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终身黑白: 看见别人看不见的

决策就是比较的过程

决策的成功率是一个人能力的象征,做决策其实就是一个作比较的过程,把要付出的和要得到的放到天平的两端,决策成功的因素就是,对自己的付出与得到有准确的判断。

生活中大部分决策都很容易做,因为没有什么连锁反应,得到和付出也很明显,比如肚子饿了,天平的一端是我付出10元钱,天平的另一端是一碗面,这个决策就很容易做,也不会出现误判,付出了10元钱,得到了一碗面,解决了我肚子饿的问题,付出和得到既不复杂,也不会引起什么连锁反应。

还有一些选择,我们会付出一些忽略的东西,比如我们购买烟、酒或一些不健康食品,选择时我们主要在意的是付出的金钱能否得到满意的产品,但会忽略我们还付出了健康,只是这种忽略在一两次交易中体现不出来,短期也带来不了直观的损失,所以我们就不太在意。

但投资这事就不一样了,我们今天付出金钱,换取未来某一天能带来更大价值的股权,这个决策失误会有连锁反应(比如因为买了A导致错过了B,比如一次错误的决策造成50%的损失,下一次就需要100%的收益才能弥补),而且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这个失误很快就会为我们带来惩罚。

一只价值5元的股票成交时,在买家心中的天平上,这只股票的价值远远超过了5元钱,但卖家心中的天平上,5元钱更具价值。双方都信心满满,但最终必然有一个人是错的,怎么在这种互道傻瓜的交易中获胜呢?就是要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发现那些隐藏的筹码。

比如最近热点的东阿阿胶,去年60元的时候有人卖出也有对应的人买入。有的人只看见天平上放着一家业绩增长的企业,并以此来衡量价值,选择买入。有的人看见了隐藏的筹码,虽然业绩上涨,但经销商压货严重,选择卖出。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看得见?有的人看不见?

一、因为懒,根本没看,我敢肯定至少50%的人买入一家企业前根本不会看财报,甚至没有深入了解过,一次朋友说他也在买股票,闲聊了一下,连公司的基本业务都不知道,只是因为群里有人推荐。在股市尤其在A股,你稍微努力一点点,就能比大多数人看的更远,更专业,因为大部分人除了打探消息,不会花一点时间自己研究。

二、看了但是知识储备没达到,所以忽略了。

问题一是最好克服的,只要勤劳起来,二也好克服,当你勤劳起来了,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就能看见越多别人看不见的。知识积累是个缓慢的过程,看一篇文章,读一本书,学一个知识点,好像没什么太大的改变,但慢慢他们就会连在一起组成自己的能力圈。

看得见与看不见

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100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not seen)》,巴斯夏在文章的开头就斩钉截铁的说,好的经济学家和差的经济学家区别只有一个,那就是差的经济学家只能看见眼前看到的,而好的经济学家却能同时考虑那些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及其那些常人看不见需要通过推敲得到的后果。

其实投资也一样,股市赚钱与否就是决策成功率的体现,好的投资者和差的投资者区别就在于,好的投资者可以看到更多的因素,可以看见更远的地方。

破窗理论

文中巴斯夏用破窗理论概括了人们短视的行为,什么是破窗理论呢?假如某人打破别人的玻璃窗,虽然这一行为造成了破坏,但他会为玻璃店带来商机,玻璃工赚到钱,就可以去买面包,面包工有了钱可以去买衣服。一个破坏的行为最终带来了一连串的生产。所以破窗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有破坏才能有进步。

破窗理论支持者,还得出了很多结论,他们认为有的国家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最后这些错误却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比如德国经历了二战,日本挨了原子弹,因为被破坏后需要大量的建设,所以他们发展才很快。

因为破坏在前高速发展在后,所以想当然的认为高速发展是因为大规模破坏。虽然我们不能证明如果没有战争德国和日本是否还会高速发展。但我们可以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其他国家想要发展都要先大规模破坏自己,还是如果这两个国家不遭受重创,拥有更丰富的资本积累,更好的经济基础,就不会有未来?同样的道理,如果窗户没被打破,户主换窗户的钱消费到其他地方,或者用于生产投资,最终有更多的钱消费,难道就不会产生一样的效果吗?

因为被破坏和破坏后的发展,是我们眼睛看得到的,我们就更愿意认为他是合理的,我们能力范围外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就会想当然,会放弃思考更深的逻辑。一只股票下跌,有人会说他的缺点,因为下跌和有缺点看似合理的逻辑,所以就想当然的觉得这个逻辑是对的,就会有另外一个人跟着批评这家企业,更多的批评,就会有更多的人觉得批评是有道理的,最终这家企业就会变得一无是处。当一只股票上涨时,总会有人去寻找他的优点,因为上涨和有优点看似是合理的,就会有更多的人夸奖它,最后这家企业就会被夸到完美无缺,比如曾经被说成打造最强互联网生态圈的乐视,比如刚出RIO被夸到改变国人饮酒习惯的百润股份。我们更愿意相信眼前看到的,不愿意思考背后和未来的问题,所以越上涨我们就觉得越好,越会涨,越下跌就觉得越差,越会跌,最后的结果就是别人疯狂我更疯狂,别人恐慌我更恐慌,永远在追涨杀跌中循环。

为了讽刺这种短视的思考方式,巴斯夏还写过另外一篇文章《蜡烛制造商关于禁止太阳光线的陈情书(The Candlemaker' s Petition,1845 )》,简单的意思就是,蜡烛工人觉得阳光照射在地球上,蜡烛工人的工作减少了,所以蜡烛工人希望国会议员阻止大家使用阳光。从表面上看,没有阳光确实会有更多的人使用蜡烛。但实际上,没有了阳光,大部分行业,甚至人类都会消失,没有了金钱,没有了人类,谁会去消费蜡烛呢?有了阳光以后,蜡烛工人不会永远失业,不会永远找不到工作,蜡烛工人可以做别的工作,问题是别的工作是什么呢?没有人能够说出来,这得靠想象。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眼前的问题,不愿意思考深层的问题。

决策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那些看不见的因素,不被表面的情绪,短期表现等等短视因素影响,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努力扩展自己的能力圈,增加自己的视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003讲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巴斯夏《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奥地利经济学派书目
读书会 |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恭喜你,从此,你将看见那些看不见的
聊一聊巴斯夏
不可验于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