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谈隋五铢(四):仿铸记

书接上文


小谈隋五铢(一):严铸币

小谈隋五铢(二):多型式

小谈隋五铢(三):修 · 减

历史总是有趣的,

与秦朝相似,

隋朝并不长寿。

伴随着隋王朝的倾覆,

隋五铢就很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隋五铢的历史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01

后世对隋五铢的仿铸


在河北省的五代钱窖藏以及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通辽奈曼旗、辽宁省北票、阜新等地所出辽金钱币窖藏中发现有大量的隋五铢。


与之同出的还有各类五铢、莽钱、开元等前朝货币。


这些隋五铢样式的货币中有一部分铜质较为精炼,型砂痕迹明显,型制上与正常隋五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单独加以说明。


隋灭亡后,东突厥迎立隋炀帝之孙杨政道,在定襄建立“大隋”政权,史称后隋


后隋存在的十年间是否铸币已难以考据,但隋五铢作为一种大小适中的金属货币,无疑在唐五代辽金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隋唐时期金属货币成功重新替代谷帛成为贸易的通行一般等价物。五代时期的后晋等政权在官私层面铸造了不少货币;辽在兼并燕云十六州后,其地汉人用铜钱积习已久,更加剧了铜钱的需求。


《辽史·食货志》记载:'鼓铸之法,先代撒剌的为夷离堇,以土产多铜,始造钱币。太祖其子,袭而用之,遂致富强,以开帝业。'


撒剌的即耶律撒剌的,是唐代契丹迭剌部领袖,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父亲。


由此可知至迟在耶律撒剌的为夷离堇(870—910年)时,契丹已经'始造钱币'。


志中言及景宗时“旧钱不足于用”,于是'兼铸太平钱,新旧互用',又言圣宗开泰年间“诏禁诸路不得货铜铁,以防私铸”


这些记载明确了辽代用钱为新旧互用的事实,同时也说明私铸钱币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隋五铢作为易于获得的前朝货币,有可能被作为仿铸和私铸的对象。




五代十国同样存在各种样式的仿铸钱。南汉铸有铅质开元通宝、五金、五五等钱,后蜀铸有铜、铁、铅质“五金”钱,后晋钱币窖藏中也常见具有五代铸币特征的隋五铢。


仿铸类隋五铢集中出土的年代下限为北宋宣和时期,与金灭辽的时间相当。


《册府元龟》记载,后唐长兴元年(530年)正月鸿胪寺少卿郭在徽上表奏请铸造新钱,其中征引前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造铁钱泥钱事。


其时距刘造钱不久,可信度较高。据民国以来的钱币学家张迥伯先生等考证,刘仁恭所铸铁钱有永安钱、铁货布背三百、铁质仿铸隋五铢等八品。


总而言之,后世行用隋五铢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中原的五代至北宋时期,与北方的辽代基本属于同时期。


隋代五铢距此已历三四百年之久,多漏裂不堪行用,因此存在仿铸其样式而铸造的钱币。这类钱币与前文所录隋代五铢钱在型制上有很大差异,甚至有仿造其样式新铸之钱,仅列举部分于下,以供参考。


仿铸隋五铢,铁质,直径23.3mm。



后晋钱币窖藏所出双柱五铢,下限到前蜀咸康元宝和后晋天福元宝。



辽代钱币窖藏所出隋五铢,下限到北宋政和通宝。



下图右边为北方窖藏所出仿铸隋五铢大字版,“铢”字金旁明显为仿刻。



北方辽、宋窖藏所出曲笔版五铢,右一为平背钱。



辽宁、内蒙、山西、河北的辽宋窖藏较常见五铢,其字文平浅,边轮普遍不修,铜质精良,与隋五铢存在较大差异。


因其“铢” 字金头竖直,异于隋五铢一般偏头金的写法,因此得名“直金”版,为仿铸隋五铢钱中的固定版式。下图右一五铢有穿上星炉记。



01

结语


总而言之,隋代五铢钱上承魏周,下启唐宋,是中国货币史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它在隋代的铸造和行用可以分为开皇元年至开皇九年、开皇十年至仁寿四年和大业元年至隋末三个历史阶段目前共发现有三型二十式五铢。


隋五铢在继承北朝翻砂铸币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创新,发展出一系列减重和修模工艺,以提高铸币效率和降低铸币成本。


官方铸币和民间私铸的情况在钱币中均有所反映。隋朝灭亡后,隋五铢依旧在北方地区参与流通,并逐渐发展出仿铸类钱币


希望以上发现、分类和研究结果不仅能够推动隋代五铢钱断代和分类等工作的发展,也有助于完善隋代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为可补史遗的参考资料。

02

补充说明


因“置样”五铢样式的钱币在两座经科学发掘的西魏墓葬中出土,钱币学界或认为它始铸于西魏时期。


所以文末特附录西魏墓葬出土五铢的相关情况于下。


第一座墓葬为1984年12月—1985年1月咸阳市文管会在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发掘的西魏大统十年(544年)侯义墓。


在墓葬棺内南端清理出一枚永安五铢和三十九枚五铢钱,其中五铢钱直径2.5cm,外郭宽0.3cm,厚0.15cm(图1)。


由于该墓早年被盗,因此简报称之为'可能是大统二年六月所铸五铢钱'。

图1 侯义墓出土的永安五铢和五铢

第二座墓葬为1991年在咸阳市文林路发掘的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谢婆仁墓。


墓葬考古发掘中清理出一枚五铢钱,数据为轮宽0.29cm,厚0.12cm,钱径2.5cm,穿径0.9cm,郭宽 0.1cm,位于人骨盆骨处(图2)。


清理简报记载此墓“墓室和甬道交接处有一椭圆形盗洞直通墓底”,人骨“骨殖凌乱,保存不全”。

图2 谢婆仁墓出土的五铢

由于两墓均遭盗扰,因此不能确定钱币入藏的具体年代下限。


本文以隋五铢钱为中心,所选录“置样”五铢样本与普通隋五铢存在型制和炉记上的关联性。


如以后证明“置样”五铢样式的钱币始铸于西魏,除币种铸期或需做部分调整,其承续关系不变,不影响文中系统性内容。


参考文献:

《隋书·食货志》

《旧唐书》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

《辽史·食货志》

《泉志》

《册府元龟》


一朝旧事,回肠生情;

一品古泉,万般魅力。

隋五铢系列到此结束,

感谢大家的关注。

欢迎继续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卜仁墓中的隋代青瓷器
[原创学术] 铢两南北朝群:大统五铢为置样五铢探讨之一——西魏侯义墓发掘者证实五铢并未扰动
北周钱里说旧事(三) | 一统定天下
翻案三国!曹操才是最厚道的那一位
半两钱
隋唐考古的重要收获——读《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