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初中 | 碛中作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进群学习


喜爱阅读的孩子,往往非常自信,他们身上有一种从容的风度,这种气质会伴随其一生。加入200万“悦”读家庭招募计划,国家级主播领读,科学规划每日阅读量,每天一点小积累,享受”悦“读大乐趣。坚持每日阅读打卡,还有畅销实体书相送!



读古典诗词

品百味人生

养浩然正气



碛中作 来自贝壳课堂 05:37

◄) 点击上方绿色小喇叭收听




学习内容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诗词译文


我骑着马一直向西奔走,几乎快走到天边了,自从离家之后已经两度见到月圆。在这荒无人烟、无边无际的沙漠中,我今夜又该到哪里投宿呢?


词语注释


1、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

2、走马:骑马。

3、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

4、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

5、绝:没有。

6、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专家解读


《碛中作》这首诗,作者独具慧眼,精心选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个剪影,描写旅人驰骋塞外,不见人烟,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归宿的军旅动荡不安的生活,抒发对边塞壮阔的赞美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悲苦凄凉中掺杂着深沉哀婉的乡愁,透出别有神韵的悲壮凄清之美。


诗人岑参开句用“走马西来欲到天”,为全诗奠定出雄浑的基调。走马疾行,写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行进的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距离遥远,又描写大漠辽阔高远,极目四望,天地相接的气势。这样从空间落笔,显得气象壮阔。


“辞家见月两回圆”,是从时间着眼,交代出恰逢十五月圆之时,字面看来,诗人似乎柔情万千,在轻描淡写地讲述自己告别家乡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然而仔细推敲后就会发现,能把时间记得如此清晰的人,心里何曾不装满对故乡、对亲人无限的思念呢?而诗的蕴藉之处就在那轮当空朗照的明月之中,月圆人未圆,被牵动的思乡之愁该是多么浓烈。把经历了两个月的时间,说成是“两回圆”,是多么含蓄的艺术表达方式啊,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打开的心灵缝隙,透过它能清晰地看到诗人微妙的心理活动。然而诗人的内心又是如此敏感,笔锋急转,马上将遐想拉回到现实之中,“今夜不知何处宿”。


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生活难题,用“平沙莽莽绝人烟”作为结句,融情于景,营造出广阔无限的想象空间,把明月高悬,荒凉大漠无际无涯而又朦胧隐约的苍凉景色和从军边塞的诗人之壮志豪情融为一体。使这首七言绝句情深意远,含蕴丰富,别有神韵。如今“走马西来欲到天”已经成为被诗家千古称道的名句。



知识拓展


《碛中作》这首诗仅有四句,但每一句都有不同的艺术特色。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激情勃发、雄奇壮美,有一股勇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次句“辞家见月两回圆”,情深意远,含蕴丰富,散发着艺术魅力;第三句“今夜不知何处宿”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结句“平沙莽莽绝人烟”,似答非答,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


作者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作品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富有浪漫主义气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境界高远,是边塞诗的代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岑参《碛中作》:我在遥远的地方思念起了家乡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碛中作·岑参
 碛中作
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的边塞诗,哪怕仅此一首,也从来都是这么美
岑参这首七绝边塞诗:起句警人语,落句凄凉语,奇隽自别
《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