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中医“竹梯”(三)数之古义:“二”
☯ 自学中医  治未病 

顺告:《民间中医竹梯》请大家慢慢琢磨,可以解答一个疑问:为什么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筐的农民,竟能当医生治病?连大医院的不治之症,他(她)们也能治好,甚至吸引很多文明人去排队等候? 只要您顺着竹梯爬上“山”,就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世外桃园”。特别是年轻好学者,自然会明白中医不过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懂得了这种方式,即使不会讲道理,也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医生……

什么是医生?顾名思义,纠正生命旅途中的偏向,就是医生。欢迎从源到流细究!

“二” 阴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具有涵盖天地万物的意义。

太极一分为二,即老子的“一生二”。《易经》讲“太极生两仪”,“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则有天地之分,这是古人“天地生成论”的一惯思维。《易经》理、象、数、通、变五部分,宇宙万有生命的变化,都在其中,包含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数理的一切。

“二”在古时民俗中,也含“不专一、不忠诚,有区别、有二心”之意。如“其子有二心,故废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卓然高行,口无二言”(《新唐书·隐逸传·卫大经传》)。可见“二”不仅仅是计数。

阴阳为二,相对人类而言,则有男女之分,对人之个体而言,则有脏腑、经络、气血、骨肉等组织器官及功能系统,并各具阴、阳之分;合则为一个整体的鲜活生命。古人称作“一阴一阳之为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样的人就为生理常态。民俗说:“不懂阴阳,不可作巫医”;等于现代人说,不明“二进制”,就不能搞科研是一个道理。

阴阳各具特色。阴阳的属性,是根据事物或现象的运动趋势、功能属性、空间、时间等等,通过比较而得来的。前提是具有相关性、普遍性和相对性。

在传统中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这天地、左右、水火之类,皆是“二”的表述。

这种阴阳(二)“表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现象,仅以阴阳代指事物可分可合、对立统一的感应倾向……中华祖宗的这种思维方式,传到西方民族后,称之为“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进一步开发利用,发挥为“二进制”的计算器科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先生则理解为“此一成对的关系,就好象正面与反面……”这是按西方斗争哲学的理解,从而结合了“对抗疗法”的西方医学;在中华医学中,不入于阴,必归于阳,实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

从中医理论上来说,“阴阳”主导了脏象学说。二元思维(1+1=1)占据了中医绝大部分领域,阴阳合和,生命安宁;阴阳离别,生命乃绝,不依外行人相信不相信而行之……将阴阳确定为“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易·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耦精,万物化生”;“天地不合,万物不生”(《易·归妹》)。现代白话将阴阳注释为太阳、月亮:“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慈润禾苗壮靠月亮……

可见,中医早已将阴阳(二)作为认识人体生理,解释人体病理的纲领……

就现代能量说,阳为正能量,阴为负能量。修德行善,正能量不断上升为“清阳”;多行不义,负能量不断下降,为“浊阴”。这又是炎黄子孙的信仰。

人的身体本是一个阴阳合和体;人之一生,就是从出生、成长、健壮,走向衰老、死亡、混沌的过程。人生宗旨以成阴(实质)成阳(虚空)为目标,成之者幸。成就老阴是钱与权,成就老阳是名与贵。阴阳对立统一,互控互溶。

阳控阴,正义压制邪恶,名权俱有,俗曰幸福;阴控阳,才华被压制,无法得以发挥,俗曰灾殃。阳升阴降,全阴为尸为鬼为魔;全阳为灵为神为仙。故国之道教曰:清阳升,上天堂;浊阴降,入地狱。道家传教曰:我命在我不在天,成神成鬼皆自造!

阳控阴,正义压制邪恶,名权俱有,俗曰幸福;阴控阳,才华被压制,无法得以发挥,俗曰灾殃。阳升阴降,全阴为尸为鬼为魔;全阳为灵为神为仙。故国之道教曰:清阳升,上天堂;浊阴降,入地狱。道家传教曰:我命在我不在天,成神成鬼皆自造!


“三” 三生万物

“二生三”,天地阴阳的交合产生出新的生命,代表这个新生命的数就是“三”。《道德经》曰:“三生万物”;《淮南子》曰:“物以三生”;佛学讲“三缘和合(男精、女血、中阴)结合为胎(人)”等,都是指万物从“三”开始。

古中医认为:“三”这个数与生命息息相通,从前家里有了小孩,习惯称为三娃(山娃),示意生命力旺盛。而当今有了小孩,喜欢名曰宝宝(保保),示意至爱、珍贵……其实已暗中寓意:“山娃”居山野自然生长,健壮勇敢;“保保”在温室赖保姆而养,虚软怯弱。

在中医理念中,有了两极,确定中点就是三。“三”这个数字具有种种神秘色彩,以寄托无限的生命力和发达信息。《灵枢·五十营》曰:“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在这里,“三”为呼吸基数,三三见九,九者久也,为数之极……这个数,也是中医诊脉之基数。脉搏以呼吸定息之“三”为数,诊脉部位以三(寸关尺、上中下、天地人、浮中沉)而设。故而《黄帝内经》有《三部九候论》专篇。即诊脉部位有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合为“三部九候。”

中医诊脉即从“三而三之”的朮数中,探究阴阳之和气“三”(生命动力)“以决死生,以处百病”……按现代说法,这也是古人的“三进位制”。

中医经络学说亦以“三”为基数。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太阳、少阳、阳明);手三阴经、足三阴经(太阴、少阴、厥阴),合为十二经脉,联络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以传递精、气、神信息。


传统文化注重“三才”:天、地、人;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大、中、小……。评议亦以“三”为基数。俗语如“碗有三不端、门有三不进、人有三不交”;《内经》分医为“三类”(上工、中工、下工);老子分人为“三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佛教论时间分“三时”(过去、现在、将来)“三世因果”等。

药王孙思邈论医有“三等”之说:“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中国历史明君有“三朝”之说:中华文化由上古公天下“三朝”(尧、舜、禹),逐渐演化为中古家天下“三朝”(夏、商、周);中国信仰亦有“三教”(道、儒、释)之传……

讲中医传承,亦曰:“上医传心,中医传法,下医传技”;是说下医追求自身利益,中医追求仁德公正,上医追求大众健康……如此等等关于“三”的概念不胜枚举。俗曰“见仁见智”;“响鼓不用重捶……”

说的是各人缘份不同,悟者不需多言,寐者说尽无用。所以,古传民俗之“三”有许多特殊意义,在民间都是随方就圆、随意取象,而不是教科书应试那样规范一致的。

“四”两仪生四象

古代“四”不是来自一三的序数,而是从《易》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分化中来。如《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如此等等,均表达了四源出于二的意韵。四象是什么?方位的四方、四隅(东西……);一年古曰春秋,分为四季(春、冬

据甲骨文研究,商代一年是春秋二季;上古东通于南(阳也),西通于北(阴也)“天不足西北,西北方阴也; 地不满东南,东南方阳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不足西北,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素问·五常政大论》)。这都是中华古人对天地自然的分析迹象。

这种迹象源于太阳的运转,太阳东升西降,运在四维,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对人体感应就有了寒热的四种不同。

中医脏象理论中,有“合人行于阴阳四时”之说;中医诊断法也是建立在四时阴阳之上的,建立在“脉口人迎应四时”(《灵枢·终始》)的天人感应上。

在正常情况下,四季之脉以规矩权衡,即“春弦夏钩秋毛冬营(《素问·玉机真脏论)为基础(后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了春弦、夏、秋毛、冬石的名称)过与不及,皆为病态若脉象不与四时相应,叫做“逆四时”或“反四时”,为病态。

此外,在中医象学说中,有“四海”、“四肢”、“四关”等说法……古人对的观念,“数与物是密切联系”。《内经》中的四经、四海、四肢等,皆为四方、四时的延伸……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3)
吸引力法则与阴阳学说之我见
学习风水的重要基础知识,倾情解读风水与阴阳之间的关系
【自语堂编藏】阴阳(互动百科)
五行杂说
阴阳/阳虚者,昼轻夜重;昼重夜轻说 /论阴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