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中医“竹梯”(18)形象思维(三)


中医的形象思维又名意向思维,是直观察觉和理性认识相结合,根据“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法则,对人体有意识地取“象”达“意”的思维过程,是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思维,直觉思维,变易思维等等。

在中医临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资料,医者在进行分析、归纳过程中,把主观的经典意韵与患者的客观表象结合起来,运用联想、类比、形象等方式,将其分门别类,进行辨证处理,为治疗提供依凭。这个过程就是中医的意向思维,也叫形象思维。


中华祖先历代的经验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天、地、人及其万事万物皆有“象”的涵义。如《易经》有天象、地象、人象、物象等;《内经》有气象、藏象、脉象、形象等,统称之谓“物之象”。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气、阴阳、五行、六经、脏腑、经络等等基础概念,都是沿着“意象思维”的符号系统展开表述的。特别是中医诊断方面非常普遍。以下略举几则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形象思维概例:

1 人与天地相应之象


1)以天地自然之象比喻人体“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穴;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


2)从天地自然之象类推生理病理“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3)顺应自然之道以治疗疾病“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2. 人与社会环境之象

1)治身与治国同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刚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


2)从社会形态视角探讨人体变化“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素问·移精变气论》)


3)建立人体臆象系统“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素问,五运行大论》)

4)阐述人体生命运动“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为阴腑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素问·金匮真言论》)

3. 由外揣内的疾病诊断


1)就阴阳内外归类:“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请藏之灵兰之室,弗敢使泄也”……(《灵枢·外揣》)“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
2)望诊肤色类推:《内经》原文:“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详参《灵枢·五色篇》)


按现代话语是说:面色沉滞晦浊的人,是在内、在脏有病;轻浮光泽的人,是在表、在腑有病;色见黄里透红的人,多属风一类疾病;容泛青色、黑色的人属于疼痛一类疾病;白色多属寒象;黄而油润者,有脓疡之类疾病;深红色为血痛证,甚则发痉挛,寒甚则肌肤麻木……

(3)望诊部位与经脉气血“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气血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知逆顺矣”……(《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4)望诊测知健康长寿之象:古人认为:“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灵枢·五色篇》)
“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灵枢·天年篇》)。

5)望诊测知疾病短寿之象古人对此也有研究:“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其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灵枢·天年篇》)


按现代话说:不能健康长寿的人,多是因为他们的五脏不坚固,人中不长,鼻孔总向外张,平时喘息气促,呼吸不畅;同时面部地角卑低,四周瘦削,血脉空虚,肌肉松软,体虚易感冒。血气虚衰,经脉阻滞,病邪深入,扰乱五脏六腑的代谢功能。这种人只能享受到中年,气血就耗尽了。

4 仿效天地之象以用药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素问·汤液醪醴论》)

意思是说:必须要用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禀自然之气完备,稻杆又很坚劲,这样才得天地之和气。

除此之外,中医还将药物的气味厚薄,寒热季节与采集时令、地域、部位、质泽、煎煮等因素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用药“法象理论”……

如《本草求真·总义》论药性曰:“中半以上,气脉之上行也,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之下行也,以入土者为梢。病在中焦与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梢降。人之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用头;中焦用身;身半已下,地之阴也,用梢。

“凡药之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之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该同类相感应之象。

由此可见,中医形象思维,主要体现在“观物取象”、“象以尽意”方面。从中医藏象学说,囊括的生理病理机制,理法方药系统,比之当今医学的基因(遗传)研究,化学成份分析,真可谓大道至简”、“平淡是至真”!

医养服务,众心所向; 健康长寿,人之所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思维,关乎气象
思考中医(八)
中医思维原创《四圣心源》《圆运动》不实用?你是没理解核心吧!
感悟中医之本3——正思维(阴阳)
明于阴阳
林杰医生整理笔记二(认识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