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种获得幸福的勇气——阿德勒教给我们的人生哲学

2012年央视推出了一档街头采访节目,询问路人“你幸福吗?”,激起了全民对幸福感的热烈讨论。我想这个话题放到今天,也一定具有很高的热度。 但我们面对这个问题,回想一下自己的一路走来的人生,恐怕又很难确切地给出“我很幸福”这个答案,毕竟有太多的烦恼令我们苦不堪言:有的人困囿于原生家庭问题带来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不已;有的人对生活、事业的现状有诸多不满却苦于无法改变;有的人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束缚困扰、疲惫不堪却难以解脱;有的人不甘于现状,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苦行僧式地奋斗,却又时常在生活的意义感中迷失了方向……

似乎我们越是想要幸福,却越是感到自己的生活离幸福越来越远。难道获得幸福这么难吗?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不是缺乏获得幸福的能力,而是缺少获得幸福的勇气,只要拥有了勇气,人人都可以随时获得幸福。这便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思想。

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虽生于19世纪,其思想却非常超前,即使放到现代,也是对人们心灵的一剂猛药,甚至可以说阿德勒思想是一种哲学。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通过一个青年和哲人的不断对话,为我们系统地阐释了阿德勒思想。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三种获得幸福的勇气,这便是阿德勒教给我们的人生哲学。

日剧《被讨厌的勇气》剧照

01 揭穿自己的人生谎言,直面自己的人生课题,去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

首先需要解释两个概念:什么是人生课题?什么是人生谎言?

简单来说,人生课题即是我们存在于社会中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和人生现实,而人生谎言则是指为了回避人生课题而自欺欺人设立的种种借口,这背后有着某种更隐秘的目的。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梦想成为小说家,但一直没有写出作品,也没有参加过比赛。他说是因为工作太忙、时间有限。但其实,他是因为不愿意面对自己能力不足、作品拙劣的现实,为自己保留一种“如果有时间有条件我也可以写出好作品”的可能性,这就是一个人生谎言。

自卑情结也是一种人生谎言。比如“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没人爱我”这类想法,是通过强行归因来逃避直面人生课题,前者是为自己不愿努力找的借口,后者是因为害怕被拒绝而受伤制造的挡箭牌。

再比如,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非常不满意,时时抱怨,当别人建议他换工作时,他又可能会找出“我要是辞职,我的父母一定不同意”、“我想去的公司就是离家太远了”、“其实现在这份工作的薪水还不错,而我需要养家”等种种借口,来营造“无法改变”的无奈处境。其实他是根本不想改变,因为与付出努力、走出舒适圈、承担未知的风险相比,保持现状更加轻松。

所以你看,阿德勒的犀利,一下子就打到了我们的七寸。这背后各种各样隐秘的目的,就是我们内心软弱的真相。要揭穿自己的人生谎言,直面人生课题,真正迈出改变的那一步,着实是需要一种“勇气”,这意味着你要撕开伪装的面具,承认自己的软弱。

然而,当你拥有了这种面对真实人生的勇气和力量,你便会少一些抱怨,也就更加靠近幸福。

日剧《被讨厌的勇气》剧照

02 不在意别人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别人认可,活出自我的勇气

如果上一节我们讨论的是谎言和真实,那么这一节我们该讨论一下羁绊和自由。

说到“羁绊”,我的脑海中出现一句扎心的话:“我们的一生要扮演太多的角色,我们要成为学生、成为职员、成为领导、成为丈夫、成为妻子、成为父母、成为长辈……唯独不能成为你自己。”听起来就挺残酷的。这众多的角色,每一个都有一套公认“好”与“坏”的评价标准,我们自然都不想做“坏”的那一种,于是我们就活在了别人的期待中,最终失去了自我。

这是一种典型的“认可欲求”。而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被这种欲求所禁锢。

阿德勒反对这种生活方式。他认为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而要活在自己的人生中。对于别人的眼光、外界的评价,根本不用在意,因为你无法左右,关于自己的人生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用书中哲人的话来说:“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两个选择,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与其为了满足所有人的期待而背负沉重的负担,不如选择自由地生活。而所谓自由就是不害怕被人讨厌。

阿德勒提出“课题分离”这一主张来帮助我们获得自由——人之所以会在意别人的视线,就是因为不会课题分离,把本应是别人的课题也看作是自己的课题。要想减轻人生负担,我们只需先弄清楚“这是谁的课题”,然后丢开别人的课题。

比如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这是我的课题,别人是否会讨厌我、不认同我,那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左右,也无需干涉。

敢不敢贯彻课题分离,这就是“勇气”的问题。当你拥有了这种勇气,你才能够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羁绊中解脱出来,灵魂得自由。

日剧《被讨厌的勇气》剧照

03 自我接纳、甘于平凡,不纠结过去、不仰望未来,活在当下的勇气

这一节我们要探讨过去、当下和未来。首先要解决的是“与过去和解”的问题。

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一直在试图追问我们不幸的根源,但是“原因论”的局限在于它或许可以解释现在的你因何而来,却并不能帮助你向前走。“原因论”无法让我们“与过去和解”,甚至如果一味关注过去的原因,还会使我们陷入“决定论”而止步不前,认为我们不幸的现在和未来都是由过去的事情所造就,错不在我们,我们也无力改变。

正如我们感冒去看医生,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因为淋了雨还是穿的薄,我们只想获得治疗,所以我们需要求助于阿德勒。

阿德勒会告诉我们,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却是我们可以努力去改变的。不纠结过去,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接受现在“这个我”,然后拿出勇气,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纳,即真正意义上的“与过去和解”。

再来说一说我们如何面对当下和未来。

人们总是把目光着眼于未来,就好比把人生当做登山,总认为会达到某种实现,而在那之前的过程都是“临时的人生”。就如我曾经就总觉得未来的那个目标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而“此时此刻”仿佛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是某种“过渡”。

但阿德勒认为,把人生当做登山的人其实是把人生看成了一条线,其实我们应该把人生理解成点的连续,是由每一个当下的刹那连成的。只为达到最终的自我实现(线的终点)而忽略当下,并不是完整的人生,认真对待每一个“点”,人生才完整。平凡不等于平庸,而只是更关注认真过好每一个当下,不求非要成为那个“特别”的个体。

一味地纠结过去、仰望未来,偏不活在“此时此刻”,这其实是一种逃避现实生活的人生谎言。因此,“自我接纳”和“活在当下”终究也是“勇气”的问题。

日剧《被讨厌的勇气》剧照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最初的疑惑:获得幸福很难吗?你会发现,为诸事烦恼、痛苦怨念的我们似乎是被苦难生活的泥潭困住难以自拔,但其实真正困住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获得幸福并不难,难的是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卸下人生枷锁,迎接挑战,承担责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阿德勒心理学,或者说是阿德勒哲学,就是在帮助我们摆脱自我设置的各种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

我们并不是缺乏获得幸福的能力,而是缺少获得幸福的勇气。这便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真谛,也是阿德勒教给我们的人生哲学。

一切都是“勇气”的问题。愿我们都能拥有这种勇气,无畏地拥抱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被讨厌,然后去爱
《被讨厌的勇气》:我拥有的幸福,都是我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幻想出来的
27/50|《被讨厌的勇气》 读书会分享~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 阿德勒心理学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书单带读 | 有这么一本书让你颠覆三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