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士论文拆出期刊论文的四个技巧
userphoto

2023.04.14 上海

关注


作者简介:

徐进,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中国当代史和中华民国史。2010—2020年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与厦门大学,期间2014年曾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任访问教授;2015年曾赴韩国高丽大学任客座教授。曾在《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等权威和CSSCI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杨雄威,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近年研究集中在政治文化史,方法上偏于概念史,注重历史脉络流变,研究时段主要集中在晚清民国。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若干,目前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课后资料:

点击下方卡片

回复【论文写作】

可获取

《论文写作完全指南:从选题到发表一本通》

之前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博士论文能够拆解成单篇论文,本节,我们来看一下博士论文拆解单篇的四个常用技巧,包括综述-现状、从博士论文的核心观点和理论基础提取、围绕材料高度集中的局部打造单篇、围绕新奇枝节(甚至花絮)打造单篇。

一、综述-现状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水深水浅,这个时候做一个综述,就可以知道过去是怎么样的,现在研究到哪一步了。有很多综述类的文章,因为有一定价值,期刊就给发表了,而且更重要的是,综述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文章应该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所以综述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适用的。可以说,综述其实就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基础。

很多作者为什么研究不行?因为他们不会写综述。综述不是说A、说B、说C、说D,把前面研究的每个人的观点说一遍,而是要去看这个人的观点是怎么形成的,他用了什么样的史料,他对史料的解读是否准确,通过解读这些信息,怎么论证或者怎么支持他的观点,他的论证逻辑成立不成立,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梁漱溟说的,看到ABCD等26个字母,我们并不知道是谁说的,自己没有一个主见和判断,也不知道人家写得好还是写得坏,好在哪儿,坏在哪儿,那我们还怎么做研究?

只是平铺直叙是不行的,这种综述是无意义的、无效的。我们要退后一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叫“后来居上”。做不到后来居上,我们写的文章有什么价值?凭什么发表?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后来居上的?我们一定是站在人家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先弄清楚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是怎么一步一步上来的,然后才能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位置。

二、从博士论文的核心观点和理论基础提取

这个技巧想必很多作者并不陌生,也就是提取博士论文的核心部分,形成小论文,再去发表。这个我们不用说了,大家都应该清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部分如果没有发表的话,那其他部分就更难了,这可能就代表着,整篇博士论文整体价值是受到质疑的。这时候我们就要做一个反思,论文哪里有问题,怎么提升一下,哪一环节没有打通。这是一个试金石,而且现在很多刊物是分等级的,博士论文的核心观点和核心部分的文章应该是冲刺好的刊物。

三、围绕材料高度集中的局部打造单篇

我们研究一个事件也好,研究一个问题也好,会发现材料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那些不是自己创造材料,需要到处搜集材料的文章,我们会发现有的章节材料特别少。最后只能放弃,或者勉强凑出来。但有的章节材料超级多,为什么材料这么多,我们还写不出文章来?一定是我们没有提炼出它的一个亮点来,没有提炼出一个主题来,所以说,我们需要多花点儿时间去提炼它。

就像我自己的博士论文里边,我发现舆论对某个事件的报道铺天盖地,那我就写一篇舆论。过去的研究认为,这是外围的舆论并不重要,舆论说的也不一定准。但是我利用这个所谓的外围材料,写出了一篇文章,并且发表在了一个最好的刊物上。所以说,材料越是集中,越有我们发挥的空间,我们千万不要错过。

四、围绕新奇枝节(甚至花絮)打造片单篇

比如,“二八五团”讲的人的情欲跟革命的关系。很多人是愿意看的,并且这篇文章也发表在一个权威刊物上了。再比如说我有一篇文章,讲的是“陈其美喝花酒”,当时娱乐上都说他喝花酒,这件事儿我们怎么看?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是我们要把它解读清楚。从编辑的角度来说,他们也觉得这个题目比较新。

再比如说,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历史事件,就是1935年的华北事变。那个时候中日关系恶化,其中有一个事件是比较亲日的,亲日派在租界内办了一个报社,这个报社的社长被暗杀了。日本人就说是国民党党部暗杀的,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想,一个就是暗杀,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度。暗杀当然比较新奇,那我们怎么把暗杀变成一个研究?有的人也在写这个,更重要的是,被暗杀的人是亲日派的报社社长。说明当时的舆论争夺或者谣言战也很重要。

如果我们去投C刊,肯定能中,因为关于这个的研究太少了。但是我们写题目的时候,不能把“谣言”二字写出来,因为这不符合学术研究的规范,我们得让外审专家和编辑认为我们写的是一篇学术论文。如果我们仅仅套用西方的一个理论,就很难发表。也就是说题目要好,但是我们还得想怎么写。比如说“谣言”意味着双方是有一个较量的,谣言得有一个澄清、相互竞争的过程,这其实也是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互动。所以好的研究往往是有一个规律存在的,我们要想掌握这个技巧,首先要做一篇文章,必须在这篇文章上找很多、很深入的材料,找到了方法和套路,就一通百通了。

再如范大明的《近代中国基督眼里的观世音——张亦镜对观世音的认识》这篇文章,他的套路其实也是接近的。他用“观世音”作为关键词,一查资料非常多,他就集中资料展开论述,之后,又论述基督徒心中的观世音,这又有一个纵深的关系。它是一通百通的,“关系”他也照顾到了,又有关键词。如果达到这种程度的文章,又是一个新奇的话题,肯定能发表。

我前几年研究1924年北京政变的时候,注意到当时人们“天心厌乱”,人心也厌乱,北洋政府就像翻烙饼一样,你推我推你,军阀也是打来打去。这个时候人们就觉得应该一切推倒,从头再来,觉得民国太乱了。这个时候,恰好1924年正月一日是立法当中的甲子年,正好那年那天是岁朝春。岁朝春大家闻所未闻,甲子和岁朝春合在一起,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立法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就根据“甲子岁朝春”这个关键词,一搜索,材料果然很多。咱们不知道,不代表当事人不知道,这个是非常吉祥的一个兆头。各个方面的政治人物就开始讨论这个话题。我觉得这个话题跟当时民国整体的政治氛围是一致的,大家觉得应该从头再来,推倒一切,这个就叫“万象更新”。我就用它很快写了一篇论文,编辑就用稿了。这个成功的案例,其实是把第三点和第四点结合起来了,又是一个新奇的枝节,又是一个材料的高度集中。

此外,我们也要看别人的著作,留意他们引用的史料中提到的那些新奇的枝节。我记得原来看茅海建的著作,他就经常谈到,那个时候的人也经常看星象,但是他没有从星象与政治的角度进行研究。因为茅海建是一个比较偏重于考据的学者。这时,我们就可以按照新奇的做法去打造,也即引用史料,这些史料可以给我们提供线索,通过那里也能牵引出好多题目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六)
除了影响因子, 52本国产材料类SCI期刊还有什么?
本科论文写综述,大量理论,文献都是复制前人的研究,那重复率怎么办?
75张图,4.2万字!北科大在材料顶级综述期刊(IF=31.56)发表长篇综述论文!
学术写作大讲堂|如何正确做文献综述?|会员资讯
综述是如此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