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献分享——2014-在白血病患者中识别Pre-leukaemic HSCs
userphoto

2022.05.24 浙江

关注

微信公众号:生信小知识
关注可了解更多的教程及单细胞知识。问题或建议,请公众号留言;

文献分享——2014-在白血病患者中识别Pre-leukaemic HSCs

内容目录

前言关于作者背景知识克隆性造血相关内容白血病细胞相关内容NPM1基因PART1-非白血病细胞中DNMT3A突变的检测PART2-DNMT3A突变的HSCs仍可多系分化PART3-Pre-leukaemic HSCs可以耐受化疗PART4-Pre-leukaemic HSCs的克隆扩增讨论后记

前言

今天回过头来看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发现有的居然已经忘了一大半了,又得从头来看,真的比较费时间。所以,干脆一次辛苦,方便以后了,把主要的内容整理成笔记好了。

这次的文章是以色列威茨曼研究所的Shlush在2014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研究:

论文标题:Identification of pre-leukaemic haematopoietic stemcellsinacuteleukaemia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3038

关于作者

这里有2个共一作者:Liran I. Shlush  和 Sasan Zandi,通讯作者是John Dick。

其中关于Shlush,我们都相对比较熟悉了,目前在威茨曼研究所。Zandi和Shlush一样,过去都是在John Dick Lab里做研究,现在也都毕业了。

放一个他们lab的网站,有兴趣的话自己去看看吧:

John Dick Lab:http://www.jdstemcellresearch.ca/

背景知识

克隆性造血相关内容

  • 通过比较确诊AML和那些复发转移的患者样本,发现复发转移个体中的主要致病克隆和初诊时的克隆不相同,而是一些初诊时的小克隆

  • 初诊时的小克隆是日后疾病复发的根源

  • 只有一小部分在AML原始细胞中存在的突变,可以在AML患者体内分离的HSC中找到。但是这些携带这些突变的HSC是可以正常向下分化的(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克隆性造血现象)。

白血病细胞相关内容

  • AML中blast细胞的免疫表型:CD33+ CD45dim

CD33是髓系细胞分化抗原,分子量为67KD,主要分布在髓系血细胞,特别是在分化的早期阶段。CD33在90%以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都有表达

这里要注意:CD33是可以在髓系血细胞表达的,如果想要表示AML中blast细胞,则还要加上CD45dim

NPM1基因

NPM1基因位于染色体5q35,其编码的核磷蛋白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如阻碍核仁蛋白的聚集,调节核糖体蛋白的装配以及这些蛋白在核与质之间的转运,启动中心体的折叠,具有分子伴侣作用,并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NPM1 基因突变在 AML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NPM1突变常发生于12号外显子,目前报道的有40多种不同的突变类型, 其中以A型突变最常见,约占70%-80%,表现为在第960-961位核苷酸之间插入TCTG

尽管NPM1突变的类型不一,但均属于移码突变,导致核定位信号异常,从而使核磷蛋白由核内易位于胞质,该异常定位不但可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功能,同时对某些肿瘤抑制基因ARF、P53 的正常通路及功能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NPM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在FAB各亚型中亦具有异质性,见于除M3外的各亚型,在M4和M5中发生率较高

NPM1基因突变是AML预后相对较好的判断指标。这可能与NPM1突变患者对化疗药物较敏感有关。研究发现在AML中,核转录因子NF-KB的活化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在NPM1突变的白血病细胞中,核磷蛋白由核内易位于胞质,与胞浆中的NF-KB蛋白相互作用,导致NF-KB被分解,活性降低,从而减弱NF-KB与DNA的结合能力,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注意:当NPM1基因突变后,可以直接写成NPM1c

PART1-非白血病细胞中DNMT3A突变的检测

  1. 使用深度靶向测序技术,对12个初诊AML患者的外周血DNA进行靶向测序,主要针对的靶基因有103个

ABL1ADARADARB2ASMTLASXL1ATMBCOR
BCORL1BRAFCBLIL3RACD44CDH23CDKN2A
CDKN2BCEBPACHD2CNOT3CREBBPCRLF2CSF1R
CSMD3DDX3XDNMT3ADNMT3BEBF1ECT2LEED
EGR2EP300EZH2FBXW7FLT3GATA1GATA2
GATA3GLI1GLI2HELLSHNRNPA1HNRNPRHRAS
HYDINIDH1IDH2IKZF1IL7RJAK1JAK2
JAK3KITKLHL6KRASLPHN3LRP1BMECOM
MED12MLH1MLLMPLMSH2MSH6MUC2
MUC4MYD88NF1NOTCH1NPM1NRASNXF1
PAX5PCLOPDGFRAPDGFRBPHF6PIK3CAPIM1
POT1PTENPTPN11RELNRIMS2ROR1RUNX1
SEMG2SF3B1SISIRPASLC4A10SMC3SMO
SRSF2SUZ12SYKTBL1XR1TET2TP53TP53INP1
TTNU2AF1UMODL1WT1XPO1

主要针对CD33+的AML细胞和作为正常对照的T细胞进行测序:

  • 4/12人有DNMT3A突变(9,10,11,12)

  • 3/4人中正常T细胞内也可以找到突变(9,11,12)

  • AML细胞中的DNMT3A突变VAF值较高,而正常T细胞中的DNMT3A突变VAF值较低

  1. 为了看一看在AML患者中DNMT3A突变的情况,作者又找来一批样本——71个确诊为AML的患者,取初诊时患者体内正常遗传学的血细胞进行一代sanger测序

  • 17/71人有DNMT3A突变,突变率约24%

  • 15/17人有NPM1c突变,且这2个突变的VAF大致相同

  1. 找到这些样本后,对这17个人做ddPCR(定量分析)检测VAF值,结果如上图:

  • CD33+的AML细胞中DNMT3A和NPM1c突变的VAF非常相似

  • 在正常T细胞中,12/17人有DNMT3A突变,而NPM1c检测不到。

  1. 又对其中2个样本检测了FLT3-ITD

可以看到其中:在CD33+的AML细胞中可以发现有FLT3-ITD的存在,而在正常T细胞中基本上没有,在第2个患者中的MLP细胞中有发现。

由此作者推断说,突变发生有一定的顺序:

  • 早期先有DNMT3A突变

  • 而后出现NPM1c和FLT3-ITD

这样推断的话,其实也还算是有逻辑性的吧。

PART2-DNMT3A突变的HSCs仍可多系分化

为了探索DNMT3A突变细胞起源,因为目前认为DNMT3A先在正常细胞中出现,慢慢发展到AML细胞中,所以于是对11个DNMT3A突变/NPM1c的AML个体中正常细胞(CD33-)进行测序。

同时取了3个时间点的样本——初诊、缓解和复发

  1. 关于流式分选策略:

CD33- CD34+ CD45dim CD38-

  • MLP:CD45RA+

  • HSC:CD90+ CD45RA-

  • MPP:CD90- CD45RA-

CD33- CD34+ CD45dim CD38+ CD7- CD10-

  • CMP:CD45RA- CD135+

  • MEP:CD45RA- CD135-

  • GMP:CD45RA+ CD135+

  1. 作者对上述分选出来的AML患者体内正常HSPCs细胞和AML中blast细胞(CD33+ CD45dim)进行ddPCR对DNMT3A和NPM1c做定量检测

  • 所有AML患者的CD33+ blast细胞中,都发现了有DNMT3A突变和NPM1c

  • 没有NPM1c,而只有DNMT3A突变的HSPCs和成熟细胞中VAF变化较大

  1. 上面的图a和下图b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患者数据——no.11号患者

图a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有(细胞数量差异):

  • 在不同时间点下细胞数组成差异较大,处于发病状态下时,CD33- CD34+ CD45dim 细胞数减少,HSC细胞数减少。

  • 如果把从初诊→缓解→复发整个过程看作一个时间序列,那么:

  • 细胞数一直增加的有:MLP、GMP

  • 细胞数一直减少的有:MPP、CMP、MEP

图b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克隆大小差异):

  • 在初诊时,NPM1c克隆相对较小,只有GMP和Blast细胞中存在。在复发转移时,NPM1c克隆则在成熟和不成熟细胞中均有表达,且GMP中NPM1c克隆长大了。

  • 缓解期间,NPM1c被全部清除。只有DNMT3A突变的存在。说明DNMT3A突变克隆不是AML致病克隆

  • 不同时间点下:在HSC/MPP细胞中,仅带有DNMT3A突变,而没有NPM1c突变。可能NPM1c并不是来自HSC中,而是从下游的祖细胞而来。

  • 复发的Blast细胞中DNMT3A的VAF变小,可能是因为一旦发病后,DNMT3A就不再是主要的克隆,而慢慢减小。

  1. 下面对11个个体中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不过文中没有具体说明这个样本的时间点,但是根据b图可以看出这个样本应该是在初诊时采集的):

  • 不成熟的HSPCs(如HSC、MPP、CMP、MEP、MLP和GMP)都可以检测到DNMT3A突变,而成熟细胞(如T、B和NK细胞)中很多没有DNMT3A突变。这一点的话和疾病相关吧,因为AML就是分化阻滞嘛,即使不成熟细胞中带有突变,在向下分化过程中肯定会有阻滞在某个阶段,然后成熟细胞中就带有较少的突变

    这里作者说这个证据可以说明DNMT3A突变可以促进AML中NPM1c的发生??有点疑惑??

  • 有3个人的数据——10、16和14,他们在HSC/MPP时没有DNMT3A突变,而到了CMP时就有了DNMT3A突变,有2种解释:1)因为HSC/MPP时VAF比较低,检测技术测不到。2)可能这个突变是在HSC/MPP→CMP过程中获得的

  • 但是我发现有个患者非常奇怪——28号HSC/MPP时就存在DNMT3A突变,到了CMP时却没有了??到了MEP后又出现了,而且还是DNMT3A突变和NPM1c共存??好像这个现象不局限于28号,在57、35、16、36、14中都有这个现象

    有想法的同学欢迎来讨论。

PART3-Pre-leukaemic HSCs可以耐受化疗

  1. 对下图有个详细的分析:

  • 与初诊时相比,在缓解和复发时,DNMT3A突变的VAF值略高或基本一致

  • 初诊和复发时CD33+的blast细胞会同时携带DNMT3A突变和NPM1c突变。而缓解期的CD33+细胞只有DNMT3A突变,说明这些细胞不是AML细胞,而是仅仅携带有DNMT3A突变的干祖细胞具有向下分化的能力

  • 在复发的样本中,大多细胞类型都具有2个突变,而只有HSC和MPP细胞只带有DNMT3A突变。说明HSC/MPP细胞并不是真正的AML细胞,在HSC/MPP→CMP/MLP过程中可能获得新的突变,出现pre-leukaemic HSCs细胞

  1. no.57患者生存时间较长,所以可以通过观察这个样本,比较早期缓解(3个月)和晚期缓解(36个月)时DNMT3A突变的情况:

  • 可以看到相比于初诊,在缓解期随着时间的发展,DNMT3A的VAF值在大部分细胞中都是逐渐增大的,除了MEP、NK和T细胞基本不变。

  1. 一些部分CD33+细胞,在缓解晚期(36个月)会出现类似初诊时同时携带DNMT3A突变和NPM1c的克隆,这说明:

  • 要么是初诊时的造血克隆重新生长起来

  • 要么是pre-leukaemic HSCs中新获得了NPM1c突变

小结:

因为在缓解和复发过程中,DNMT3A突变一直存在,所以认为Pre-leukaemic可以耐受化疗

PART4-Pre-leukaemic HSCs的克隆扩增

为了检验DNMT3A突变的HSC是否有功能上的改变,在重建时是否有优势,作者进行了移植实验

  1. 实验样本:

  • 11号患者(HSC/MPP中DNMT3A的VAF=30%)和55号患者(HSC/MPP中DNMT3A的VAF=20%)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极限稀释LDA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股骨内

  • 在移植后第8和16周流式分析检测股骨内的植入物细胞组成

  • 白血病细胞植入物定义为:CD45dim CD33+

  • 非白血病细胞植入物的话是一个混合物,认为既有淋系(CD19+B细胞),也有髓系细胞(CD33+)

其实这里我是有点疑问的,为什么只CD33这个来分析,非常矛盾,我们一般认为CD33是白血病细胞,正常髓系细胞的话可以用其他的marker吧??

  1. 对于no.11患者:

  • 在35只小鼠中有24个长出了非白血病细胞植入物,由此推断干细胞的数目为每7.3*105 个细胞里有一个HSC。

  1. no.11患者初诊和复发样本移植到小鼠16周时的数据结果

  • 初诊时:有较多的CD19淋系细胞,而CD33的髓系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相对少

  • 复发时:全是CD33的髓系细胞和白血病细胞,而缺乏CD19淋系细胞

说明与初诊时相比,复发时LSC数目更多

  1. 又对于no.11患者比较不同植入物的组成以及VAF情况

  • 仅有DNMT3A突变的小鼠有9/12只,平均VAF=57%

  • 同时有DNMT3A突变和NPM1c的有2只,其中12号的植入物中CD33细胞比例较高

  • 只有一个植入物中超过50%的都是CD33+细胞(12号小鼠),植入物中DNMT3A和NPM1c的突变VAF都相对较高(是Blast细胞)

  1. 又做了一个动力学实验,分别检测初诊时外周血样本,植入小鼠8周、16周后的植入物VAF:

关于这个图如何看:

图中第一列2个点分别是HSC和MPP中VAF的值

第二、三列中每个点代表一个小鼠中植入物的VAF值

可以得到的结论:随着时间的进展,DNMT3A突变的VAF越来越高


个人觉得以上描述非常的混乱,所以我就简单写下我自己的理解:

通过图b,我们可以看到12号小鼠中,植入物数目是白血病blast细胞为主,而且突变信息验证了这一点。而3号小鼠中,植入物数目中白血病blast细胞相对于其他较多,但是突变信息中证实这些都是正常的细胞


  1. 上面的数据表明:

  • HSC/MPP中发生DNMT3A突变可以向下继续分化。所以认为这样的细胞就是所谓的pre-leukaemic HSCs

  • DNMT3A突变可以带给pre-leukaemic HSCs一定的造血重建优势

  • 小鼠移植模型说明,当pre-leukaemic HSCs数目远远高于LSC时,会主要产生非白血病细胞植入物

  1. 接下来作者用自己手上有的264历史临床AML样本移植到小鼠中的数据,总结了下移植物的细胞组成情况:

  • 37%没有植入物

  • 40%是白血病植入物

  • 23%是非白血病植入物

于是作者又找到了手上有的历史数据——264个样本中有25个患者有一代sanger测序数据

使用一代sanger测序方法对25个样本进行分析植入物的情况:

  • 10/25有DNMT3A突变

  • 12/25有IDH1/IDH2突变(其中3个同时有DNMT3A突变)

因为这是历史数据,所以没法确定到底这些植入物的来源是pre-leukaemic HSCs还是LSC。

  1. 前面证明了pre-leukaemic HSCs中是携带有DNMT3A的,那么pre-leukaemic HSCs会不会携带有IDH1/2呢?如果能证明pre-leukaemic HSCs中携带有IDH1/2也许也能说明前面的问题,这些植入物来源于pre-leukaemic HSCs。于是用ddPCR对52,64,77号患者初诊时的样本流式分选细胞分别进行检测NPM1c和IDH2的突变VAF:

  • 所有Blast细胞中可以看到同时具有IDH2和NPM1c的存在,而在其他正常细胞中只有IDH2突变的存在。由此推断IDH2突变也是一个pre-leukaemic的状态

讨论

  1. 确定了在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DNMT3A→NPM1c及FLT3突变的大致顺序。

  2. 确定了在诊断时pre-leukaemic HSCs的存在,并且如果基于他们的数据,大概有25%的AML患者中有DNMT3A突变的存在。

  3. 确定了DNMT3A突变的HSC/MPP有重建的优势。

  4. 因为在缓解和复发过程中,DNMT3A突变一直存在,所以认为Pre-leukaemic可以耐受化疗,目前一些针对Pre-leukaemic突变的药物如IDH抑制剂之类的,也许可以在他们产生更强耐药性前彻底清除这些克隆。

后记

老实说,看Shlush的文章真的让人焦头烂额,可能还是自己没能达到那个层次吧,先这样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焦|微小残留病灶是否能预测AML复发?
杯口细胞是个啥东东?
伴NPM1突变AML的流式特点
AML伴基因突变(第一部分)
MICM在AML诊断中的应用
我眼中的AML-MRC(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