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由绘画进行时 | 谭平:将自己身上的独特性焕发出来!



谭平老师观看成员作品

正在进行中的第二期”自由绘画非具具象研究工作坊”持续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继马树青导师之后,第二位隆重登场的导师,是中国抽象艺术的代表人物,著名当代艺术家——谭平。作为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导师,谭老师对这三天的课程早就有了通盘考虑,但具体课程设置一直没有对大家预先公布,就是为了让工作坊成员在进入课程时,能够保持兴奋度和新鲜感。

谭平老师讲解课题

课程第一天,谭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惊喜”——三个最为基本的石膏几何体:圆柱、正方体、立方体。然后说大家画吧,不要表现,不要变形,也不要明暗,就是准确客观的画出石膏几何体的结构。这让本来摩拳擦掌的艺术家们有点摸不着北,这是干嘛?毕竟这是学画之初最为基本的课程……那就画吧!一小时之后,谭老师准时叫停,给出下一步指示:将所有画中形体的结构线延长至整个画面,然后在四开画纸上以5cm为单位打上格子,一幅常规的素描基础写生变成了一个密布线条的“图纸”。下一步,是以厘米为单位开始调整整个画面的线条排布。排布的基础是画面已有的网格结构,但调整却是基于艺术家个人对节奏和疏密的把控。

工作坊课题创作交流

谭老师以作曲家的乐谱和建筑师的草图来向大家解释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如何调整?调整什么?谭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这里发挥了作用,他及时得对还未掌握“游戏”要领和规则的艺术家给出具体的点拨,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大家领悟这一基础练习的意义,同时,谭老师始终没有给出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而是让大家在不断摸索中一步步自己去试。很多成员越做越有味道,画面的形体已经分解,线条在画面中不断进行着微调,真就如同一个音乐家或建筑师的工作方式一样。

这时,谭老师又给出了新的“游戏规则”: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蚂蚁,将布满线条的画面看作是迷宫,想象小蚂蚁如何在这个线条的迷宫中穿行无碍且富有趣味。游戏规则的不断衍生,使得大家对自己所画的“草图”不断生成新的想象,大家也越来越胸有成竹。事实上,一系列在严密数字控制下生成的线条结构,已经变得完全超出最初的想象,而这种线条结构与图示也并非完全机械,仍有赖于艺术家的直觉与心理状态。

谭平老师观看成员作品

每个人的“小蚂蚁”都不一样,大家一厘米一厘米的勾画着自己的“迷宫”,既理性精微又随机而发。这时整体指导已不可能,谭老师拿着铅笔审视着每一个成员的“建筑草图”,给出具体到厘米和细微转折角度的建议,大家的眼睛也变得愈加敏锐。这样的基础练习对于分寸、节奏、疏密、直觉与理性等方面的把握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是专业基础之前的基础课。假如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维空间或是数字声音,就可以转化为建筑或多媒体艺术的模数基础。谭老师本人的一些作品的生成和空间布置即与此有关。

课题练习

三个简单的石膏几何体就能演化出如此脑洞大开的课程,生动地诠释了具象转化为抽象的可能性的路径。告诉我们除了感性和想象,数字和理性也可以演化出无穷的可能。这也正契合了之前马树青导师所一直强调的“限制”的重要性。大家的思路似乎又明确了一点,改变了一点……


谭平老师观看成员作品

第二天,在第一个课程练习的基础上,谭老师专门结合ppt讲解了正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举办的“谭平:双重奏”个展的展览思路和作品呈现。除了作品和现场之外,三个有关谭平创作过程的视频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无论是“覆盖”还是“一划”,油彩或是木炭,大家看到了谭平老师对于创作过程的一贯关注,这背后是他对于自身生命和精神状态的敏锐捕捉。在面对问题时偶然的生发,往往超出一个人的想象。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家不断尝试知行合一,在作品中愈发纯粹的映射出个人精神强度的努力。谭平艺术的丰富触角,其艺术实验与时间、空间、人、材料等诸多方面关联性的全新尝试,不断刷新着大家对于抽象艺术的认知。

有的艺术家参与本次自由绘画工作坊,原本是抱着“学习画抽象画”的目的,但几天课程下来,真正的收获却是关于艺术和绘画本身;关于如何反观自我,清空自我;关于如何认识过程,认识生命,理解存在……抽象真的不重要——除非你真正了解自己是谁,在干什么,想要表达什么。经过几天来的调试,艺术家们的状态正在走向更深层次的精神探索。

谭老师向成员讲解个展的展览思路和作品呈现

谭老师准备的第二个课程,正是要让大家更为清晰和准确的认识和捕捉自己的内心。他为大家准备了五首曲子,其中有巴赫的交响乐,德国战车的重金属,还有古琴、京剧以及他的好友,著名音乐家瞿小松的实验音乐。五首曲子循环播放,大家边听边画,谭老师不断强调,这个训练不是让你伴随音乐画出一幅“作品”,也不在于画面效果,课程的重点在于“听”。经过不断的对比和倾听,直至听到音乐“解体”,从中“听”出形状,听出空间,听出空无……在巴赫复杂的旋律和德国战车震慑心神的鼓点之后,瞿小松的音乐似有似无,两个音节之间常常有着近乎漫长的停顿,这中间什么也没有,室内一片安静,室外蝉鸣的呱躁响起……每个人的身体动作、韵律,甚至运笔的节奏与韵律都伴随着音乐而起伏,似乎真如谭老师所说,音乐已经不是从耳朵里听到,而是由身体里发出……

工作坊创作现场 

有艺术家给谭老师看画,谭老师说作品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是否将自己的感觉磨练的足够敏锐,你是否可以做到不将绘画看作绘画,它只是你的一个动作,一种自然的表达。然后谭老师要求大家从中选取一首音乐反复听,由此再创作一件作品。这也是谭老师首次提出让大家“创作作品”,而不再是“基础练习”。大家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倾听的却是内心的声音。

工作坊创作现场 

这一次,有的艺术家创作出了极具突破性的作品,画面表达与以往截然不同,直接而敏感。她描述自己的感受,说开始时还是伴随着音乐在创作,到了后来她似乎已经听不见音乐,而是体会到一种马树青老师所说的“在场”的感觉。她不再担心画面,而是渴望与画面有更为直接的接触,甚至用手去画。第二天一早醒来,对自我感受的懵懂突然变得无比清晰,她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那深深的孤独……如此深刻的内心体会,或许她从未全然真实的与此相对,或许也从未有机会这样直接畅通的在众人前表露。而在自由绘画工作坊,在谭老师和其他艺术家成员面前,这一切自然而然的发生。

工作坊创作现场 

艺术的改变,源于人的改变,也归结于人的新生。一周时间的相处下来,随着课上课下的创作、讨论、沟通和思考,大家的状态都在发生着改变。这也正是自由绘画工作坊的“魔力”所在。
交流,也恰恰是谭平老师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看大家画的差不多,谭老师就把大家招呼到一起“聊聊”,进行讨论。丰富的历练与艺术积淀,使得谭老师总是乐于去倾听,并能够给出精彩的建议。适时地发问,也将大家一起带入思考,从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想法中去了解和感受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谭老师在鼓励一位艺术家时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其独特性,但要努力将之焕发出来。


交流环节-成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

三天密集的课程很快就要结束了,一切才仿佛刚刚开始。谭平老师已经远离基础教学一线十几年的时间,本次工作坊的艺术家们可以与谭老师在三天中朝夕相处,随时随地的进行提问与讨论,的确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库艺术》也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请到如此众多的艺术大家们为工作坊授课,不但他们的作品令人折服,他们的为人、授艺、谈吐风范无不令人如沐春风,真有一夕胜十年之慨。看到大家身上真实发生的“改变”,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期待!

工作坊进行时

谭平老师事务繁忙,结课之后连晚饭都未吃,即匆匆离去。最后还不忘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利用晚上和休息时间真正的画一张自己想画的画,忘掉基础和训练,看看与以往的作品有什么变化和不同。这给连日来忙于创作的艺术家们也打了一针“兴奋剂”,大家会继续不分昼夜的工作下去,抓住那逐渐清晰起来的内心的意象,疯狂的画画,就像不断地去打磨内心的那一面镜子,直至它可以清澈的映射出艺术家这个人。

谭平老师签名并与成员合影留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自艺术家 谭春照绘画作品
含金量这么高的课程,寒假来上吗?| 招募
你看了这张画,你就会隐隐觉得自己变成了几百年前的鬼魂 | ​问眼记 一席会员12
来自艺术家 谭春照 (Tan Chun Chiu) 绘画作品
谭平:中国最牛的抽象艺术家,涂掉500米的画!丨一刻影像
一生居于一隅,作品融汇四方:从结构与意象解析谭乃麟的人物画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