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记.表记》诗解8言信行果

《礼记.表记》诗解8言信行果

题文诗:

军不辟难,朝不辞贱;处位履事,不履则乱.

君使其臣,使臣适宜,才当得志,慎虑而从;

非本己志,孰虑而从,权衡利害,终事而退,

臣自厚重,上仁下厚.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士受命君,君受命天,至天至正,至正至顺,

君命正顺,臣有顺命;君命恶逆,臣有逆命.

君子之交,不以辞尽,必验其行,听言观行.

天下有道,行有枝叶;天下无道,辞有枝叶.

有丧者侧,不能赙焉,不问所费;有病者侧,

不能馈焉,不问所欲;客不能馆,不问所舍.

君子之交,如水淡成,小人之接,如醴甘坏.

盗言孔甘,巧言如簧.以口誉人,民不作忠.

言而必行,问寒衣之,问饥食之,称美爵之.

口惠不实,怨灾及身.与其诺责,宁有已怨.

小人情假,巧言令色,情疏貌亲,穿窬之盗;

君子情真,情亲貌疏,言必有信,真行必果.

全文:

     子曰:「事君,军旅不辟难,朝廷不辞贱;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国风曰:『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分段释解:

子曰:「事君,军旅不辟难,朝廷不辞贱;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郑玄注:子曰:“事君,军旅不辟难,朝廷不辞贱。言尚忠且谦也。辟音避。难,乃旦反。朝,直遥反。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履,犹行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使,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慎虑而从之”者,此己志也,欲其心有成也。否,谓非己志也,“孰虑而从之”,又计於已利害也。“终事而退”,非己志者,事成则去也。事,或为“身”。慎字,本亦作古昚字。《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言臣致仕而去,不复事君也,君犹高尚其所为之事,言尊大其成功也。复,扶又反。
  [疏]“子曰”至“其事”。此广明为臣事君之礼。“军旅不辟难”者,谓使之在军旅之中,不辟危亡之难也。“朝廷不辞贱”者,谓在朝廷之中,不得辞其卑贱之所也。“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履,行也。谓臣处其位而不行其事,则近乱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者,既必无辟,故有此以下事也。使之,谓聘问、师役之事。得志,谓君使臣当己才。虽当己才,犹宜谨慎思虑,从君之命而行之,必使成功也。“否则孰虑而从之”者,否,谓君所使之事非己本才也。虽非已本才而君命无择,则弥孰思虑而从行之。“终事而退”者,终事,谓事毕也。既本非己才,而幸得终竟,竟即辞而退也。“臣之厚也”者,得志及不得志,并从而无违,是臣行之笃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者,此《易·蛊卦》上九爻辞,案:《易·蛊卦》,巽下艮上,上九艮爻,艮为山,辰在戌,得乾气父老之象,是臣之致事也,故“不事王侯”。是不得事君,君犹高尚其所为之事。引之者,证臣之事君,终事而退,是臣之厚重也。注“使谓”至“去也”。正义曰:知“使谓聘问、师役”者,以经云“慎虑而从之”,又云“孰虑而从之”,谓随从其事,故知出使在外也。云“慎虑而从之者,此己志也,欲其必有成也”者,所以谨慎思虑,而从就此事者,是己之思虑所及,欲其必有成功,故须“慎虑”也。云“否谓非己志也,孰虑而从之,又计於己利害也”者,谓此事非本己志,当孰须思虑计谋此事於我已身利之与害。若於己为利,当勤力为之。若於己害,亦须为之,不得辞也。云“终事而退,非己志者,事成则去也”者,若元是己志,其事虽成,犹须为之,不可即退。若此事元非己志,为君暂使,己事成之后,则当退也。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郑玄注: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言皆有所受,不敢专也。“唯”,当为“虽”字之误也。唯天子,唯音虽,出注。故君命顺,则臣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言臣受顺则行顺,受逆则行逆,如其所受於君,则为君不易矣。易,以豉反。《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姜姜、贲贲,争斗恶貌也。良,善也。言我以恶人为君,亦使我恶如大鸟“姜姜”於上,小鸟“贲贲”於下。鹊,《字林》作鹊,《说文》作鹊,音七略反。姜,居良反。鹑,士伦反。贲音奔,注同。
  [疏]“子曰”至“为君”。此节明臣事君不敢专辄,又明君之出命不可不慎。为与上更端,故言“子曰”。“唯天子受命於天”者,“唯”,当为“虽”,虽天子之尊,不敢自专,犹须受命於天然后行也。“《诗》曰:鹊之姜姜”者,此《诗·鄘风·鹑之奔奔》篇,剌宣姜之诗。其诗之意,以宣姜通於公子顽,母与子淫,鹑、鹊之不若,故剌之。云鹊自匹偶“姜姜”然,鹑自匹偶“贲贲”然,各当有匹。今宣姜与公子顽私通,不如鹑、鹊也。“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者,人,谓宣姜,无良善之行,我君惠公反以此为小君。此经引《诗》断章,言君有逆命,似大鸟“姜姜”争斗於上,小鸟“贲贲”亦争斗於下,谓君无良善,我等万民以恶人为君也。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郑玄注: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不见人之言语,则以为善,言其馀行或时恶也。行,下孟反,下文并注同。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行有枝叶”,所以益德也。言有枝叶,是众虚华也。枝叶依幹而生,言行亦由礼出。是故君子於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於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皆辟有言而无其实。赙音附。费,芳贵反。馈,其位反。辟音避。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水相得,合而已。酒醴相得,则败。淡,无酸酢少味也。接,或为“交”。醴,徐音礼。淡,大敢反,又大暂反,徐徒阚反,注同。酸,悉官反。酢,七故反。《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盗,贼也。孔,甚也。餤,进也。餤音谈,徐本作监,以占反。


  [疏]“子曰”至“用餤”。前明事君之道,此明君子之行,不可虚用其辞。以事殊於上,故言“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者,皆君子与人之交,必须验行,不得以其言辞之善,则谓行之尽善。或发言善而行恶也。“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者,言有道之世,则依礼所行,外馀有美好,犹如树幹之外,更有枝叶也。“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者,无道之世,人皆无礼,行不诚实,但言辞虚美,如树幹之外,而更有枝叶也。“是故君子於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者,此经皆有言无实,戒其不得虚言也。“君子之接如水”者,言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如两水相交寻合而已。“小人之接如醴”者,小人以虚辞相饰,如似酒醴相合,必致败坏。“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者,水相合为江河,酒醴相合而久乃败坏也。“《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者,此《巧言》之篇,剌幽王之诗。孔,甚也。餤,进也。言盗贼小人,其言甚美,幽王信之,祸乱用是进益。引之者,证小人“甘以坏”。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国风曰:『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郑玄注: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誉,绳也。誉音馀,注同。绳,市升反。《左传》以“绳”为“誉”。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皆为有言不可以无实。衣,於既反。食音嗣。为,于伪反。《国风》曰:‘心之忧矣,於我归说。’”欲归其所说忠信之人也。说音悦,又始锐反,注同。
  [疏]“子曰”至“归说”。所以前经君子不用虚言,故此经明言当以实,其事稍殊,故言“子曰”。注“誉,绳也”。正义曰:言绳可以度量於物,凡口誉於人,先须付度,亦量之於心,故以“誉”为“绳”也。案庄十四年《左传》云:“蔡侯绳息妫以语楚子。”杜注云:“绳,誉也。”绳既训为“誉”,誉亦训“绳”郑注以为此解。“《国风》曰:心之忧矣,於我归说”者,此《曹风·蜉蝣》之篇,剌曹君之诗。言曹君好絜其衣服,不修政事,国将灭亡,故贤臣之心忧矣。说,舍也。国既灭亡,於我之身,何所归舍。此则引《诗》断章,故义不与《诗》相当,言虚华之人,心忧矣,我今归此所说忠信之人。引之者,证疾其虚言也。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郑玄注: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善言而无信,人所恶也。菑音灾。恶,乌路反。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已,谓不许也。言诺而不与,其怨大於不许。已音以。《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此皆相与为昏礼而不终也。言始合会,言笑和说,要誓甚信。今不思其本,恩之反覆,反覆之不思,亦已焉哉。无如此人,何怨之深也。晏,於谏反。信誓,本亦作“矢誓”。旦如字,《字林》作“{旦心}。亦已音以。说音悦。覆,反覆,并芳服反。
  [疏]“子曰”至“焉哉”。正义曰:前经明其言当实,此明言若不实,则怨及身。“口惠而实不至”者,言口施恩惠於人,而实行不至,人则怨之,故言“怨菑及其身”也。“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者,诺,谓许人之物。责,谓诈而不与而被责。若其有物许人,不与被责也。“宁有已怨”者,已,谓休已。宁可有发初休已不许而被怨。许而不与,其责大。发初不与,其责小。“《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者,《卫风·氓》之篇也。妇人被男子所诱,在后色衰见弃,追恨男子云,初时与我言笑晏晏然和悦也,信其言誓旦旦然相思恳诚也。“不思其反”者,谓今男子不思念其本恩之反覆,是男子不思之事如此,则无如之何。“亦已焉哉”,言恨之甚也。引者,证许而不与,被人所怨也。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郑玄注: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子曰:“情欲信,辞欲巧。”巧,谓顺而说也。穿音川。窬,范羊朱反,徐音旦。与音馀。说音悦。
  [疏]“子曰”至“欲巧”。正义曰:此明更申以情行相副,故称“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者,谓不以虚伪善色诈亲於人也。“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言情疏貌亲,而心不悫实,恒畏於人,譬之於细小人,则“穿窬之盗”也。许慎《说文》云穿窬者,外貌为好,而内怀奸盗,似此情疏貌亲之人,外内乖异,故云“穿窬之盗也与”。“子曰情欲信,辞欲巧”者,既称“情疏而貌亲”,故更明情貌信实,所以重言之也。“辞欲巧”者,言君子情貌欲得信实,言辞欲得和顺美巧,不违逆於理,与“巧言令色”者异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134)每临事,思生死
万般皆是命,顺命而行
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
交友宫化忌 官禄宫自化忌
三毛说,“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
所有能够改命的人,用的都是这三部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