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书法家徐可大 ──书法亲历浅见

余学龄前受家庭熏陶,开始练习书法与绘画。初学书法以楷书入手,临习过正草隶行篆多种碑帖。研习书法已越五十余春秋从未间断,笔耕不辍。多年来也得到诸多师长的教诲,与诗书笔墨朋友交流。注重书法理论,关注书法现状,在不断的学习交流切搓中提高。在研习书法的同时也教授书法二十余载,不断探讨书法用笔之妙与书法构成之美。不能说见多识广,但个中体会颇深,略谈一点浅见。

学书法必须要走临摹之路,所以必然涉及如何临帖等问题。一般都说只有两种临帖方法,一实临,二意临。我觉得有第三种临帖方法,叫“创临。”实临即照原帖尽量往像里临,是初学必须坚持的临帖方法。意临是用那个帖的笔法和笔意去临那个帖,不一定很像原帖字,但要有原帖之感觉或意境,总之还是没离开那个帖,这是有一定功力的学书者的又一种临帖方法。

我说的创临是有相当厚实的传统基础之上,想寻找自己风格的学书者的一种途径。大体是用Α帖之笔法临写Β帖的结构,或用Α帖的结构形态写Β帖。可以两三个帖不断的揉合,取自己所需,为己所用,渐渐找到一点自己满意的感觉。书协主席张海先生就是在隶书基础上加入草法,形成草隶,从而别有风貌。在这里稍作提示,基础好者不妨一试。

这里也谈一下我自己的实践情况。我以颜真卿楷书与华世奎的楷书相揉合,再根据自己的艺术感受加入隶书笔意等元素,经长期不断地练习,渐渐有一点自己的楷书风格。另外,我又将颜楷与其他行书相融合,再掺入魏碑用笔,形成有一定颜体及魏碑风格的行楷书,尤其在捺划的用笔上又多一点波折,很有意趣,似乎有余音绕梁之妙。我用楷书、行书题写的牌匾等既使不落名,很多了解我字的人一见便知是我的字,得到很多能读懂我字的的人赞赏。

  

其实我也是在不断地探索,多少有一点感觉。这里着重提一下,想有自己风格是好事,但一定要有厚实的功底,还要有很长时间的努力,不能未走好就想跑。历代书家的书法风格都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逐渐形成的,同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般不必要过分追求。只有不断融入多家之长並发挥自己的才智,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达到有功力有传统,与古人今人都有些区别,并且一看便知是谁的作品,我认为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好的作品。能达到如此程度至少要有20年以上的苦功,还要有悟性或某种偶然性。

有些理论问题也应有清醒认识,比如“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其实,看怎么取什么时候取,还看怎么用。组成硬合金的东西不一定都硬金属,这道理一点拔人就明白。你再看好多大家是否都取法乎上,他们常吸取所谓最下最民间的的东西以补充自己,以便产生新的变化。所以有些理论分在什么层次用,取法乎上是学书时用,到更高之时应该是按需要而取舍。再者,什么是上,什么是下也不好分清。有时雅俗也可能颠倒,时常见到有人将民间最土最朴实的东西当做最雅的东西。所以对理论要分析对待,不能什么都全信,尽信书不如无书说法过分些,全信也不是正确的思路。

关于对书法作品的评价。我认为好的作品笔划线条要精准到位,功力深厚,用笔有变化,有活力。结体要美观大方,比例适当,夸张合理,多姿有趣,符合力的构成。通篇感觉格调高雅,潇洒自然,疏密得体,一气贯通。好的作品既符合书法规律,又超出人们的意料之外,有很高的艺术含量,有比较明显的独特风格,还应该像杂技一样的高难度,让人难以模仿。

  

好作品能给人愉悦与美感,给人以持久的艺术享受。也就是说好作品经得起推敲,经久耐看,越看越爱看。这是我的追求,其实不隐讳的讲,这是也有些人对我书法的评价。

早在1993年底我出版我的小书《徐可大书法选》。〔沈鹏、聂成文题写书名,权希军作序〕当朋友代我请沈鹏先生题写书名之时,沈老见我作品后十分高兴地说:“字写得真好,十分难得,我一定题好书名给寄去”。半月后我收到沈老寄来的《徐可大书法选》题字。其间权希军先生也欣然为我的小书作序。序中写道:“可大“师古不泥,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意识,自成风貌。其楷书沉雄遒劲,浑厚拙雅;行书疏密多变,平中见奇;草书则拙朴自然,意趣深含,耐人寻味”。

再早些时,辽宁书协副主席吴振学当众讲:“可大颜书之功力国内未曾见到。”对于我的字,也并非都这样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将赞扬当做鼓励,把批评视为动力,分析批评的理由,不断地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地纠正自己的毛病。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贵在应有自知之明,心态放正放平一些,处位低一点会更有收获。

学书过程中,我发现人对书法的眼力在一时期和另一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对书法认识的能力和眼力,随书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我时常回头看我以前的字,由于认识能力的提高,眼力的提高,发现问题也越多。原本当时认为很好的字,后来又发现很多不足。实践证明,注重眼力的提高特别重要,眼高才能看出自己的问题,才更易纠正自己的毛病,由于眼力有提高,学书才能一直在不断进步之中。

我自己在用笔方面有较长时间的尝试。我追求用笔刚柔相济,不激不励,讲求中和之美。直中带曲,曲中有直,粗而不臃,细而不弱。我用笔从不直来直去,而让笔道有微妙曲线,尤其注重是S线的自然美。让笔下的线条有微微的蠕动感,有生命的气息,同时尽量使笔道自然而又不做作。在用笔上,除正常的按、提、顿、挫之外,根据情况运用绞、转、捻、破等各种笔法在作品上,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有人认为“书法自然”对学书法是虚话,其实大有意义。你观察自然中的树木,根粗梢细,自然而多姿,如在其中加进一笔直的物体立即感觉不协调。书法又像人体有血肉筋骨,有精气神,四肢适称,肌肉健美。肌肉可夸张处夸张人们觉得健美,不该夸张处夸张感觉是毛病。

书法之结体变化与人四肢动态一理相通,有人动作为人们意料不到的优美,有人的动作达常人不可及的难度。书法亦然。书法与自然规律同理。所以,人们在欣赏书法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从自然界得到的审美意识来审视书法。可见书法与自然界的形质意味是相通的。只有符合自然之美,才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书法最本质的东西是写出的线条笔道的质感,其次是线条组合为字的构成状态。只有精湛耐人寻味的笔道才是观赏者感到美的最重要的内容。

长时间的书法研习及品味书法,我得出一个最简单也最深刻的认识:『写书法和评赏书法中最重要的是“笔划应该像笔划”。』我们试看真正好的书法每一个线条拿出来都感觉是笔划,是有气息在的质感,有生命在蠕动的质感的笔划,或者说线条。而不是没有质量的道或线。常有人说,书法确比绘画要难,主要难就难在这里。而这种书法中的线条,是符合书法规律的线条,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可能形成的,〔不排除经过千锤百炼也形成不了〕。我们看一看当今有多少书家的笔下是真正的笔划,有多少作品真经得住推敲。

当今官位名望替代书法质量,社会上的阴暗面艺术界同样的存在。这常常扭曲了人们对艺术和艺术价值的判断思路,降低了识别能力。当我们回观历史,再细细观察王羲之兰亭序中每个字的每一笔,都感觉到是好的比较精彩的笔划,其笔划都耐得住推敲。尽管历史上对王字也有微词,但后世对王羲之的字倍加推崇有其一定的自然道理。

总观书法是写字,写字不一定是书法。书法包含艺术成分,这需要有一定的学识,只注重写字,无学识无悟性也不可能出好作品,更不可能成为人们认可的书法家。所以要注重多方面修养,博览群书,增加知识,多看多悟。但因为是书法,是让人们面对的艺术,那么,最该提高的还是书法作品本身的质量。没有好的字,你再高的学识你只属于学者,而不是书法家,这方面也常被弄混。作为搞书法的人,用笔的功力,格调的高雅,章法的变化,形式的新颖,风格的形成等各方面都应加强。作品无语却会说话,好作品在不停地向所见的人说你的好话,差作品也在向人不停地说你不好的话。

不讳言,各种宣传也是很重要的,酒香也怕巷子深。看清楚自己,也看清楚别人。看清楚历史,也看清楚当今。有比较,有方向。如你的作品真好,相信人们看了都会有好的感觉。也有可能短时间被冷落,或不被认可,也没有必要去跟风,不然反而被风沙湮没了自己。如是大书家,应有大涵养,人品好书作佳,積健为雄。在风雨泥沙中,时间将证明,金子总会发光的。

徐可大 1952年10月生于抚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习研书法五十余载,临池勤奋,长楷、行、草,能魏、隶。他涉猎广泛,善于观察思考与实践,努力继承探索与创新。其书作功力深厚,继古出新、平中见奇、雅俗共赏,风格独具,经久经看。 其作品入选《中国书坛首届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五届书法展》,1994年春出版《徐可大书法选》,1997年获香港举办“世界华人迎回归书画大赛”唯一书法冠军奖,在国内外多地举办过书法展,2015年春应邀赴美国进行书法交流。他的小传或作品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法家》等百余部书典。现《抚顺日报》刊头及诸多商业题字出自他的手笔。其作品被各界人士收藏并高度赞赏,是当代中国名符其实的书法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幅书法理论对联注释 (61--80)
学书法的朋友,好好练练这些字
法度入门:欧楷字帖全解
【课程】首都师范大学_ 中国美术史14_5.3
14位书法名家对联欣赏,字迹端严而洒脱
青年书法家滕慕洁楷书艺术评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