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秀云台二十八将多是儒生出身,打起仗来却为何比吕布张飞还猛?

光荣与艰辛——努力中兴汉光武(37)

主笔:江湖闲乐生

公元24年(更始二年),更始朝廷的大司马刘秀在斩杀王郎、取得了幽州和冀州的大部分地盘后,被更始帝拜为萧王,召回长安述职。刘秀却以河北未平为由,拒绝奉诏,开始脱离更始单独发展。

刘秀所谓“河北未平”,主要指的就是河北各地大大小小的流民军,

而在刘秀平定河北流民军的战斗中,最激烈的一场就是射犬之战。

在这一战中,刘秀手下几位猛将兄大发神威,展示了刘秀军事集团的惊人实力,这才真是勇士如云、猛将如雨,比之三国吕布关羽张飞赵云典韦亦毫不逊色。

这第一位猛将兄,便是携全族投奔刘秀的前将军耿纯。当时他作为先锋,在敌营数里之外扎下营来,到了晚上,敌人突然前来偷营,四面箭如雨下,汉军一时没有防备,损失惨重。危急时刻,耿纯令部下坚守营寨,不得妄动;然后亲自带领一支两千人的敢死队,各持强弩,轻装潜行,绕到敌军的后方去。这叫做偷袭后反偷袭战。

耿纯这两千人到达敌后,便齐声呼噪,强弩并发,流民军不知虚实,顿时吓得落花流水,赶紧撤退。兵法有云:“两军相对取背破之。”打不赢就得变阵,这才是王道。

第二天,汉军主力部队到达,刘秀便亲自来到耿纯营中慰劳,得知耿纯宗族多有死伤,不由大感心疼。

当年小长安一战,刘秀家人死伤殆尽,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如今耿氏宗族又如此拼命,刘秀于心何忍?

想到这儿,刘秀便关切的对耿纯说道:“大兵不可夜动,故不相救耳。军营进退无常,卿宗族不可悉居军中。”刘秀的大军没及时前来救援,一是相信耿纯的能力,二是在照明条件不善的冷兵器时代,大军夜动乃兵家大忌,希望耿纯能够理解。另外,耿纯全族待在军中,这样太危险了,于是派人将耿氏老幼迁徙到了后方,如此耿氏子弟也可后顾无忧的作战。最终,耿纯的这个家族人才辈出,后为将军封列侯者有四人,关内侯者三人,为二千石者九人,都为大汉中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个大爆发的猛将兄,是可比项羽之勇的虎牙大将军铫期。铫期这个人,打仗不要命,上次打巨鹿时额头受伤,他回营随便用头巾扎一下接着干,手刃敌兵五十余人,简直就是一个战斗机器,刘秀出于保护人才的目的,便将他调到后方护送辎重,没想到流民军见夜袭不成,竟也派人绕到刘秀大兵后方,准备截断汉军的后勤。这下可正好撞在铫期的枪口上,他憋了一股劲正好撒出去,于是奋勇反击,再次亲手格杀数十人,身上受了三处伤,兀自奋战不止,一次次怒吼着冲向敌阵。流民军一看刘秀军里咋都是疯子,吓得掉头就跑,心想这仗真是没法打了,咋啥妙计都不管用呢?

到底是什么激励着耿纯毁家破产,不计生死;又是什么激励着铫期带伤再战,英风烈烈?难道就只是为了功名富贵,或是忠君报主么?

图:京郊圣莲山塑像

我想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否则耿纯自己上就好了,他为何还要赔上整个家族的男女老少,捐亲戚,弃土壤,甚至还把家产祖业都给烧了,以绝族人反顾之望?须知耿氏可是巨鹿大姓,正宗的既得利益者;耿纯早年也曾就学长安为太学生,还在王莽朝廷当过“纳言士”(为尚书属官)。而铫期在跟随刘秀之前也是一个衙内公子哥儿(其父为桂阳太守),况且他已身受重伤、绝对有理由退下去督战,他又何必为了一场胜利连性命都不要?我看这绝不是光用所谓“博取富贵”或者“忠于君主”就可以解释的。

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所以我想,古代某些士大夫也是有信仰的。有了坚定的信仰,才可以为之生为之死,为之牺牲一切!

而这个信仰,也绝对不会是来自于狭义的君王或朝廷,而是来自于更广阔的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丈夫立于苍天之下,就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类事业中去,埋葬一个腐臭旧时代,开创一个辉煌新世界。

我们现代人总喜欢端着架子,自以为高人一等,就老批判古人思想落后愚昧,最讨厌这种态度,目光肤浅,井蛙嘴脸。咱们有什么资格看轻古人的觉悟,在此之前,还是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的信仰再说!

第三位猛将兄是位新人,南阳人贾复。在野史评书中,此人出身草莽,使得一杆方天画戟,号称“银戟太岁雪天王”,端的是武艺绝伦,并且还有一段“盘肠大战”的恐怖表现。然而在正史中,贾复其实是个货真价实的儒生,他早年与刘秀一样主修《尚书》,好学不倦,书读的甚好,以至老师经常当众称赞他说:“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当天下大乱,贾复却带了数百人啸聚山林,自号羽山将军,后经刘秀族兄刘嘉介绍,北渡黄河来到刘秀帐下。刘秀以贾复有“折冲千里之威”,赐其宝马,又拜其为都护将军。当射犬决战正式打响,汉军与流民军苦战至日中,敌坚阵不却,刘秀便召来贾复说:“吏士皆饥,可且朝饭。”可贾复担心一吃饭士气难再鼓起,遂按剑扬眉,昂然道:“先破之,然后食耳!”说完高举战旗,身先士卒,迎着瓢泼箭雨冲入敌军阵中,所向皆靡。诸将见贾复如此勇猛,深受鼓舞,皆随后急进掩杀,终大破流民军,其残部沿着太行山道北走常山国,与那里的流民军会和,复聚众数十万,苟延残喘。

《诗经》云“允文允武”,《尚书》称“乃武乃文”,孔子又曰:“君子有文事,必有武备。”所以说不要小看读书人。什么手无缚鸡之力,那是后世的腐儒。其实中国刚开始是文武不分家的,读书人都很猛,就像刘秀与他的云台二十八将,基本上都是儒生,还有很多跟刘秀一样曾在长安游学,是最高级别的太学生。然而正是这帮学生,上马提剑,下马持笔,舍家为国,同心合力转战天下,最终平定乱世,中兴大汉,步入伟大。

所以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东汉开国多儒生名将,“只为通人事,亦自通政事,兼通军事,因缘时会,勋绩彪炳。也可说,中国历史上多出军事天才,正为中国人一向懂得尊重人事,讲究人事,所以成一通情达理之人,遂亦能当一理想之军人。”

这也正是“有志不在出身”,英雄何必出草莽,儒林中也可以有英雄,尤其是东汉前一百年的儒林,他们由于借鉴了王莽坐而论道、迂腐误国的经验教训,又痛疾于西汉末年儒生之媚颜软骨,再加东汉朝廷之倡导,所以更加注重经世致用与名声风节,在君子气中多了一股侠气与豪气,其社会实践水平明显比西汉高一个档次,如杜诗的水排(即水力鼓风机,用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张衡的地动仪、浑天仪、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甚至今天还在用的算盘,等等,这些无不是东汉时的发明。同时这些儒生们也多为官清正,崇尚直道而行,常以节俭为荣,是故勤约之风,行于上下:如刘秀御驾出巡,竟常乘革车羸马;其手下著名儒臣董宣死时,家里却只能拿出几石粮食办丧事;又兰陵大儒王良为大司徒,他的妻子竟被人看到穿着布裙在砍柴。正是在这一批批优质儒生的影响下,东汉社会道德之高洁,民风之淳朴,民德之宽厚,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梁启超先生就说:“东汉尚气节,光武、明、章,奖厉名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

清代史学家赵翼又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盖一时之兴,其君与臣本皆一气所钟,故性情嗜好之相近,有不期然而然者。正所谓有是君即有是臣也。”这便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上行下效风气蔚然,正因为刘秀与诸将接受着相同的教育,又有着相同的经历,所以他们才能有统一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理想,以避免派系争斗而内耗实力。这便是一个政权或政治集团成长的基石,也正是刘秀集团高过更始集团、流民集团与其他军阀割据集团的地方。所以说,东汉以儒生开国,是历史的特例,也是历史的必然,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再读刘秀
12铫期(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二位)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黑道”出身的东汉中兴名将马武
二十八星宿的“奎木狼”,马武,南阳唐河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