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异化与迷失社会的少年孤独
□柳建伟
二十年来,孙惠芬一直致力于用小说描画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中国社会中人的孤独与苦闷。这种深挖一井的坚持,孙惠芬依靠《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致无尽关系》《上塘书》《后上塘书》《生死十日谈》《吉宽的马车》等作品,成了近些年中国文坛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家。渐渐地,孙惠芬式的对当代中国人活在无尽关系中的表述,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中国人生存境况的精准隐喻。
长篇小说《寻找张展》,无疑是孙惠芬描绘当下中国的又一重大收获,为当代中国文学人物画廊贡献出了张展这个辨识度极高的丰满形象。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对中国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中国进入了一个三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时代。梁启超生活在晚清民初,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内部社会固化,外部强敌环伺,真的不算个好时代。然而,学富五车的梁大师,却对中国作出了很有希望的判定。为什么?因为梁启超把中国强寄望于中国少年强上面了。此后一百年,中国确实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根本变化。到了21世纪,中国确实呈现出了大国的气象,物质渐渐地丰富起来。这个物质的极大丰富,到底给代表着中国未来的少年青年,带来着什么呢?作家怎么看中国,怎么看当下中国的少年呢?孙惠芬给出了自己发现的张展。
《寻找张展》是这样描画张展的:张展的父亲因为赶上了高考恢复的年代,考上了大学,因此脱离土地,进入了县城。他为了让自己的命运与父辈和祖辈的命运彻底不同,追求到了小有背景的城里女同学。这对夫妻随着中国变化的大潮,开始了自己不甘平凡的人生。经过若干年,被社会异化了的他们,在他们生活的小县城,已经进入精英阶层。他们这一代人的故事,法国的《红与黑》,俄罗斯的《罪与罚》,中国的《人生》,已经有过精彩的表现。孙惠芬写的是异化了的于连·索黑尔、拉斯科拉涅科夫、高加林们的儿子张展的故事。
在张展的童年时光里,他遭遇的是强制性的与生活在农村亲人们的隔绝,是粗暴地阻断他对小吃部土豆饼的亲密接触,是表妹梦梅被撞死后长辈决定隐忍带来的笼盖四野的忧伤。刚刚懂事到情窦初开的几年,张展经历的是父母对他绘画爱好的无情压制,对他重要朋友、流浪女月月和女同学吕梁的极端对待。在张展14岁这年,掌握一定权力的父母,强行决定把他从山西故乡送到了大连,在交换妈妈耿丽华的监管下继续读书。
脱离了父母监管的少年张展,开始了对自由的热切追逐。父母的压迫,交换妈妈的严密监视,让张展依然过得孤独和压抑。终于,他成了乌啦巴涂的垮掉的一个人。父亲死于空难,让张展的生活有了转机。他尝试用绘画还原心中父亲的形象,他开始到医院肿瘤科做志愿者,对自己的年少无知进行反思和忏悔。大学毕业后,他又主动到特教学校当了老师。终于,在他告别少年时代,进入成熟青年期的时候,他因画了百余张想象中的父亲,而成了一位画家。
这就是孙惠芬笔下中国少年张展的人生历程。这个历程没多少外在的石破天惊式的大开大合,显得极其平常。然而,就是这个平常,使得张展获得了文学典型所具有的第一个特征:广泛的代表性。在望子成龙风行几十年的中国,像张展这样度过凄苦孤独童年少年时代的中国人,是要用亿这个计量单位计算的。
张展当然不是个逆来顺受的乖乖儿,童年时代,他就在用自己的方式抗争着来自父母的压迫。他出走过,他故意与底层的孩子交朋友,他对绘画一直充满了痴迷。同时,他又决不用暴烈的方式,逼迫父母做出根本改变。少年的忧郁和苦闷,分分钟都伴随着他。于是,张展便又具备了文学典型所该具备的第二和第三个特征:性格的独特性和心灵的深邃性。
张展作为一个文学人物,他身上呈现出的三个特征,在孙惠芬精心设计的两个限定性人物视角的叙述中,渐渐地清晰,渐渐地立体丰满起来了。张展身上那种异化与迷失社会的少年孤独,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渐渐地浸透了我们,从皮肤直抵内心。
少年成长小说,一直是中外严肃作家重视的小说品种,也一直是佳作迭出。在阅读《寻找张展》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想起《少年维特的烦恼》《麦田里的守望者》和《追忆逝水年华》的前几卷,偶尔还会想起《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描写主人公少年时代的文字。能在阅读时产生这样的联想,证明《寻找张展》在文学上确实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也是《寻找张展》需要我们珍视的地方。
1951年,32岁的美国作家塞林格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书的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成了美国一个时代的象征。我想,张展所经历的日常故事,是不是和霍尔顿经历的逃学故事有些神似?张展后来展示出了绘画的天分,霍尔顿则展示了语言的天分。“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一个不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会为理想悲壮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则愿为理想苟且地活着。”这些霍尔顿式的语录,至今还在影响着全世界的青少年。张展画的那些画,我们却看不见,这是我们对张展这个形象不满意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活动 | 苏州:孙惠芬长篇小说创作谈
读《麦田守望者》有感
有一种现代病,叫“空心病”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
每一个叛逆的孩子,都可能是被隐藏的天才少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