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金成《信仰与规范——明清水陆画图像研究》出版

水陆画属道释画范畴,因用于水陆法会而得名,主要有卷轴和壁画两种形式。卷轴式水陆画由多幅画轴组成一套,壁画则在寺庙中绘制于殿堂四壁。依据水陆仪轨绘制完整的水陆画称为“一堂”,一堂水陆画的数量,从几十幅到一、二百幅不等。

水陆画在近代以来遭遇到世人的忽视和遗忘。现存水陆画作品主要为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作品,元代及以前的水陆画已不多见,民国以后由于时代变迁的原因,水陆画已很少出现且艺术水准低下。所以,明清水陆画作品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水陆法会是佛教主要的经忏仪式,水陆画是伴随水陆法会产生并得以发展的,可以说没有水陆法会就没有水陆画,本文从美术学专业出发,对现存明清水陆画主要进行图像层面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属性的分析,其次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思想价值与教化功用角度进行研究。在对明清水陆画的分析阐释中,主要择取了以下几处典型范例:原属山西省右玉县宝宁寺(现藏山西省博物馆)的139幅明代卷轴水陆画、河北省石家庄市毗卢寺毗卢殿的水陆壁画、首都博物馆藏明清卷轴水陆画,并部分选取山西浑源永安寺水陆壁画、甘肃河西地区卷轴水陆画及南京高淳清代道教水陆板画等加以辅助分析说明。

从现存文献典籍和可考文物分析,水陆法会的渊源可追溯到梁武帝时期。修设水陆法会要遵循水陆仪轨,而水陆仪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域或宗派不同有所区别,主要有南水陆、北水陆和眉山水陆之分。水陆画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并广泛流传。到了明清时期,水陆法会及水陆画图像体系已非常丰富。现存明清水陆画大多由民间画工所作,少部分出于宫廷画师之手。水陆画继承了传统工笔重彩画的技法并拓宽了人物画的创作形式。在内容上,由于粉本的使用,明清水陆画展现了隋唐以来人物画的传统,题材范围广泛,绘有诸佛菩萨、神道贤哲等各色人物,包含了儒、释、道三教内容;在构图上,三教人物安排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工笔细描,形象生动;在色彩上,具有民间色彩明快亮丽的特点,画家精工细做,并大量运用沥粉贴金的技法,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装饰感和立体感,形成了雅俗共赏的风格。民间画工们在宗教氛围中通过对神佛菩萨、地狱鬼怪、天灾人祸的刻画以及对世俗生活生动细致的再现表达了那个时代普通劳动人民的信仰观念、审美情趣与生活追求。水陆画深受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影响。其中的佛教思想是在礼忏过程中祈望生命彼岸的美好,获得修行过程的审美体验;道教思想则强调现世修行的意义和价值。水陆画既是宗教艺术,又是民俗艺术,以宣扬宗教思想和教化信徒为目的。由于水陆画所宣扬的是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具有崇孝扬善的劝诫涵义,因此它对民众与信徒具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和伦理教化作用。水陆画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用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以直观的视觉形象,把善恶报应与寻求超脱的理想境界融合在一起,传达了民俗信仰观念,是艺术史和宗教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从2005年开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研究》,到2007年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水陆画图像研究》,再到2010年撰写博士后出站报告《明清水陆画的艺术特征研究》,算起来从事水陆画这一专题研究已达十年有余。本书稿即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而成。

本书选取明清水陆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艺术学、文献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原理,通过对现存明清水陆画及其所包含神祇谱系的梳理、分析,初步建构起明清水陆画中的神祇谱系,并通过对图像的探讨,解读其中的艺术特征,进一步阐述其思想内涵和社会功用。

水陆画是宗教绘画艺术的宝贵遗产。水陆画作为宗教绘画的重要一类,在历史上曾经辉煌,是中国艺术史与宗教史研究不可缺少的绘画实物资料。水陆画不同于美术史上的文人画和宫廷画,也不同于其他的道释画。水陆画大多是描绘神佛鬼魅、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的作品,通过这些艺术形象来教化人们,使人们更易于接受佛教教义,成为宗教的信徒。水陆画寓因果报应之意于绘画内容中,教化民众寄希望于未来,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民间疾苦,其深层价值非其它道释画可比。

现存相关研究成果大都围绕宗教典籍及相关文字史料展开。其实,我国现存水陆画神祇图像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古代国家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文化形态,对这些图像的专题考察和探讨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我国古代祭祀文化及相关社会信仰的认识,而且可以更为深入地剖析水陆画与祭祀观念、宗教仪轨以及民间信仰间的复杂关系。所以,研究水陆画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从总体上讲,学界对于水陆画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特别是从学理的层面上,人们对水陆画发展的过程研究也不甚系统。更为紧迫的是,目前遗留在各地的水陆画正因各种原因逐渐减少,因此开展本课题的调查研究不但起着填补学术空白的作用,而且还是抢救、整理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所以,对水陆画特别是中国现存明清水陆画的研究,对重新认识古代水陆画的价值具有深刻的意义,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这正是本文撰写的初衷。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研究》。该文从毗卢寺的历史发展及水陆法会的开设状况,到毗卢殿水陆画的绘制技法与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逐步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对现存水陆画进行的个案研究。在此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作者继续进行专题考察、搜集资料,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了博士学位论文《水陆画图像研究》。该文是从整体上对水陆画进行图像学的归类与解析。对在水陆法会基础上形成的成套(堂)水陆画图像进行了历史、题材、功能等方面的阐述。作者在中国美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时撰写的研究报告《明清水陆画的艺术特征研究》是对现存明清期间水陆画艺术层面的研究,是本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断代研究。是在继续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水陆法会的源流、仪轨、仪文及明清水陆画的发展、图像谱系、艺术特征、社会功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水陆画在中国绘画史及宗教史中的价值,以期达到对其艺术价值与社会功能的认识。尤其在对明清水陆画的艺术特征分析中,选取了宝宁寺水陆画(宫廷画师绘制)与毗卢寺水陆画(民间画工绘制)进行图像布列、绘制技法及艺术风格上的对比分析。并对水陆壁画的绘制者——民间画工这一特殊艺术群体进行分析研究。只有清楚的认识了民间画工的社会身份及其在水陆画绘制中所运用的技法,才能理解基于水陆画技法基础上的创作理念与美学特征。才可以理解明清时期在文人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备受冷落与歧视的宗教水陆画绘制者的创作状况,达到对水陆画艺术价值的真正认识,并使当代绘画创作从中汲取有益成份。攻读硕士、博士期间的研究可以说是从“个案到整体”的研究,而博士后研究报告则是断代史研究。

本书在研究中结合水陆法会阐述水陆画在水陆仪轨中的布列与功能,通过对其图像人物谱系的建构,达到对“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现象的进一步深入论证,使以文字表述的宗教文化与民俗世相转为以图像的直观表达,论证水陆画在宗教发展中的影响及在文化研究中的意义。可见,对明清水陆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对绘画史研究、佛教史研究、儒释道三教融合史研究、信仰民俗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戏剧史研究产生重要的资料参考价值。 

目前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水陆画与“三教合一”思想研究》正在进行中,这个项目与我前面三个阶段的已有研究成果串联起来,整体呈现的特点为:“个案→整体→断代→思想”。

另外,作者于2005年8月、2007年8月、2009年1月、2010年3月、2010年8月、2011年7月、2017年8月、2019年8月等时间分别对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地现存部分水陆画进行了田野考察,被中国古代水陆画艺术深深震撼,其特有的绘画体裁、高超的绘画技巧、沥粉贴金壁画工艺和装饰色彩、反映的宗教故事和世俗故事内容等,都引起笔者极大的研究兴趣。近五年来,我的足迹几乎踏遍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河北、浙江、湖南、贵州、广东等地,深入进行细致的考察工作。

在研究中,作者采用美术考古、宗教美术与民俗艺术研究中常用的实地考察、专人访谈、拍摄图片等研究方法,收集上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文献学方法:所谓文献学方法,是指收集现有相关文献,通过整理归纳后进行分析,试图从文献资料中发现相关的历史佐证以的根据。艺术史研究,需详尽地阅读相关文献及对文献做出归类分析。史学的任何研究都必须建立在文献史料上,研究佛教艺术史即需建构于此基础之上。因此,笔者先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然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甄别判断,力图在掌握大量详实的资料基础上,对明清水陆画中的图像,从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进行多维的审视,探寻和归纳明清水陆画图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将流传至今的文字资料应用在本文的研究论述中,应用在水陆画的量化与定义及类型归纳上,在艺术形式、空间方位、思想内涵上分别进行综合分析并找出其中规律。

图像学方法:图像学是透过艺术品外在形式,来探讨艺术作品的主题或含意。本文对图像学的运用首先是对水陆画图像本身的客观描述,即为“图像志”的研究,是运用图像学研究的基础。其次以文献为基础对水陆画图像解读分析,即以佛经经典与宗教文献为依据进行图像基本内容的解读。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水陆画的比较研究,即纵向和横向的研究,亦即对图像从时间和地域上的综合考察研究。综合考虑某个图像制作的时间和地点,当时的文化时尚与艺术家的风格,以及赞助人的愿望等因素。分析这一时期的艺术与当时的政治、宗教、哲学、文学、科学及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功能分析法:功能学的研究是对明清水陆画图像整体的研究。水陆画图像的研究,必须借助不同的资料做出思考和判断。水陆画研究中,功能学的运用,是水陆画本质研究的问题,明确图像的用途。此类研究与图像学的研究区别很大,图像学研究可以就单一造像进行解读研究,而功能学的研究则是是综合的考察研究。

事实上,研究水陆画,可以根据各个地方及各种形制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基本研究方法有类型学方法、历史学方法、谱系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文化人类学方法等;其次是图像志、图像学、图像义理学、图像功能学、符号学、现象学方法等,即研究作品具体的含义与内容,还要考察供养人的意图或背景。因为每一件艺术品都是由一定的艺术家所创造,当然也是有特定的赞助者的支持,否则不构成艺术品产生的基本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做绝学课题的一些体会和心得——《中国水陆画研究》序
【研究】从传统到新兴:水陆画研究述评和前景展望
从传统到新兴——中国水陆画研究述评和前景展望
【河朔记•三晋风度】宝宁寺水陆画
水陆画几个问题的探讨
散落民间的宗教遗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