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月二的黄菜渣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惊蛰前后,蛰伏的昆虫兽蛇从冬眠中醒来,传说龙也在这天从沉睡中醒来,俗称“龙抬头”,青岛地区的上马、棘洪滩、惜福镇等地也把二月二称为“青龙节”。

二月二的习俗可谓丰富多彩,且不说打囤儿、剃龙头、不动剪子不动针等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吃,这天的饭食也与平日不同。炒糖豆、淋煎饼、馇渣(做小豆腐)是即墨、崂山、城阳等地最普遍的节日食品,尤其是馇渣,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最有讲究,因为馇渣所用的菜必须是黄菜,也就是秋天除萝卜时挑拣出的嫩萝卜缨,晒干后谓之曰黄菜,如同现今的脱水蔬菜。因此,民间称用黄菜馇出来的渣叫黄菜渣,因为馇渣寓意发家,而馇黄菜渣则象征着人们祈盼发“黄财——黄金财”的美好愿望。

馇渣,平日里用白菜、萝卜、野菜等等都无需费多大时,但馇黄菜渣就不易了,首先是黄菜要早打算,秋天生产队里除萝卜时,就要将刃(削)下来的萝卜缨挑选好,将外层的老叶择(方言读zhèi)去,只留嫩叶。萝卜缨选好后,要选择晴好天气将其阴干(晾干),最好是在屋檐下拴一根绳子,将萝卜缨搭在上面阴干,也可以挂在房前屋后的树杈上晾干,以此避免萝卜缨被秋阳暴晒。因为暴晒的萝卜缨会变色,成为灰白色,而且其营养成分也会损失。在准备黄菜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天气的变化,以防萝卜缨因为阴天焐了(发霉)长毛而变质。

萝卜缨经过如此阴干后,其颜色基本保持绿色稍带微黄,需逐一摘下来放于干燥通风处保存,农家人一般将其存放于地瓜干囤里,也有单独存放于平房里的。

元宵节过后,离二月二逐渐近了,家庭主妇们就早早开始打算二月二馇渣了。把存放的黄菜从囤里或者平房里拿出来,再次检查是否有长毛的或者招虫子的,把不好的剔去,将色泽好、没变质的拣拔出来,做好馇渣的准备。二月二前夕,把准备好的黄菜用把篓或者筛子拿到井台上洗干净,然后拿回家泡软和,晚上放大铁锅里炸熟(不是一般的焯水,必须焯熟),然后捞出放到大盆里浸泡。第二天,照例拿到井台上,带上菜板,在井台边上切菜。这一道工序可以说是最费时间,也最能看出家庭主妇是否技良。因为黄菜本为干的萝卜缨,不仅有叶,也有梗,要切细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技良的在切黄菜时切一遍放到水里摆洗一遍,攥成萁馏儿(团子)再切,如此循环好几遍,直到把黄菜切得如同剁出来的馉馇馅一般细腻,最后再攥成一个一个的萁馏儿,而且必须攥到指丫儿没有水分渗出为至,这样攥干的黄菜馇出来的渣才绵顿顿的好吃,如果攥不干水分,馇出来的渣就水济济的,口感大打折扣。

菜准备好了,馇渣的工序就等于去了一半。二月初一晚上,选籽粒饱满、没有虫口的黄豆放到盆里或者筲里泡一晚上,第二天从水里捞出,早早来到渣磨处,将经水泡胀的黄豆磨成沫子。随着渣磨一圈一圈的转动,白花花的沫子从磨缝中溢出,被推磨人用搲渣勺(一种专用于馇渣搲沫子的黑色木质勺子)一勺一勺搲到筲里或盆里,黄豆的豆香味老远就闻得到,人们就知道是有人在推渣了。

沫子磨好后,临近中午,馇渣进入最后环节,将沫子倒进大铁锅里,根据菜多少,加入适量的清水,菜少可添两三瓢(葫芦瓢,以前没有水舀子)水,菜多就添四五瓢。然后盖锅慢火烧至开锅,若烧火不当,急火容易糊锅底。待沫子开了后,揭开锅,放入黄菜,盖上锅再烧火,烧至盖垫往外冒气,拿掉盖垫,用搲渣勺搅拌,边搅拌边放入适量的盐。搅拌匀和后,盖上锅盖再稍微烧一会火,渣就熟了。此时,随着盖垫的拿起,锅里热气腾腾,黄菜渣的清香伴着沫子的豆香沁入心扉,令人恨不得立马搲上一碗,一鼓速(快速)地扒扠(端着碗用筷子往口里扒俗称扒扠)上一碗。

渣熟了,也到了吃晌午饭的时候了。饭桌上,每人眼前一碗黄菜渣,另有一盆放在炕外边,吃了了就搲。中间是煎饼,有深紫红色葫黍(高粱)面的,有金黄色玉米面的,有半黄半白的玉米面掺着麦子面的,还有黑乎乎的地瓜面的。个人根据口味随意挑选。吃法上也不一样,有愿意将煎饼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到渣里拌着吃,有愿意将渣卷在煎饼里的,也有一口煎饼一口渣的传统吃法。古有“煎饼就渣,喜死老妈”“二月二吃渣,谁吃谁发家”等民谣。

二月二馇渣,作为一种传统民间习俗,沿袭至今,虽然馇渣的菜已难觅旧时的黄菜了,荠菜等各种野菜、萝卜、白菜、油菜、苔菜以及大头菜、花菜叶等已成为如今馇渣的上好配菜,但馇渣吃仍是乡间司空见惯的习惯,而且现在馇渣吃得由头也多了,不仅二月二馇渣,平日里吃够了大肉大鱼、各类菜蔬,想换一下口味,就可以买点儿沫子馇一顿吃,而且,因为有“馇渣发家”的说道儿,新媳妇望四日回来后要搲渣,婆家就要在这一天馇渣,再整一桌宴席吃渣;家里有老人去世,出殡后的第二天也要吃渣,寓意子女们发家;盖房子起屋后也要馇渣,象征搬进新居后能发家……不仅家庭馇渣吃,而且现在的许多农家宴、渔家宴甚至大型酒店,点菜间也少不了这道菜——渣,美其名曰小豆腐。许多城里人也常常为了品味这美味小豆腐而驱车上百里到乡下来吃农家宴。

过了二月二,新年才算彻底结束了,乡民们也好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准备春耕生产了,而馇渣发家的传统习俗虽然随着农村拆迁,土地被征用,难觅石磨推渣、萝卜缨加工成黄菜和大铁锅了,但馇黄菜渣吃不仅是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乡风民俗,作为一种美味也成了人们留在舌尖上的记忆。









作者简介:于周波,退休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即墨区工会志》主编、《鳌角石村志》副主编。作品散见于《辅导员》杂志、《作文周刊》《作文评点报》《墨城新韵》《即墨古今》《即墨诗词》《新即墨》《城阳文学》《上马记忆》《黄海文潮》等。
关于方志即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未了|长寿之菜——豆沫子
酸黄菜(杜梨作品)| 有色有味
今天教您做天津卫四碟打卤面的第四道菜“摊黄菜”。
深受小孩子喜欢的香甜《酥黄菜》做好了,很展现厨艺的一道好菜
洋芋情未了 尤屹峰 都市头条
武安地方风味小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