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眠20年,只因“上热下寒”!一张方子,平衡阴阳治失眠,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说一张真实的医案故事。

医案里的患者啊,被失眠苦苦折磨了20年,最终发现,是所谓“上热下寒”所致。

我觉得,这里头的有太多值得重视、借鉴的东西。说不定,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失眠患者,属于这个状态。

经过是这样的。

1974年5月9日的一天,一个60岁的男性患者,找到了当时福建中医名家俞长荣老先生。

俞长荣老先生生于1919年,曾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这个60岁的患者,什么病啊?就是失眠。他这个失眠啊,前后延续了20年。20年来,他的失眠多数时候都是差强人意,好的时候,偶尔睡上四五个小时。不好的时候,干脆四个小时都睡不到。严重的时候,彻夜不眠,或仅能浅睡两个小时左右。

就这样,失眠时好时坏,竟然拖延了20年。

最近这段时间,他的状态持续恶化,夜里常常难以入眠。与此同时,自觉腰部、背部、胸部有一股灼热疼痛感。尤其是躺下的时候,不适感更严重。

晚上睡不好,白天就没精神。所以在走路的时候,头晕,身体摇摇晃晃,眼睛干涩,视力下降。

刻诊,见患者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看这样子,应该是有阴血亏少、虚热内扰导致的失眠。

但是,俞长荣老先生观察患者之前用过的方药,发现之前的医师都是用滋阴清热安神之法。那为什么效果不好,以至于20年来不愈呢?

看起来,这里头必然有其他的因素。

这时候,俞长荣先生似乎想到什么,问及患者的二便。

患者答,大便溏,多数时候比较软,发稀,不成形。甚至有的时候,出现腹泻。小便比较频,而且尿色不黄。

了解到这里,俞长荣老先生明白了。他提笔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熟地、怀山药、茯苓各15克,枸杞子、泽泻、丹皮各9克,制附子6克,肉桂3克(另冲)。

结果,患者服用十剂以后,睡眠显著好转,可以入睡五到六个小时。其他症候,比如头晕、迷糊、身体局部灼热的现象,也都基本解除。接下来,俞长荣老师用其他养阴安神之品善后调养。最终患者完全康复,精神愉快。

20年的顽疾啊,最终得到了治疗。患者的心中,充满感激。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正如我开篇所说,患者的问题,在于上热下寒。

怎么知道上热?患者身体上半部,比如说腰、胸、背部,有强烈灼热疼痛感。同时,失眠不寐,眼睛干涩。这些都是热象,对不对?患者舌红少苔,主热。脉数,也主热。

怎么知道下寒?患者尿频,尿液清长,这不就是阳虚,水液代谢失常、膀胱开阖失司的表现吗?肾阳不足,导致脾阳亏虚,运化失常,于是便溏拉稀。另外,患者脉细。脉细,说明他的正气不足。别看有火热之象,根儿,却是正气不足。

看起来,患者的根本问题,在于下面阳气亏虚。下面阳虚,寒气重,就把仅剩下的一点阳热之气赶到上头去了。虚热盘踞在头面胸腹,所以睡不着、身上烦热。

既然如此,那就得下补阳气,上清虚热。如果像从前那样,只去清热安神,肯定是不行的。

那好了,我们再看看俞长荣老师的方子——

熟地、怀山药、茯苓各15克,枸杞子、泽泻、丹皮各9克,制附子6克,肉桂3克(另冲)。

这里头,制附子和肉桂,就是下补肾阳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所以添加枸杞子、山药、熟地这些滋补肾精肾阴之品。茯苓、泽泻、丹皮,可以清热、利水、泄浊,兼具宁心之效,可以辅助清上头的虚火。就这样,药用八味,就起到了引火归元、清热安神助眠的作用。你看看这多好。

应该说,这张方子之所以能奏效,就是基于对病情的精准把握,对辩证的准确无误。它还是很显功力的。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其实啊,我们现代人的失眠问题,还是很突出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人,睡不好觉。这里头的原因,多种多样。我在科普文章里写,每天写一篇,一年到头都可以写得不重样。其中,这种因为年龄增长,阳气亏虚,使得上热下寒而失眠的人,不少。年长者,或者天资不佳、阳气亏虚者,在这方面应该尤为注意。医案里患者的诸多表现,你可以反复体会一下,琢磨一下。

当然,我不是说,你的失眠一定源于上热下寒。我是在通过这种案例和验方来提醒你,应该警惕这方面的可能。文中配伍,非专业人士不宜盲目照搬。尤其是失眠真的因为阴虚火旺而发病者,用这个配伍,你这辈子都别想睡着了。正确的做法,是好好看中医,了解一下自己真实的病因病机。

另外,这个上热下寒的辩证,是需要精细把握的,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进行。现在有一种风气,就是患者自己认为自己上热下寒。比如说,这两天口腔溃疡了,嗓子疼了,同时脚趾头还有些发凉,于是就暗示自己说,坏了,我上热下寒了。这个做法欠妥。上热下寒,阳气不足,这个得是在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体现出来的。你怎么就非得上热下寒呢?这种盲目自我认定的做法,不好,有时候甚至会误事。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就要补阳气!这张方子,老祖宗用过多次,今天记下来
治“上热下寒型高血压”的方子!化解脚凉腰酸、血压偏高,请体会
肠子一响,“脾精”流光!一张方子,补阳健脾,治肠鸣、五更泻,留你体悟
拨云见日!济生肾气丸,阳气升,水湿退,莫说人间无仙草
肾,为喉之本!教你一张方子,补肾水,治嗓子,浇灭咽喉之火
治“飞蚊症”的方子来了!调肝 活血,驱散眼前黑影,请你细品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