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卷4公孙丑章句下诗解4进退之度棺椁俭亲

题文诗:
孟子也者,谓蚳鼃曰:子辞灵丘,而请士师,

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未可?

谏王不用,臣而去.齐人:所为则善;

所以自为,则吾不知.公都子告,孟子答:

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其官;

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其职;我无官守,

我无言责,则吾进退,岂不绰绰,有余裕?

为卿于齐,出吊于滕,使,盖大夫为,

孟子辅行.朝暮见,反齐滕路,未尝与之,

言行事也.公孙丑曰:何不与言?孟子答:

既或治之,予何言哉?孟子丧母,自齐葬鲁,

反齐于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

使虞敦匠;严不敢请;今愿有请:木若以美.

孟子答:,棺椁无度,中古也者,

棺七寸,称之.自天子以,达于庶人,

非直观美,如此然后,尽于人心.不得,

可以为悦;无财,可以为悦.有财得之,

古人皆用,吾何不然?比化者无,使土亲肤,

于人,独无恔乎?君子不以,天下俭亲.

【原文】
 
孟子谓蚳鼃1曰:“子之辞灵丘2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谏于王而不用,致3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4以告。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5然有余裕哉?”
 
【译文】

    孟子对蚳鼃说:“你辞去灵丘邑长官,要去做治狱官,好像是对的,因为可以向王进言。现在,已经好几个月了,你还不能向王进言吗?”蚳鼃向王进谏不被采纳,因此辞职而去。齐国有人说:“孟子替蚳鼃打主意打得不错;但是他如何替自己打主意,那我还不知道。”
     公都子把这话转告孟子。孟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有官职的,不能尽其职责,便应该离去;有进言责任的,进谏不被采纳,也应该离去。我既无官职,又无言责,那么我是留下还是离去,不是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吗?”
 
【注释】
 
(1)蚳鼃:齐大夫;蚳,音chí。(2)灵丘:齐国边境邑名。
 
(3)致:放弃。(4)公都子:孟子弟子。(5)绰绰:宽松的样子。

【原文】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1,王使盖大夫王为辅行2。王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译文】
 
孟子在齐国做卿,奉命到滕国去吊丧,齐王还派盖邑长官王驩副使同行。王同孟子朝夕相处,齐滕两国来回的旅途,孟子没和他谈过公事。

公孙丑说:“齐国卿的官位,也不算小了;齐滕间的路途,也不算近了;但来回一趟,却没和他谈过公事,为什么呢?”孟子答道:“他既然独断专行,我还说什么呢?”

【注释】

(1)出吊于滕:吊滕文公之丧。

(2)盖大夫王为辅行:盖(gě),齐国邑名,故城在今山东沂源东南;辅行,副使。

【原文】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1。充虞2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3,使虞敦匠4。事严5,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6。”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7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8,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9,于人心独无恔 10乎?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译文】

    孟子从齐国到鲁国营葬,然后返回齐国,停在了嬴县。充虞请问道:“承您看得起我,让我总管棺椁的制造工作。事情很急迫,我便不敢请教。今天敢来请教:棺木似乎感觉太豪华了。”
   孟子答道:“上古棺椁的尺寸,并没有什么规范;到了中古,才规定棺厚七寸,椁的厚度与棺相称。从天子一直到老百姓,讲究棺椁不单单为了美观,而是必须这样,才算尽了孝子之心。好材料不能得到,当然不称心;没有财力买那好材料,还是不称心。好材料最终到手了,当然就是有财力;古人又都这样做了,我为什么单单不这样做呢?而且,仅仅做到不让死者的遗体挨着泥土,对孝子来说,难道就称心如意了吗?我听说过:无论如何,都不应当在父母身上去省钱。
 
【注释】
 
(1)嬴:在今山东莱芜西北。(2)充虞:孟子弟子。
 
(3)不知虞之不肖:这是客气话。(4)敦匠:敦,治;匠,指木工。
 
(5)事严:事情急迫。逢彬按,赵岐《注》主张在“敦匠”后点断。阎若璩、周广业均读作“敦匠事”(见焦循《孟子正义》)。我们以为赵岐《注》可从。a.赵岐《注》较早,且阎、周均未对其说提出反驳意见。b.百工,包括梓、匠、轮、舆等。周秦时代文献中,除《周礼》《管子》《慎子》中有“工事”外,未见“梓事”“轮事”“舆事”,当然,也未见“匠事”。c.周秦文献中,未见“严”单独为句者,而“事严”这种“抽象名词+严”结构则不少见。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6)木若以美然:棺木似乎感觉太豪华了;若,似乎;以,以为。逢彬按,《孟子译注》:“以,太也。”恐非。“以”应是“以为”的意思,其后常接形容词,如:“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孟子·滕文公下》)“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同上)上句言“不以泰乎”,下句答“不以为泰”,尤可证明。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7)中古:谓周公制礼以来。
 
(8)不得:得不到上文所说的七寸之棺并与之相称的椁。朱熹《孟子集注》说“不得,谓法制所不当得”,恐非。同时期文献中的“不得”以及常与之同时出现的“得之”,它们要么泛指得到或得不到某种东西,要么指得到或得不到前文所出现的那种事物。而上文明言“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则此处“不得”,当谓得不到七寸之棺以及与之相称的椁。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9)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比,为了;化,死。逢彬按,赵岐《注》:“棺椁敦厚,比亲体之变化。”意谓棺椁的厚度,要比照父母遗体腐烂所需时间而定。朱熹《孟子集注》:“比,犹'为’也。”《孟子译注》从朱熹说。赵岐说的问题是,先秦文献中“比”的“比照”义出现较晚,且其宾语多为较简单的体词性结构。朱熹说则较为可信。《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焦循说:“比,代也。”《孟子译注》:“比(bì),介词,'替’'代’'给’的意思。”“替”“代”“给”和介词“为”意思接近。《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比死者勉为乐乎”意谓“替早死者努力行乐吧”。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10)恔:音xiào,快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公孙丑下4.5|《孟子》没有那么难
孟子注疏 卷四上·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
《孟子》第39讲【公孙丑章句下】(5)
无官无责,进退有余
孟子日课055丨尽好本分是最起码的担当
《孟子》公孙丑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