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伤于暑,到底是长夏还是夏季,为什么秋季会疟疾?
前面我们分析了春季伤于风的案例,那么下面就继续分析夏伤于暑的这句话的本意。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其实是一个穿越时空的疾病预测,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谓的“伏气温病”,如果按照伏气温病的思路来思考,就会复杂很多。
 

中国的医学有很多意思,其中“伏气”温病或者伏气说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但是这个伏气因为理论不圆满,有的时候很难让人满意,比如伏气温病来了,是什么时候伏的,什么时候会爆发,这些都无法用圆满的理论来解释,来预测,所以我们需要从《黄帝内经》最高端的理论来分析,那就是五运六气的理论,这个理论基本可以分析所有的医学问题,特别是中医学问题。
 

夏伤于暑,是长夏还是夏季?
 

这个夏是夏季,还是季夏,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好好探讨一下,不然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秋季会病疟。如果夏伤于暑,是因为夏季伤于过高的气温,那么很简单接下来的秋必病疟,一定是长夏季节。
 

这个过程的逻辑就是,夏季的时候,火太过,那么等到了长夏,肯定就是土不及,土不及自然就会有内伤脾胃的问题,内伤脾胃导致了低烧,所以“疟”需要理解为低烧,这种低烧是脾胃内虚导致的。

 
另外一个逻辑就是,如果暑气是因为长夏季节湿热太旺盛了,中暑了,这个时候秋天对应的是金不及,长夏时节是因为土太过,土太过导致了伤于暑,然后秋季来临的时候,就有了金不及,金不及其实就会有火克金的情况出现,火克金就是现代所谓的流行性感冒,或者瘟疫。
 

这种瘟疫的出现,患者会不断的发烧,反复发烧,一时间治不好,所以就叫做疟病。不管如何,任何一个逻辑都是讲的通的,只是看大家如何理解的。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黄帝内经》的很多不懂的内容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伤寒论》的这几句话,也说明仲景是基于临床观察写的这几句话,而不是平白无故的自己杜撰出来的。


今年庆余阁为各位粉丝定制了一个运气补肾方,考虑到运气条件,还有个人体质,基础疾病,按照个人和运气条件调配的方,欢迎需要的定制哟。需要的可以加下面少阁主的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己亥年的“运气”告诉你,如何安度2019?
【广东省中·问道国医12】顾植山:扶阳、滋阴、补脾、补肾等派系只是些招术,学学五运六气吧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顾植山谈“补土派”(二)
伏气温病
丁酉年的疫病预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