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食普587期:味觉与肥胖

舌头是感知味觉的主要器官。一些美食节目就用“舌尖上的~”做标题。尽管节目的总编说自己对美食“只是热爱,并不具有特别超强的味觉”,但他必定是个味觉齐备的人。因为现实中确实有丧失全部或部分味觉的人。

文学家汪曾祺在《五味》中也说“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但我想,令这两位吃货产生愉悦满足感的经历中,必定少不了良好的味觉体验。

味觉 

指能溶于水的物质分子被舌头检测出,产生的特定感觉。

人体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前3个是物理感受味觉嗅觉2个是化学感受

人的嗅觉灵敏性比不上大多数哺乳动物,但味觉却不落后,酸、甜、苦、咸、鲜等俱备。

人类的舌面上布满了葱头形状的味蕾,每个味蕾聚集了百十个味觉细胞,或叫味受体细胞

细胞中最多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靠它联合其他受体接受味觉刺激,并将刺激信号编码后递给神经纤维,传到大脑后感知到“味道”。

咱们人类的舌头特别发达,所以能说会道,还会搬弄是非。舌上总共有将近上万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在哺乳动物中名列前茅,这可是品尝美食的资本。

狗狗整天耷拉着的舌头上才1500个味蕾。猫咪们更差劲,连甜味都感觉不到。为什么这么大差距?这要从基本味觉说起。

基本味觉

日常食物的味道都是拼合的,叫做复合味。实验分析,各种不同味道是由几种简单的基本味觉拼出的,这和视觉是由三种原色拼出万紫千红一样。古人认为有5个基本味酸甜苦咸辛。辛即是辣,现代研究辣是痛觉并非味觉。因此在一段时期内,人们认为味觉只有酸甜苦咸4个基本味

1908年,日本学者池田菊苗首次从海带中提取到谷氨酸,提出了鲜味Umami)的概念。

随着一个个其他鲜味物质的发现,20世纪80年代鲜味被普遍认同。直到2003年,最终确定了味蕾上的鲜味受体鲜味才被正式认定为第5种基本味觉

100多年来,人们误信了一个传言,认为舌头的不同部位感受不同的味道,并画出了味觉地图。比如舌尖感受甜味舌尖两侧感受咸味舌体两侧感受酸味舌根感受苦味舌面感受鲜味

然而实验证明,舌头各部位的味蕾是一样的,都能感受5种基本味道。不信自己找有味的食物试一下。

味觉选择

食肉动物的食谱很简单,选择性小,因此味觉远不如食草动物丰富和灵敏。人类居食物链的顶端,荤素通吃,选择性极多,因而味觉进化得格外发达。

喜欢或讨厌某种味道,是长期自我保护的结果。对能量的渴求,以及对毒物的惧怕,本能地趋利避害。这种本能虽不精确,很多场合会误判,但有助于选择吃有益的食物,抵制有害的毒物。

比如,代表碳水化合物代表矿物质代表氨基酸蛋白质代表尚未成熟腐烂的食材,往往意味含有毒物

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三大能量来源,糖类蛋白质都有代表味,唯独脂肪好似没有味觉为它代言。如此能量密度最高的营养物质,对于我们的祖先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没有味道真是不可思议!

别急,第6种基本味觉说有就有!

寻找脂味

油脂对食品的风味贡献,普遍认为是嗅觉,也就是闻着香。然而,日本九州大学一个专门研究感官的团队,发现了脂肪的味道,作为第6种基本味道

脂味

Oleogustus拉丁语,意即脂肪味,是正在有待进一步确认的一种基本味

所谓“脂肪味”并非脂肪的味,而是构成脂肪的中长链脂肪酸味觉味蕾中有一种特殊化学受体CD36,可以识别脂肪酸分子。

脂味无论多少,都不那么强烈,因此我们平时并没意识到有这种的味道。到底它是什么味?很难用现成的词描述。如果硬给这种味觉一个形容词,可以用“”来不准确地表达。

脂味苦味类似,在低浓度时能使食物的味道更丰富,增加食物的吸引力;但超过某一浓度时,就成为较难吃、令人产生反感的味道。

脂味受体的敏感度存在个性差异,正常人味蕾上的CD36数量较多,对脂肪酸敏感度也高。会及时报告大脑:“油脂吃多了!”,发出信号阻止继续吃下去。

色盲者缺乏某种色觉类似,如果脂味受体缺乏或不敏感,就像上了年纪的人味觉退减而口味变重一样。麻木不仁的结果就是发胖,而且越胖越不敏感,走向死循环:

脂肪不敏感→多吃→脂肪更不敏感→更多吃→……

是不是这种人,可在基因检测中验证,说明与遗传有关。

减肥展望

遗传是肥胖症的重要因素。调控食欲和体重的基因有OB基因、LEPR基因、PC1 基因、POMC基因和MC4R等。

G蛋白偶联受体不仅在舌头上,有的还分布于胃肠消化道和其他组织上,用于其他功能。游离脂肪酸除了令味蕾CD36受感知,还可与其他部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形成配体。这些受体被称作防止肥胖的蛋白因子,尤其是GPR120受体,一旦缺乏可引起脂肪代谢减少,也导致肥胖

GPR120受体还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乃至骨代谢、巨噬细胞抗炎活性有关。GPR120或可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全新靶点。这些都与肥胖相关。

当然,并非具有“肥胖”基因就一定会胖,要学会把握不要被味觉缺陷蒙骗。并且希望能开发出不用加脂肪酸就能产生“”味的调味品,将是减肥者的福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马?还有“脂肪味”这种味道?
为「味觉」正名——真正的六味
减肥新法:用“味觉”控制肥胖
为什么飞机上的番茄汁比地面上好喝?
这是什么味?
20220515 漫步人生味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