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诺:我甚至怀疑 自己是不是个作家

唐诺 长期在台湾从事图书出版工作,现为自由读书人,专注于与阅读相关的自由写作,自称“专业读者”。著有《尽头》、《读者时代》、《阅读的故事》、《文字的故事》等。

■新快报记者 王春燕

香港书展四天,当我比预定采访的时间晚了几分钟到达,偌大的房间里就只站着几个稀稀拉拉的人,其中的一位很显眼,中等身材,休闲打扮,下巴一圈灰白胡须,圆圆的镜片后面挂着一副温暖的善意的笑。干净、儒雅,台湾学者的标准模样。不用想,这就是唐诺,因为在照片上看过很多次。

本来的群访变成了专访,因为同一时间还有朱天心的采访,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唐诺的妻子。“大家都跑去听她了。”工作人员解释,而唐诺则笑着说:“选择她才对嘛,我有什么好采访的。”

但当谈到他熟悉的书和写作,唐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只是他在谈话中仍旧保持着一个读书人对自己的审视和思考,他甚至不愿意把自己写的书评称之为评论,“我只是从读者的角度,用我的方式来解释那些重要的作品,希望更多人看它,或从较复杂的可能性去看懂它”。

我不好奇自己的书被归入哪一类

问:您这几年好像很少接受采访和参加活动。那您主要在做些什么事呢?

答:我很少出来是真的,上一次来香港也是书展,好多年前。大陆平均三四年会去一次,在台湾不太进行公开活动,不常出来吓人。生活上一直是这样,所以信息很少。我过去也在出版社工作,现在主要是做自己的工作。大概真正做的事情是,每天书写,从早上开始,每天大概到过午,365天没有休息,每天的工作是写作。这是我现在最重要的工作。

问:主要写什么内容的书?

答:我不确定我能不能说得清楚。目前一两年大概完成一本自己想写的书,不是小说,励志类的散文或者哲学,或学术,不太好归类。较为广义的说法还是散文或者文学论述。

我并不好奇自己的书可以被归入哪一类。以书评为例,广义来讲的话,我自己并没有把它当成是评论,如果是评论的话,通常带着较大的清楚的文学主张,比较专门的文学主张。我主要还是从阅读的角度,把自己设置成读者的角度,我所做的事情是用我的方式来解释那些重要的作品,希望更多人看它或有机会从较复杂的可能性去看懂它,带一点点引介,跟启蒙的作用。

我甚至很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作家。我只是觉得,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我固为年龄、因为机缘,可能比一部分人先读到这些书,我也许可以做一些介绍或导引的工作。很多人在阅读中可能有各种障碍和死角,比方说,我们受限于所学、所在的社会、所在的时间状况,每一种都不知不觉对我们有所限制。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找寻更宽阔的视野,才能够比较完整地捕捉到那个对象。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假想博尔赫斯是怎么读这本书,昆德拉是怎么读这本书,通过他们的阅读视角,我们才可能捕捉到更完整的呈现。我希望自己能做出这么一种贡献,我喜欢这本书,我也希望别人看到它。这是我书写的一部分,相当主体的一部分。不是批评,而是引介。

问:会不会因为不太好归类,所以读者有时候也很难对您写的东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答:当你符合社会一个约定俗成的分类的时候,人家比较容易接近你,而这个恰恰是我比较不在意的。没有被归类的时候是比较舒服的,归类总是容易被简化。相对来讲,就像博尔赫斯所说,当你对一件事情深思熟虑的时候,你就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对于我来说这个并不构成困惑,因为我知道我在做什么工作。至于别人要把它归入哪一类,比方说鬼怪类、灵异类,我除了觉得荒唐,不会觉得被冒犯。

我的困扰在于,我能不能把它写得更好。至于说写的哪些东西,我的书也没那么多,大概就是七八本,《文字的故事》、《阅读的故事》、《世间的名字》、《读者时代》、《尽头》……应该不必专门为它找一个抽象的定义,因为太浪费了。

喜欢走路:城市里的车子太快,会看不到东西

问:您是怎么看待旅行这件事?

答:我是一个深入简出的人,现在旅行的风尚、美食风尚,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每天固定的工作就是365天,天天到咖啡馆里写作,包括台风天和过年,唯一间断的就是店不开门,或者像现在这样出差。选的咖啡馆也是很便宜的,服务生也会换得很快,不会产生熟悉的情感,大家最多保持一种点头的善意。

我很少到处跑,对于旅行我毫无主张。我和朱天心大概平均一两年会去的地方就是日本的京都和东京。在旅行中,我们住很简单的旅馆,因为旅馆太好,你就舍不得走出来。我们都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走路,喜欢呆在城市超过乡间。大概每天走路的时间都超过八个钟头,每天固定走路的距离超过十公里。因为走路是一个让你不那么沉闷的方式。有时候你觉得城市里的车子太快,会看不到东西。朱天心的《古都》就是用脚来完成的。

下一部书:时间会对阅读和书写产生什么影响

问:写不出来的时候怎么办?

答:写不一定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就坐在那里,因为还有书看。实际上,做一个读者要比做一个作者舒服。这也是博尔赫斯说的,做一个读者,你可以阅读任何你喜欢的好的伟大的作品,但是作为一个作者,你只能写你认为的那一点点可怜的东西。做一个读者的世界要比做一个作者的世界繁华,扩大多了。

但你要写,你必须把自己逼在那几个小时之内,你没有办法躲到读者的世界里。所以在我写作的时候,背包里除了必须要查的书,我是不会带其他书的,因为你马上会受到惩罚。

对我来讲,我就是自己专心地写。我的书并不好销,但是没关系。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剩下多少读者的时候,你还愿意写。到这个年纪,对书跟人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不会寄托一些虚妄的、不实在的东西在书上。如果你需要那么多繁华的东西,你就不该走进这一行。当你把这些东西想清楚的时候,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你就会很专心,甚至会变得自由,很多难以言喻不自由的部分都会解脱。

问:下一本书的出版计划是怎样的?

答:谈不上出版计划,我大概就是写。我的书都是在台湾的印刻出版社出。实际上我的书是出一本亏一本,但是初安民(印刻总编辑)大概觉得书符合他的标准。

刚刚已经出版的书是《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用八个话题来谈《左传》。现在一年前写完的一本书叫做《有关声誉、财富、权势的简单思索》,现在正在印刻连载发表,大概今年可以发表完。又在《收获》杂志发表,所以书要等刊登完再出。

我还在写另外一本,大概也快写完了,叫做《年龄、阅读、书写》。阅读和书写是我常谈的题目,这次试着加入了年龄这个元素,是因为我想看看当一个人老了的时候,阅读和书写会产生什么变化,时间产生了什么变化,什么会吸引你。大概分成三卷,也差不多写完了。

链接

第28届香港书展闭幕

吸引近100万人次入场,书展人均预算消费812港元

为期七天的第28届香港书展(以及为期五天的首届香港运动消闲博览)于7月19日至25日举行。与往届一样,书展七天展期吸引近100万人次入场,调查显示,书展期间人均预算消费约为812港元。

共举办290场文化活动

两展除了得到广大香港市民的支持,更吸引了不少旅客参与。大会的抽样调查发现,有大约9%的参观人士来自香港以外的地方。书展七天展期,场内共举行了约290场文化活动,包括多场名作家讲座、新书推介会、名人讲故事以及文艺廊小舞台的民族表演等。

逾四成读者

留意年度主题相关书籍

书展主办方于书展期间委托研究机构,抽样访问超过800位参观人士。有42%的人表示,因为今届书展的年度主题定为“旅游”,所以会格外留意相关书籍。最多受访者表示,他们打算来书展购买最新书籍(78%),还有一半的受访者希望来享受购书折扣优惠。受访者预算在书展的花费平均为812港元。

调查还发现,98%受访读者在过去一个月有阅读印刷书籍,平均阅读时间为23小时,与去年的调查结果相若。绝大部分受访者在过去一年都有购买印刷书籍,全年平均消费为1501港元。读者最常阅读的三类书籍分别为:小说(66%)、其他文学(38%)及旅游(31%)。另外,有六成受访者在过去一个月有阅读电子书,他们阅读电子书的平均时间为22小时,较去年的调查多8小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话唐诺 :我没有哀悼也并不悲伤
唐诺演讲:书——两千本的奇迹
别成为书籍的「印刷机」
读书是一件最划算的事
严肃文学的读者该不该有“消费者意识”?|唐诺
这7本书,专治“不会读书”的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