB和1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LB-xx-xxxxxxxxxx )。“LB”是绿色食品标志代码,随后两位数代表产品类别。第3—8位数表示批准日期,后4位是产品代号。例如某食品的绿色标志代码为LB-36-9801xxxxxx,也就是说这种食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时间是1998年1月份,那么它的认证到期时间应为2001年1月,而如果该产品的生产日期是2004年5月的话,就说明该食品的生产厂家在绿色食品认证已经超期的情况下。仍在生产带绿色标志的产品。

四、食品加工与存储

    1、食品加工时食物生熟要分开

生食中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细菌、农药、重金属等,因其食用前需要进行处理,故有些有害物质如细菌可被杀灭。如果用盛过生食品的容器直接盛装熟食,则其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则会移行至熟食中;如果用切过生食的刀、砧板切配熟食,而熟食一般不经加热直接进食,则会导致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尤其是细菌污染食品。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熟食存放的时间较长,食品中的微生物可迅速繁殖,导致其中细菌增多,最终导致食用者出现食物中毒。

因此食物需要生熟分开。

如果家庭使用同一刀、板切配食物,则需要将刀、板用热水或其他方式消毒杀菌后,再切配熟食。

2、冰箱食品不能存放过长时间

冰箱不是保险箱。有的家庭购买食物后,将食品在冰箱中长期存放,最终还是出现了食物的腐败变质。如鸡蛋在冰箱长期存放后,也会有细菌、霉菌在其中滋生,导致散黄蛋、浑汤蛋的出现。蛋糕在冰箱中长期存放,也会生霉。有一种细菌-李斯特菌还可在冰箱中繁殖,导致冰箱中存放过久的肉类食品出现李斯特菌食物中毒。食品中的脂肪在冰箱中存放,即使是在冷冻的环境中存放,也会发生酸败,故在冰冻情况下存放的鱼,时间过长也会出现鱼脂肪的发黄现象,称为鱼的油烧现象。

因此不宜将食品在冰箱中长期存放。

五、饮食界的谣言与真相

谣言一:啤酒与海鲜同食导致痛风

痛风是体内尿酸代谢紊乱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对于痛风患者建议禁食或者少食高嘌呤食物,啤酒和海鲜本身都属于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尿酸浓度升高,加重痛风,单独食用大量啤酒或者海鲜,也会导致痛风加重。另外肉类大豆类也属于高嘌呤食物,并不是啤酒与海鲜同食导致痛风。高嘌呤的食物不论怎样搭配都对痛风或者高尿酸患者不利,但对于正常人来说影响不大。

谣言二:螃蟹和柿子均为寒性,同食会导致腹泻

有说法认为,螃蟹中富含蛋白质,柿子中的鞣酸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形成凝固状态,胃酸可以溶解这种凝固物。其实这种影响不会导致腹泻或者中毒等状况。蟹肉是高致敏性食物,含有微生物,容易引发肠胃不适、腹泻、过敏等,与柿子无关。吃此类食物会导致腹泻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

1. 过量食用导致不适。螃蟹壳不容易清洗干净,若加热不彻底,微生物不能被杀死,食用后容易导致腹泻;

2.个人体质导致腹泻。对海鲜过敏者不建议食用螃蟹。 同食会导致腹泻。

谣言三:维生素c与虾同食会导致食物中毒

维生素c具有还原作用,能将五价砷称还原成三价砷,但是此还原作用不强,需要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五价砷。

通过国家检验的食用虾中砷的含量都在安全范围内,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中,维生素c的量同样达不到发生还原作用的量。除非一次性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补充剂和被砷严重污染的虾。中毒需要反应双方达到一定的量才会产生,正常饮食中的食物一般不会导致食物中毒,但还是要提醒大家买海鲜一定要注意质量问题。

谣言四:蜂蜜与豆腐同食会导致耳聋

之所以有人这样说,是因为他们认为蜂蜜中含有少量的有机酸,可与豆腐中的蛋白质发生作用,形成絮状物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实际上,这种絮状物是蛋白质分级的产物,只是把蛋白质在胃中的分解在体外提前分解了,絮状蓬松结构反而更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谣言五:黄瓜含有分解维c的碘与富含维c的西红柿相克

大多数蔬果都含有维生素c,分解维生素c的酶也广泛存在于日常饮食中,维生素c在烹调储存过程中都很容易被破坏或者流失。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并不是很丰富,甚至不如同等量大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就能补充,另外西红柿中富含的有机酸,对维生素c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谣言六:榴莲与牛奶同食会致命

这条留言源于“中国游客吃了榴莲和牛奶产生咖啡因导致血压飙升,客死他乡”的消息。牛奶和榴莲中都不含有咖啡因,牛奶本身并没有什么禁忌,与榴莲在一起更不能可能产生咖啡因,所以说榴莲加牛奶,却导致咖啡因中毒,是无稽之谈,榴莲与牛奶可以同吃的,不过榴莲虽然好吃也要适可而止,因为榴莲含有的糖分多,脂肪高,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的反应。

谣言七:红糖与牛肉相克,不能同食牛肉

以含蛋白质为主,含人体必须氨基酸甚多,每100克牛肉含蛋白质20.1克、脂肪10.2克、盐酸6毫克、钾378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和钙、磷、铁等,牛肉所含的特殊成分为肌酸、黄嘌呤、次黄质、牛磺酸。如体质虚弱、胃口不好,难以进补者适量进食牛肉,可以为机体提供多种营养物质,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不存在相克之说。

专家建议:

很多人因为听说的食物相克,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搭配,吃个饭小心翼翼的,其实食物相克并没有科学依据,一些人在吃了所谓相克食物后,确实出现身体不适,这通常是由于季节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变质等因素引起的,与食物相克无关。

所以别再盲目相信所谓的食物相克了,与其小心翼翼的吃饭,不如选择多种食材平衡膳食,这才是健康的饮食方式。

(四)环境保护

一、什么是环保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武器,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是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包括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维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

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

是环境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儿的各个方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是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二、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措施

1、空调冬18℃夏26℃,全国节电上亿度。

冬季的空调温度调至18度或以下,如您感觉有些寒冷可以多加件衣服,如此简单的举措就可以节约电力,从而减少燃煤发电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暖。

夏季的空调温度调至26度或以上,大城市的空调负荷约占剩下最大供电负荷的40%~50%,将空调的温度从22~24度提高到26~28度可以降低10%,到15%的电力负荷,减少4~6亿度以上的耗电量,人在夏天出汗是有利于健康的,能增强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功能并促进自身免疫。

2、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能省近八成。

家中的普通灯泡换为节能灯炮,并且要购买经过国家节能产品认证的产品,您可以通过是否应有节字标志来判断,在相同光通量条件下,节能灯比白炽灯可节约电能80%,用于购买节能灯的费用,在8~10个月电费节余中就可以收回。

3、垃圾分类不乱扔,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中国产生的六大可回收的废物量,分别为废钢铁4150~430 0万吨、废有色金属100~120万吨、废橡胶85~92万吨、废塑料230~250万吨、废玻璃1040万吨、废纸1000~1500万吨,目前中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的价值达250亿元,约有30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达到回收利用,废塑料的回收率不达3%,橡胶的回收率为31%,仅每年扔掉的60多亿只数废干电池就含7万多吨锌10万多吨二氧化锰。

4、不用电器切断电源,节电10%能看见。

家庭和办公室内的各种电器,如电视电脑等,请在不使用时关掉电源,在待机状态下电视机每小时平均耗电量8.07焦耳,空调3.47焦耳,显示器7.6焦耳,PC主机35.07焦耳,抽油烟机6.06焦耳关掉电源,这一小小举动,既可以帮您节省电费,又能保护环境。

三、环境保护主题日

1、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从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2、世界气象日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3、地球日

    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纳尔逊提议, 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讲演会。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活动。在全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随后影响日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4月22日也日渐成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环保活动。

4、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5、世界环境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6、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世界粮食日”。

    7、国际湿地日

    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斯拉姆萨尔(RAMSAR)签订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8、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9、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5月17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5月22日。

10、中国土地日

全国土地日,是每年6月25日。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过并颁布中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11、中国植树节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在该日,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学校、公司会响应造林的号召,集中举行植树节仪式,从事植树活动。中国曾于1915年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而后在1928年将植树节改为孙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纪念革命先驱的植树造林愿望。这一设定被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沿用至今。此外,一些省市还根据当地的气候规律,规定了其它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型肺炎”致口罩疯抢,“口罩”英语怎么说?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必会知识学习
武汉新型肺炎 陈翔连夜联系工厂给灾区捐了一万余只口罩
【四川】徐梓炘《众志成城 抗击新冠》指导老师:朱琳
(转)健康提醒
问卷结果 | CUHK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